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选择题,与宝可梦无瓜 | 生物错题整理
光合作用是高考中的大佬,平均有9%的分数分配在这,以至于各路神圣把光合作用搬到了歌曲、视频,甚至是网络游戏中(手动无语)。先声明这里的光合作用专门针对高中生物学问题。此处挑选了10道选考/高考选择题这里做个合集。
光合作用——选择题
注:(ZK)碳反应/95%酒精; (RJ)暗反应/无水酒精
1. (2020.7浙江,T25)将某植物叶片分离得到的叶绿体,分别置于含不同蔗糖浓度的反应介质溶液中,测量其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图中光合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单位叶绿素消耗的二氧化碳量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测得的该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小于该叶片分离得到的叶绿体的光合速率
B. 若分离的叶绿体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破碎叶绿体,测得的光合速率与无破碎叶绿体的相比,光合速率偏大
C. 若该植物较长时间处于遮阴环境,叶片内蔗糖浓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与图中B-C段对应的关系相似
D. 若该植物处于开花期,人为摘除花朵,叶片内蔗糖浓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与图中A-B段对应的关系相似
2. (2018.11浙江,T26)实验中常用希尔反应来测定除草剂对杂草光合作用的抑制效果。希尔反应基本过程:将黑暗中制备的离体叶绿体加到含有DCIP(氧化型)、蔗糖和pH7.3磷酸缓冲液的溶液中并照光。水在光照下被分解,产生氧气等,溶液中的DCIP被还原,颜色由蓝色变成无色。用不同浓度的某除草剂分别处理品种甲和品种乙杂草的离体叶绿体并进行希尔反应,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相同浓度除草剂处理下,单位时间内溶液颜色变化快的品种受除草剂抑制效果更显著
B. 与品种乙相比,除草剂抑制品种甲类囊体体的功能较强
C. 除草剂浓度为K时,品种乙的叶绿体能产生三碳糖
D. 不用除草剂处理时,品种乙的叶绿体放氧速率高于品种甲
3. (2017.11浙江,T26)在黑暗条件下,将分离得到的类囊体放在pH=4的缓冲溶液中,使类囊体内外的pH相等,然后迅速转移到含有ADP和Pi的pH=8的缓冲溶液中,结果检测到有ATP的生成。根据实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中溶液的H+均来自水的裂解
B. 黑暗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可产生ATP
C. 光照条件下植物细胞叶绿体中类囊体的腔内H+浓度较高
D. 若使类囊体的脂双层对H+的通透性增大,ATP生成量不变
4. (2016.10浙江,T26)在玻璃温室中,研究小组分别用三种单色光对某种绿叶蔬菜进行补充光源(补光)试验,结果如图所示。补光的光强度为150μmol·m^-2·s^-1,补光时间为上午7:00-10:00,温度适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给植株补充580nm光源,对该植株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B. 若680nm补光后植株的光合色素增加,则光饱和点将下降
C. 若450nm补光组在9:00时突然停止补光,则植株释放的O2量增大
D. 当对照组和450nm补光组CO2吸收速率都达到6μmol·m^-2·s^-1时,450nm补光组从温室中吸收的CO2总量比对照组少
5. (2020天津,T5)研究人员从菠菜中分离类囊体,将其与16种酶等物质一起用单层脂质分子包裹成油包水液滴,从而构建半人工光合作用反应体系。该反应体系在光照条件下可实现连续的CO2固定与还原,并不断产生有机物乙醇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产生乙醇酸的场所相当于叶绿体基质
B. 该反应体系不断消耗的物质仅是CO2
C. 类囊体产生的ATP和O2参与CO2固定与还原
D. 与叶绿体相比,该反应体系不含光合作用色素
6. (2018江苏,T18)如图为某一植物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净光合速率,下列假设条件中能使图中结果成立的是

A. 横坐标是CO2浓度,甲表示较高温度,乙表示较低温度
B. 横坐标是温度,甲表示较高CO2浓度,乙表示较低CO2浓度
C. 横坐标是光波长,甲表示较高温度,乙表示较低温度
D. 横坐标是光照强度,甲表示较高CO2浓度,乙表示较低CO2浓度
7. (2017天津,T5)叶绿体中的色素为脂溶性,液泡中紫红色的花青苷为水溶性。以月季成熟的紫红色叶片为材料,下列实验无法达到目的的是
A. 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B. 用水做层析液观察花青苷的色素带
C. 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探究细胞的失水与吸水
D.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表皮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8. (2017天津,T6)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下图显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叙述错误的是

A. 光照强度低于P时,突变型的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
B. 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的碳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
C. 光照强度低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D. 光照强度高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9. (2016全国II,T4)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B. 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 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 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10. (2016四川,T1)叶肉细胞内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A. O2的产生
B. H2O的生成
C. [H]的消耗
D. ATP的合成

光合作用相关内容整理
一、 光合色素提取实验
1. 试剂作用:
(1) 95%酒精:溶解色素
(2) 乙醚/石油醚:分离色素
(3) 二氧化硅:使研磨充分
(4) 碳酸钙:防止色素破坏
2. 实验过程:
(1) 菠菜叶/刺槐叶→40~50℃烘箱→2g干粉→研钵(+CaCO3/SiO2/2~3mL 95%酒精)→匀浆
(2) 匀浆→玻璃漏斗(+单层尼龙布)→滤液→试管→棉塞塞紧
(3) 定性滤纸→干燥→10cm×1cm 滤纸条→一端剪去两角→距该端1cm处铅笔画一细线
(4) 毛细吸管→滤液→沿铅线画一细直的滤液细线→晾干后再画→重复3~4次(点样)
(5) 乙醚→大试管→滤纸条(细线朝下)靠内壁插下→上面(电吹风)干燥→软木塞(分离色素)
(6) 5~10min后取下滤纸条观察:
二、 各种色素的比较:

S指溶解度 v指扩散速度
三、 光合作用全过程

四、光合作用表达式


参考思路
1. A (A 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真=表+吸] B 相当于加进几个冒充的,速率变小 C 看清楚横纵坐标再做题,横坐标不是时间。连光都没了,哪来的像B点一样那么高的图线? D 光合作用产物积累减慢光合作用)
2. B (A ‘抑制’,当然不显著 D 等于 重点在C 首先看进去了水,出来了氧气和氢,本题坑就坑在DCIP是‘氧化型’的,氢就和氧化型的DCIP结合了,NADP+还是NADP+)
3. C (AB 坑啊,‘黑暗条件’,类囊体若裂解产生ATP已经有特异功能了 C因为光反应产生了氢 D ATP生成量增大)
4. D (ABC 看图写话 D面积,两个形状平移)
5. A (B ATP NADPH D 类囊体已有光和色素)
6. D (玄机:横坐标为0时纵坐标[呼吸速率]相同。 A温度高低会影响呼吸速率 B 你把温度调到100℃试试。 C 绿色会出现低谷,而非一马平川)
7. D (D 表皮细胞高度分化)
8. D (AB 看图写话 CD 坑在题目把光饱和点偷偷换成了‘P’点。套路啊!)
9. C (C 细节:红‘外’光)
10. A (B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脱水缩合 C细胞溶胶厌氧呼吸消耗[H],叶绿体基质消耗[H] D 碳反应和糖酵解均消耗A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