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贴丨北大软微19电通考研第一415分:9月初备考,我的做真题四步法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严禁转载和抄袭,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 写在前面的话 /
最近在小苏的考研交流群里讨论“初试规划”的同学越来越多,3-4月份是考研人们迷茫和容易懈怠的阶段,小苏都在群里一一为大家解答。为了帮助更多同学,我们邀请一批“高分学霸”分享经验,借鉴成功上岸学长经历以勉励自己。
正如小苏在“自我介绍”中所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通过“学习、分享和交流”你能成为有独立思想的人,拥有广阔的视野和胸怀;在这个激变的时代不会迷失人生,在随波逐流的世界里自成风景。
我们借着前人的经验前行,从别人的经历中受到启发,慢慢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希望有越来越多人能够和我们一起,发挥自己的余热。欢迎每一位独特的你来分享经历或经验。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考研路上遇到的疑问/咨询/个性化指导,可以随时联系小苏(微信:① lqll_1998 ② xiaozhushou_123),文末有QQ考研交流群的群号,微信考研交流群由于有的群超过200人并且发二维码容易过期和招来“小广告”,直接加小苏微信会拉你进群。
对了。
小苏考研自习室,于4月11日正式开张啦,已有两百余位同学开始了“云自习”。
小苏考研自习室①QQ群:1076780128
距离出拟录取名单已经过去一个月了,虽然自己走的路不算坎坷,但回忆起备考时的点滴还是让人有些感慨,之前一直想考完后要梳理一下自己的备考思路和经验教训以飨后人,给学弟学妹备考提供一点便利,和拖延症斗争了数月之后终于完成了这篇经验帖(逃。)
01 电通考研情况
电通2019年统考名额32人,报考人数69人,初试上线16人,拟录取16人。总体来说软微电通上岸难度较小,是考研性价比较高的选择之一。
02 本人备考过程
初试
我真正备考是从9月初开始的,在看过各种经验帖之后确立了以数学为中心的备考方案,耗时1个月左右,把李永乐全书刷了一遍。因为时间所限,我没有看视频,对于备考时间充足的同学还是推荐可以跟着课程走,基础会更扎实一点。进入十月之后我先用一个礼拜做了660题,边刷题边回顾遗忘的模糊的知识点。
然后每天一套真题,用一个月的时间把全部真题做了一遍。在做真题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线代很多地方不清楚,就再用5天过了一遍李永乐的线代(推荐)。
在进入11月下旬后,我开始二刷全书——不是每道题都再做一遍,而是先迅速提炼知识点,整理知识框架,再回顾典型题,最后重做错题。12月后我模拟题做了李林6套卷(较为接近真题,有好些题就是改编真题的),最后两个礼拜我一边复习错题回顾知识点,一边重做真题找感觉。
专业课:
软微电通专业课连着变了三年,而且每年出专业课都要到9月中下旬,这必然会给备考电通的同学带来一些心理压力。不过大家起跑线都一样,只要在备考前期尽量把其他科目复习好,给专业课复习留够时间,就不用过于担心了。
19年专业课是数电(75分)和C语言(75分),含简答题、分析题、画逻辑图、电路设计、流程图、程序题。平心而论这两门专业课在电信大类的课程中难度不大。但是根据软微数电历年回忆版的试题,可以看到出题方向跟学校期末题不太一样,甚至有一些较为生僻的考点。专业课备考我认为只需要用好指定的参考书——康华光《电子设计基础》(数字部分)及答案、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第四版)及答案。结合真题,把书上每个知识点弄懂、课后习题都动手做,专业课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从9月到10月中旬先把数电和C语言课本仔细看了一遍(数电看得时候就结合往年题判断重点),之后一直到11月上旬都在做课后题,11月中旬到下旬复习第二遍课本,12月上旬把难一些的课后题重做了一遍,最后一个多礼拜就反复复习知识点,练习电路图,手写代码等。
特别提醒(参考往年题),C语言中有些偏一点的概念要理解会表述,比如判断变量的生存期、作用域;静态链表要会写,流程图N-S图等要会画;数电中常考的概念要会背,器件的区别以及优缺点也要有了解、脉冲波形的变换与产生也要有了解。今年最后一道10分大题就是来源该章。
C语言练习程序的时候可以在计算机上写,然后跑一跑,但是至少最后几个礼拜要尽可能地多手写,毕竟电通只有笔试没有机试。19年专业课题量不算小,需要对知识点和常见题型比较熟悉才比较稳。
政治:
我从10月开始刷1000题,精讲精练看了三分之一。政治我也只考了64分(主观题28分),但是肖8选择+肖4一定要好好做啊,肖4大题一定要背好,然后我考前报了腾讯课堂的肖秀荣点题班,就是补充了一些材料和几个出题角度。
英语:
前期用黄皮书过了一遍单词然后最后一个月每隔两天做一套真题保持手感,最后一周用答题卡练了几篇大小作文。强烈建议把英文字练好,少涂改,一定杜绝语法和拼写错误(我大小作文23分,相对整洁的卷面起了不少作用)。
复试
由于今年单科复试线提高卡了不少人,电通只有16人过线,复试也全过了。
复试时,先让我们用笔做了一道题(二选一,两道都是数电中逻辑代数化简的题),难度都很小。
接着进行面试。先是英文自我介绍,然后让我英文说至少5个我学过的课程。然后是中文面试,问我的科研项目经历,这部分问得很细,比如实现原理是什么,实际应用中有哪些问题,能否解决,这种设计是否有意义,应该如何改进来提高实用性等等。老师在问完项目之后,看着成绩单问学过的课程,因为我学了C++,所以老师问了几个C++语言的问题,如C++中的类有什么特性,和C的结构体有什么区别,类由什么构成,虚函数虚指针是什么等等。这一部分因为自己完全没有复习,所以答得不太好。
我对于复试的建议就是:1)复试前把自己的项目全都罗列整理了一遍,回顾实现方法和遇到的问题以及是如何解决的,特别是自己承担的部分;2)老师问的课程一般跟项目有关,项目偏软件,就倾向于问编程相关的课程,项目偏硬则问硬件课程的居多;3)不要不懂装懂,保持谦虚。遇到不会的不要瞎编,但可以谈谈自己的思考分析角度。
03 备考经验
1.重视真题
对于数学而言,没有比真题更好的备考资料。
真题用法:1. 按照考试时间做好限时训练,然后对照答案严格批改。自测时尽量用答题卡、按照规范步骤答题。平时不可对自己太宽容,哪怕是一点粗心、笔误或者过程有问题都要仔细地揪出来扣分。这样才能培养考试的感觉,上考场时不慌张,也能认清自己的水平和不足。2. 深刻剖析自己犯的错误,整理好错题。我们犯的每个错误都是有原因的:相关知识点混淆了或者根本不知道?公式记错了?这一类题型不熟悉?看错了数字?脑补了不存在的条件?等等诸如此类,对错误认识越深刻,才越有可能及时补上漏洞、避免下次再犯。3. 研究真题。分析出题思路。仔细琢磨真题可以领悟到命题人的出题风格和方向性。对真题熟悉的同学其实很容易看出有一些固定题型或者固定思路。这样复习方向才不会跑偏。4. 重做真题。对于2016/2018等难度角度较高或者自测时失分较多的年份的真题,建议复习中后期再抽空重做。
2. 重视错题
数学我有整理错题本,开始做真题后,基本上每周末会把本周的错题重新做一遍。通过反复做错题能够揪出自己很多不好的习惯、发现究竟是哪些题型总出错。事实上做会错过的题比不断做新题有意义有效率得多。比如我在整理好几次错题后,发现自己矩阵计算总是很容易把题目中的x3、x4抄成3、4,在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后我的准确度就马上有了提升。
3. 善于归纳
数学和专业课的知识点多且杂,将重点知识和题型很好地归纳起来是确保基础扎实的重要一步。除了基本公式概念的归纳总结,还应该对相似的题型和思路进行归类,比如高数证明题、线性代数大题等,这都是有固定套路的题目。

考研英语系列分享
往期精彩
经验贴丨北大软微19计算机初试第一:考研过程是自己一个人的战斗
经验贴|北大软微计算机总分400+数学141:跨专业4个月我是如何迅速提高专业课
软微各专业复试系列公益讲座
公益讲座丨北大软微20金科复试第四弹金工+货银/国金+经济学
软微各专业初试系列公益讲座

“苏世学社”由数名毕业于TOP3高校的学子发起
深度的学习分享丨咨询前辈丨个性化指导
欢迎独特的你来分享经历或经验,发挥余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