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升之危美东之难,“代理模式”会导致经销商集体反水吗?

2022-10-24 19:22 作者:AutoVisioner车瞳  | 我要投稿

中升美东股价的大幅下跌,映射出投资者对传统汽⻋企业电动化转型前景的担忧和不安。


2022年,中国的豪华汽车经销商集团们在资本市场遭遇了超出预期的难关。

长期被投行重点推荐、去年7月13日创下77.600港元股价历史新高的中升控股,如今已是风光不再,10月12日盘中一度跌破30港元,市值缩水六成。

另一家遭遇滑铁卢的汽车经销商是美东汽车,从48.400港元的历史最高价到10月12日 10.220的低价,超过75%的巨大跌幅惨烈异常。

此外,全国排名第四的永达汽车、2021年新上市的百得利控股等优质经销商集团,2022年 以来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

行业龙头股票集体跑输指数,在资本市场是非常需要引起警惕的现象,这表明在投资者眼 中,行业将发生颠覆性变化。

如今,奔驰等欧洲汽车厂商新推行的汽车销售代理模式,正在引发全球汽车经销商的不满和抗议,让汽车流通领域百年的合作生态面临破坏危机。


“假代理模式”压榨经销商利润

具有远大前景的朝阳行业,产业链的引领者必须要具备聚合产业链的共赢能力,从而获得合作伙伴的拥戴和追随。

过去100年,汽车厂商带动了汽车产业链发展,令人遗憾的是,昔日引领者正在成为原有规则的破坏者,开始制定更多有利于自身、却让合作伙伴难以接受的规定。

9月下旬,欧盟汽车经销商协会在⻄班牙巴塞罗那举办的“连接欧洲”论坛上,来自全球的汽车经销商代表们对厂商新推行的“代理模式”感到不平和无助。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整理的相关发言显示:经销商们认为自己“被厂商背弃、不受尊重及信任。” 还有人特别指出,厂商正在代理模式中加入对自己有利的条件,让自己占尽各种各种经销模式的好处。

主办方CECRA甚至强调,目前存在部分的“假”代理模式,“代理商”与传统的授权经销商制度形似,却需要承担远高于一般程度的风险和成本。

按照CECRA的说法,厂商要考虑推行代理模式,应该是选择一个多方均可收益的模式。而不是像现在的合同提案,让经销商承担过多的商业和法律风险。

更糟糕的是,据相关人士透露,德系车企在电动车销售过程中,正在逐步引入代理模式,给中国汽车经销商、尤其是以德系品牌为主打的经销商投资者造成非常大的压力。

简而言之,不完善的“假代理模式”将极大压缩、甚至是“压榨”传统汽车经销商的利润空间, 导致传统汽车经销模式中利润极高的豪华⻋经销商压力陡增。

让人费解的是,传统汽车厂商为何要破坏百年规则,占据这些利润呢?


优秀大型集团为何受伤害更深?

行业龙头之所以能受到投资者热捧,在于其拥有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准的领先优势,从而形成强大的护城河效应防御风险,并获得超额的利润。

但规则一旦改变,原有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以前在汽车厂商和经销商的矛盾对峙中,中小经销商群体因经营能力较弱往往成为被“欺负”的对象。而在新代理模式下,经营能力极强的大型汽车经销商集团却成为资本看空的重灾区。

导致这种现象的核心因素是,如果按照现有的代理模式演变,大型汽车经销商集团积累的规模优势和运营能力都将被大幅弱化。

以中升控股为例,这家拥有417家汽⻋4S店的超级汽⻋经销商集团,旗下豪华品牌店面数量达到惊人的261家,无论年销售额还是盈利均排名业内首位。

9月29日 中升控股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虽然新车销量同比下滑12.1%,集团整体经营收入仅微幅 下滑1.52%。

能在产能受限导致车源不足、疫情疫情防控等多重不利因素下达成超出同业的利润表现,产品结构豪华化和全生命周期体系化服务是最主要的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收购仁孚汽车后,中升成为奔驰品牌中国地区第二大经销商,奔驰授权4s店达到100家以上,是销售额和利润的重要支柱。


而现阶段厂商新推出的“代理模式”运营逻辑,购车者将直接通过网络下订单,经销商将主要提供线下交车服务,不再具有终端售价的定价权。失去紧俏车源和价格折扣两大传统竞争优势,大型经销商集团在销售端将和中小经销商回归同一水平。

虽然奔驰目前没有在中国市场全面推行“代理模式”,但据海外媒体报道,澳洲经销商因为新销售模式可能带领接近6.5亿澳元的损失,正在与奔驰进行谈判。

同时,由于传统汽车经销模式中新车销售占据主导地位,传统经销商的运营体系均围绕销售开展,实施厂商主导的代理模式,现有汽车4s店集团的运营重心也必然随之重大调整。

以美东汽车为例,这家被称为“精而美”的豪华汽⻋经销商,在豪华品牌热销时期凭借优秀的营销创新能力,成为业内资金周转效率最高、库存控制最好的典范,为股东和投资者创造了超预期的利润。

而一旦新车转为在线销售的订单式生产的代理模式,汽⻋4s店会更多承担交付中心和维修中心功能,营销能力将极大弱化。


新销售模式为何会明显不公平?

按理说,即使代理模式存在种种不合理因素,以中升控股和美东汽⻋的资金实力和运营能力,资本市场投资者的也不应有如此巨大的态度转变。

更深层次的矛盾是,代理模式被市场视为传统汽车厂商将效仿特斯拉,将销售主导权回收,进而逐步取缔汽车经销商,通过直营实现销售利润最大化的策略。

这也是代理模式在国外被经销商严重抵制、并诉至法庭的原因,让原有经销商投资者多年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投入付诸东流,违背商业合作原则。

在经销商们看来,现阶段的代理模式无论从执行还是设计初衷,均没有遵循商业合作的公平共赢原则。

有大众品牌的经销商表示,按照大众品牌的电动车代理模式,经销商将转为代理商,负责线下交付和售后服务,仅收取新车交付佣金,理论上不需要再承担库存压力。

实际操作层面则是,代理商要以保证金的形式进车,虽然厂商会为保证金支付利息,并且规定了3个月不能销售将全价回收,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会有各种方法要求代理商按时销售。

从执行代理制近两年的实际效果看,南北大众的电动车终端价格依然有优惠,而优惠折扣 的资金来源,正是采用“代理制”后大众经销商们的整体利润,羊毛不仅还出在羊身上,而且被薅得更多了。

针对代理模式的种种问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在欧盟汽车流通论坛视频发言时表示,不切实际且无法实现的定价策略,将造成厂商和代理商双输的局面。

最现实的矛盾是,代理模式下服务客户的主体还是原有经销商,并且仍然需要承担解决问 题的责任,却不能充分发挥原有的经营自主权,短期是降低经销商利润,长期还将对厂商和品牌起到更大的负面作用。

迄今为止,中国、乃至全球市场,均未出现传统汽车厂商走直营路线或代理模式成功的案例。


传统汽车厂商将“自食苦果”?

投资界有一句格言,想赚到所有利润的人,往往是最后的买单者。

在中升控股和美东汽车等中国豪华车经销商股价大幅下跌的同时,刚刚独立上市的保时捷,用7天时间市值超越大众,表明投资者们更看好豪华品牌的电动化前景。

不过这并不是投资者支持代理模式的依据,实际上,在资本市场对汽车品牌前景评估时,经销商盈利水平和库存一直是重要的调研指标。

这是因为在传统汽⻋厂商的产业生态链条中,优秀经销商是起到蓄水池作用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桥梁,和容易被修饰的财务报表相比,其运营情况更能反映汽车品牌的实际效益状况。

在转型危机时期,作为长期合作伙伴的汽车经销商,由于利益的深度捆绑,将被动承担共度难关的压力,是传统汽车厂商抵御造车新势力重要的销售锋线。而当百年建立的互信共赢机制一旦被打破,电动化已经落伍的传统车企,面对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还有什么优势呢?

奔驰近年来的资本市场走势很能说明问题,当其2020年宣布电动化规划并计划分拆卡车业务后,股价一度大幅反弹,不过在2021财年创出利润新高后反而再次下滑。


市场很鲜明的给出反馈,价值投资者们对代理模式提升的短期销售利润并不盲信,真正能想打动他们,传统厂商必须拿出电动化技术进步和产品革新的硬功夫。

事实上,某些汽车厂商改变销售规则的背后,进一步暴露出其应对电动车转型的不自信。简单来说,在燃油发动机向电动化升级过程中,传统车企竞争力开始下降,为了获得更多的额外利润保证财务报表数据,将视线投向传统的合作伙伴——大型经销商集团。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传统厂商准备摒弃汽车经销商群体时,有传言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将开放销售网络授权,关注的授权对象正是被某些德系豪华品牌排挤的汽车经销商,因为能销售豪华品牌的场地和人才,都属于稀缺的优质资源。

从商业发展规律看,无论金融投资还是实体经济,合作共赢的思维和态度始终是行业引领者的价值核心。杀鸡取卵、损害合作伙伴利益的企业最终将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中升之危美东之难,“代理模式”会导致经销商集体反水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