公考高分规划(2)识别难题与抉择(常识判断篇一)

「常识判断」根据题干的内容可大致分为3类:「党政要闻」「法经军农」和「初中综合」。
「党政要闻」主要考查对象包括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会议、文件、讲话;②党史;③我国和世界科技领域的重点成就。
「法经军农」顾名思义,主要考查法律、经济(金融)、军事和农业方面的常识,其中法律类题量最多。「初中综合」主要考查初中副科(理化物史地生)内容和生活常识。
需要注意的是,出题人往往把「党史」和「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会议、文件、讲话」放在一起考,而「除党史以外的历史」则放在「初中综合常识」类,因此两类知识备考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以下注意分析不同板块的难题特点。
一、「党政要闻」类
这一分板块的难题主要和「记的不够深、不够准」有关。例如:
【2023国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关于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下列表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力争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③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④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实现「碳中和」目标,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全面实现
⑤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下列表述正确的有几项?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正确率12%,易错项BCD

所有的考生都知道「党的二十大」一定是2023国考的重要内容,但从这道题的正确率来看,真正用心复习并吃透了「二十大报告」的考生是很少的。
本题①③正确,②④⑤错误,因此A「2项」符合要求。
这道题的难点为:一眼看上去,①②③④⑤都是非常正面、非常规范的表述,好像都是正确的;但如果不了解这些总体目标,没有复习到点上,就会感觉特别迷茫,看不出哪项有问题。
假设这5个句子都没有精确复习到,那该如何应对呢?答案是「根据具体表述,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推理」。以本题②④⑤三个错误表述分析:
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力争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该表述看似正面,实则完全不符合中国的现状。中国早就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在制造业上断崖式领先其他国家,「创新」就是中国高速发展的关键。
此处有一个推理技巧:已知美国对我国主动挑起贸易战,在多方面进行所谓的「极限施压」,但最终真正找到的小突破口也只有「芯片」一个行业,这个突破口也随着华为Mate60系列手机的发布而被快速封死。
为什么美国就死盯着芯片和光刻机,却不在航天、大飞机、高铁、电动汽车、超级计算机、复合材料、数控机床、盾构机等行业对中国「卡脖子」呢?是不想吗?
综上所述,通过简单的推理就可确认中国早就是「创新型国家」了,只不过「暂时不是最强的创新性国家」而已。
④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实现「碳中和」目标,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全面实现
「2035碳达峰,2050碳中和」是极为重要的知识点,已在多个重要场合被反复提到,考生必须记住。
本题④就故意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时间混淆,从正确率来看,似乎相当多考生没有将两者的具体时间记牢。
⑤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⑤是本题错误的重灾区,很多小伙伴都觉得该表述没问题。确实,字面意思好像很正常,但官方语言是有些含蓄的,需要深入体会才行。
举例来说:
给老子闭嘴!以色列不配被中国当作对手!
和
尊敬的以色列常驻代表,同以色列在这里辩论不是我的本意。以色列把中国当成对手,也选错了对象。
这两句话本质上是一个意思。只不过我们是大国,比较在乎脸面,所以用尽可能委婉的官方语言,礼节性地表达了相同的含义。
同样的道理:
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句话中,「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综合国力全球第一,国际影响力超过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主义制度表现出来远优于其他制度,现代化程度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一句话概括——世界第一且遥遥领先。
从目前发展形势来看,2035年做到「世界第一且遥遥领先」还是不太现实,但2050年是非常有希望的,因此⑤的时间点错误。
如果没有复习到对应知识点,⑤的错误之处确实不好找;如果还没有意识到「官方语言」的特点,这道题肯定会做错。
难点解析:
①对「下定义」的官方表述要重点关注。
如果重要会议、文件和讲话中明确提到了「实现XX目标」「建设成为XX国家」这种「下定义」的表述,就一定要重点关注——国家非常重视,出题者也喜欢在这方面做文章。
②对「特定时间点」要高度敏感。
过去的时间点主要是「建国70周年(2019年)」和「建党100周年(2021年)」,这几年公考的「常识判断」也不出意料地考了很多次相关内容。
未来的时间点毫无疑问就是「2035年」和「2050年(或者说「本世纪中叶」)」。这两个时间点配套着大量内容,在二十大报告中更是反复出现,各位小伙伴一定要认真学习,未来公考中出现的概率是极高的。
本题非常经典,因为它的绝对难度没那么夸张,但实际正确率却低的吓人。
通过这道题,出题者也能清晰发现,大部分考生根本就没有认真学习二十大报告——尽管2023国考几乎是明牌告诉考生会考二十大。因此,这种题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多。
希望各位小伙伴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备考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