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技能提高效能密码
本次阅读的书籍是: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安德斯·艾利克森 罗伯特·普尔 著)
(标题追求简要,省略了“:如何从新手到大师”,敬请见谅!)
概括书中内容,提炼核心要点
假如你看过这本书,那么本文就会容易理解很多。
以下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为方便概括可能导致某些内容出现偏歧,以书籍内容及您个人理解为准。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在我看来是一本“奇怪”的书。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像是一本由9篇万字议论文有机拼合起来的议论文合集。
作者的观点相对于其他市面上相似类别的书已经算是很简练的了,而议论部分几乎撑满了这一本书。作者用一个个详细的研究历程(一段研究历程可以占两三页甚至五六页,一章描述了好几段这样的历程,这样的论证几乎算是很严密的了),反反复复地论证刻意练习的重要性。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刻意练习”。
练好一项技能有两个重要元素,时长与方法。然而,方法改进的结果导向效率提高。因此,我愿理解这两个重要元素为“时长与效率”。
若要练好一项技能,作者推荐我们花最多的时间进行刻意练习。从这个角度来看,刻意练习具有高效性。
刻意练习是从新手到大师的必经之路,即使对天才来说也是如此。天才并不具有天生的才能,他们展现出的惊人才能也需要用刻意练习来获取(但我还得顺便提一嘴:天才对某个领域容易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可能就是他们的优势)。
有些人的高智商是与生俱来的,但智商这种东西是随着技能水平提高而变得越来越没用的。在高技能水平的层次,往往出现智商高的人比不过智商低的人的情况。
所以,智商高低并不能是你放弃学习某项技能的理由。
当你花费时间进行刻意练习的时候,智商对你的影响会逐步减小,直到最终近似于没影响。
“刻意练习”是一串黄金法则,它利用大脑的强适应力来推动训练者进步。
大脑的强适应力主要体现在脑神经元布线的可塑性。这种“重新布线”甚至会影响到大脑相关区域的物理状态。比如:伦敦出租车司机脑中负责空间导航的部位“海马体”体积比常人大,盲人脑中掌管触觉的区域比常人复杂。
有趣的是,大脑的神经元线路并不会“无中生有”(因此神经元是“重新布线”而不是“新增线路”)。当你大脑某个区域的神经元布线趋于复杂时,其他区域的神经元布线则会趋于简单。
这给人一种“顾此失彼”的感觉。就像我的高中英语老师,她用左脑记英文的能力很强,但是生活上的记忆就一言难尽了。
但如果你长期不训练某项技能,那么已经修改了的布线会趋于“格式化”,进而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可见这种布线是需要用训练来维持的。
“刻意练习”的法则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部分:已知成熟领域、处在挑战区、创建心理表征、目标、反馈。
·已知成熟领域:这种领域一般有比较客观的绩效衡量标准、已经发掘出比较有效的训练方法、存在比较高水平的导师或教授、具有一定的竞争性。比如:钢琴、小提琴、芭蕾舞领域等。这些领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刻意练习相关知识,刻意练习的操作空间大。那什么领域不属于“已知成熟领域”呢?教师、电工等,更别提罗辑的宇宙社会学了(bushi)。
·处在挑战区:要想提升技能水平,就不能待在舒适区里。因为舒适区内的技能你通常都能“自动化”地运用出来,妄想通过重复运用这样的技能来提升水平,无疑是天方夜谭。事实上,你需要做的是踏入挑战区内迎接挑战,直到挑战区的内容转化成了舒适区的内容(舒适区扩大)。这个过程无疑是痛苦的,但这就是追求进步的代价。
·创建心理表征:“心理表征”是一种认知结构(我实在很难想到有什么能准确概括这个东西的语句,要不然我就这样告诉你吧,你从数学题中提取到的心理表征大概就是你一看见题目脑中就浮现出的解题框架),这种结构的质量直接关联了你的能力。刻意练习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构建质量足够好的心理表征。
·目标:你需要一个长远展望的目标,然后把它拆成一系列可执行的小目标,依次完成。这种拆解是有必要的,它容易为你提供反馈,助力你扩大舒适区。
·反馈:这里的“反馈”可不是那种小孩子帮妈妈买菜后得到一颗糖作为奖励的那种“反馈”,这里的“反馈”是指你在锻炼技能的过程中发现了不足,然后及时改正。弥补不足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象征着你在挑战区内历练。如果有不足不弥补甚至是没有发现什么不足,那么这就相当于你在舒适区里不停打转。
遵循以上刻意练习的原则,在你想要取得进展的领域内投入时间,那么即使你没有导师,也能取得一定成果。
但是作者还是强烈推荐我们去找一个靠谱的导师,因为导师能对你起到监督、纠正作用,为你提供反馈,帮助你创建心理表征,引导你到导师水平(小心!导师也只能引导你到他的水平了,否则,一般情况下,他自己不就上去了吗?所以,导师是需要适时更换的)。
补充:遇到瓶颈怎么办?
解法1:改进方法。这个方法行不通,就改进方法,甚至换一种方法。史蒂夫·法隆的超强记忆力就是这样来的,他用这个方法背不下去,他就改进方法,很快就取得了突破。
解法2:利用短板效应。尝试把训练难度增大,以突出瘸腿的那一方面(发现是什么方面限制了你完成训练),对着这个薄弱方面进行单独的强化训练,直到取得突破。(你知道你木桶的水会漏出来,那你可以加点水,观察水从哪里漏出来,这样我们就能发现短板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