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文征明也有朋友圈……

明朝中晚期,苏州文化昌盛,当时有所谓吴门画派、吴门书派,其中最出名的要数吴中四才子,也就是江南四大才子的原型——祝允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
可以想见,如果当时也有朋友圈,一定会很热闹。🤪
1
弘治十七年(1504年)

解释:
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沈周的孩子沈云鸿(1450~1502)去世。
当时,沈周已是75岁高龄,他在之后不断想起这个孩子。😢
弘治十六年,沈周生了场病。
病之前,花还没开,病之后,花已经落了。
“不见其开而见其落,不能无怅然”,于是沈周画了幅《落花诗意图》,就是朋友圈里配的那幅。

弘治十七年,又是落花时节,老人又一次想起自己的孩子,写了十首《落花诗》。
文征明看到后,就和了十首,同时还让徐祯卿、吕常也和了十首。
看到大家的和诗,沈周又反和了二十首,所以沈周总共写了三十首《落花诗》。
之后,唐寅看到这三十首《落花诗》,跟着和了三十首。
就辈分而言,沈周和吕常算是同辈,所以吕常管沈周叫“沈兄”。
文征明算是沈周的学生,唐寅、徐祯卿和文征明同辈,所以管沈周叫“先生”。😮
2
嘉靖六年(1527年)

解释:
补庵居士,真名华云,字从龙,是王宠的好朋友。
王宠的传世墨迹里,《南华真经》也是应补庵居士之请才写的。😏
王宠的父亲是个商人,但爱好收藏,所以和文征明有交集。
王宠15岁时,文征明就觉得这孩子有前途,说他“意度坦迤和天倪,祥麟一角世所稀”。
祝允明和王宠也是有交集的。
1524年,唐伯虎去世,他的墓志由祝允明撰文、王宠书写,两人应该有过接触。

另外,祝允明有一幅草书作品《古诗十九首》,后面有王宠的跋语。
王宠说自己非常喜欢,临摹了好几遍。
3
嘉靖十三年(1534年)

解释:
希哲是祝允明的字,在古代,称名不礼貌。
无论古今,祝允明都是以草书出名,但文征明认为祝允明的楷书更精妙,比自己好多了。👏

文征明的这段感慨,据说是写在祝允明的《草书赤壁赋》之后。😊
按落款,是甲午年,推算一下,该是嘉靖十三年(1534年),当时祝允明等人都已经死了。
文征明是出了名的高寿,尤其和吴门书派里另外几位相比:
祝允明(1461-1527)、唐伯虎(1470-1524)、文征明(1470-1559)、徐祯卿(1479-1511)、王宠(1494-1533)。
最后
如果你想学祝允明、王宠的小楷
那么
不妨报名参加我们的系统小楷课
想学习书法或想了解关于书法的更多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凝书房」
或直接添加微信教务长3(大凝爱书法的全拼小写:daningaishufa)
文字 | 咸鱼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