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艾媒咨询|2021-2022年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趋势专题研究报告

2022-04-01 11:26 作者:艾媒咨询  | 我要投稿

在全球航天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中国也积极投入“航天强国”的建设中,商业航天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市场已初具规模。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5万亿元。从市场规模看,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已经迈入产业发展的快车道;从应用场景看,虽然商业航天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发展空间及潜力极大。(《艾媒咨询 | 2021-2022年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趋势专题研究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49页,可复制文章底部报告链接进行报告下载)

核心观点

市场规模:2022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5万亿元,市场潜力巨大

在全球航天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中国也积极投入到“航天强国”的建设中,商业航天在近几年得到快速成长并初具规模。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预测,2022年中国商业航天的市场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相较于2020年预计有47%的增幅,中国商业航天将步入黄金时期。

产业环境:中下游业务整体商业价值较高,相关企业正在向全产业链迈进

截至2021年底,已披露的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相关投融资已接近400亿元,分布于产业链的各个模块。从产业链条看,中游的地面设备制造,和下游的卫星应用及运营两个模块的商业价值占比较高;而产业链上游的卫星制造和发射服务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拥有全产业链实力的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将拥有成本优势和一站式综合服务的能力,能够吸引资本的高度关注。

发展趋势: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步入快车道,率先商业化的企业将形成先发优势

从市场规模看,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并且迈入产业发展的快车道。从应用场景看,虽然商业航天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发展空间及潜力极大,这种发展潜能吸引了资本市场的持续投入。但是,随着资本逐步向优秀企业集中,商业航天企业需要加速商业化应用落地,形成先发优势。

以下为报告内容节选:

商业航天产业定义及分类

商业航天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需要按照市场化机制配置技术、资金、人才等航天资源要素,主要分为近地空间航天、宇宙空间航天和宇宙深空航天三种模式。由于现阶段商业航天中的宇宙深空探索尚在进行中,因此本报告主要分析的是:近地空间商业航天产业。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里程碑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美国的SpaceX、Planet等商业航天企业迅速发展。从2015年开始,我国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明显提速,并陆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社会驱动:民生需求

商业航天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解决着国家战略、民生需求等领域对通信、出行、生产、生活的多重需求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环境、海洋、气象等生产端,以及网约车、快递、外卖等生活端,都极大地释放了商业航天的市场潜力,商业航天技术在提高社会运转效率的同时,还优化着人民的生活体验感。

2022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5万亿

在政策和资本等多方加持下,2015-2021年中国商业航天产业保持着22.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已经突破1万亿元;预计未来3年,产业将继续以超20%的增长率进行扩张,预计2022年将突破1.5万亿元,2024年有望达到2.3万亿元。

中国商业航天产业链布局

中国商业航天产业链上游:卫星制造(一)

卫星根据重量可划分为大卫星、小卫星、微小卫星、微卫星、纳卫星、皮卫星及飞卫星,商业航天多采用小卫星。广义的小卫星是指重量低于1000kg的人造卫星,具有研制周期短、发射方式灵活、成本低、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中国商业航天产业链中游:地面设备制造(一)

地面设备制造也是商业航天产业链中游的重要环节,主要面向导航、通信、遥感等多个应用终端。从市场规模看,全球卫星地面设备制造的收入保持稳定并缓慢增长。全球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060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1353亿美元。

中国商业航天产业链下游:卫星应用及运营(一)

随着商业航天的兴起,卫星的应用及运营产生了新的方向。2020年中国厘米级应用高精度芯片、模块和板卡的总出货量高速增长,突破100万片,并为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农机、工程机械、测绘仪器、机器人和物联网终端等提供服务,高水平、高精度的应用呈现泛在化和规模化趋势。

中国商业航天产业链下游:卫星应用及运营(三)

随着北斗三代卫星导航系统全面部署完毕,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迈入了新阶段。目前,国内各地区均有龙头企业带动卫星及应用产业的发展,国企阵营主要有中国卫通和中国卫星等企业,民企阵营有时空道宇、中海达等企业。

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图谱

商业航天产业标杆案例:Orbcomm产品图谱

商业航天产业标杆案例:时空道宇基本介绍

时空道宇在商业卫星制造、天地一体化高精度定位服务领域,为用户提供低成本、高可靠的卫星及供应链产品,提供极具竞争力的、安全可信赖的解决方案与服务,将航天技术与汽车制造、未来出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与生态伙伴开放合作,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构建天地一体化高精时空信息系统,打造新一代航天数字经济业态。

商业航天产业标杆案例:时空道宇业务布局

作为商业航天探索的引领型公司,时空道宇已经形成了以上海研究总院为核心,以西安、南京研发中心为支撑的研发体系,建立广州、青岛两大业务运营总部,规划北京作为商务中心,以及台州卫星超级工厂为制造基地,形成了以卫星研发、制造、测控、应用为主的全产业链体系。

商业航天产业标杆案例:时空道宇竞争优势

商业航天产业标杆案例:时空道宇产品矩阵

时空道宇是商业航天领域内从事研发、制造、应用、维护、服务等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的提供商。在空间段、地面段、应用段提供极具竞争力的、安全可信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与服务。空间段实现定制化、批量化制造,地面段已构建了自主研发、功能强大的测运控系统,用户段将提供全球地表任何位置的数据连接。

商业航天标杆案例:时空道宇天地一体化高精时空信息系统

时空道宇“天地一体化高精时空信息系统”,一方面为天地一体化未来出行生态提供时空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也将为智能制造、无人机运输、城市管理等诸多领域提供支撑,通过与生态伙伴开放合作,构建时空道宇的科技生态链优势。

商业航天产业标杆案例:SpaceX产品介绍

在美国政府、军方及社会资本的支持下,SpaceX研制了猎鹰9号、猎鹰重型火箭,龙系列航天器、星舰SN15飞船等极具竞争力的商业航天产品。数据显示,2011-2021年间SpaceX总共进行了141次发射,其中有100次成功回收火箭、78次助推级复飞。

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趋势(一)

在“航天强国”的发展思路下,中国航天进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在航天技术的推动下,“长征十一号”、“捷龙一号”、“谷神星一号”等商业航天运输系统得到进一步发展,“资源三号”03星、高分多模综合成像卫星等商业空间基础设施,以及商业发射场与测控等技术与系统都得到蓬勃发展。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国家战略支持下,商业航天产业将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的发展需要。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虽然近几年中国商业航天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商业航天新生态,但是商业航天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着商业航天的应用范围及场景不断扩展,产业发展空间及潜力极大。2021年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披露的融资金额达64.5亿元,融资事件共有35起,资本市场看中商业航天产业处于创新发展的快车道,予以高度关注并向商业航天持续投入资本。

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趋势(二)

从商业航天企业发展来看,尽管当前资本持续大量投入商业航天产业,但是已经呈现出逐步向优秀企业靠拢的态势。从披露的行业投融资数据来看,商业航天产业平均单笔融资额从2014-2015年的0.02亿元,增长至2020-2021年的2.11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这种资本投资趋势下,优秀企业将获得先发优势,逐步推动产业分级。而在产业融资模式之外,跨界发展也成为了新的产业模式。例如,2018年,吉利科技集团战略投资航天科技公司时空道宇,开始布局商业航天领域,覆盖从研发、制造到应用的全产业链。

在竞争逐步激烈的关键时期,商业航天企业如何精准掌握社会需求,直击需求痛点,实现技术商用是破局关键。例如,2021年9月,时空道宇卫星超级工厂首颗试产星下线,同时也标志着工厂初步具备卫星量产能力,实现首星销售。2022年1月,时空道宇完成了“天地一体化高精时空信息系统” 的全国路测,将率先开启智慧出行场景的商用落地。

本文部分数据及图片内容节选自艾媒研究院发布的《艾媒咨询|艾媒咨询|2021-2022年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趋势专题研究报告》,查看高清完整报告及更多相关行业数据可登陆下方链接:

https://report.iimedia.cn/repo13-0/43181.html?acPlatCode=bilibili&acFrom=bg43181

艾媒咨询|2021-2022年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趋势专题研究报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