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株中磷的测定-上海液质检测平台
植物体内磷主要以有机磷如核酸、磷脂、植素等的形态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有机磷须经干灰化或湿灰化分解转变为无机正磷酸盐。溶液中磷一般用比色法测定。
湿灰化应用不同比例的HNO3、H2SO4、HCIO4的方法较为普遍。湿灰化法的消煮温度不会超过混合酸的沸点,灰分元素不会形成难溶的硅酸盐,而且当用H2SO4或HCIO4消煮时,可使SiO2充分脱水且使其吸附作用降至最低限度,不致造成灰分元素测定产生显著的负误差。但是由于试剂用量大,会带来污染的危险,试剂空白值大。当然加有HNO3的湿灰化法,则不能在消煮液中同时测定氮。
在干灰化法中,所用的温度有所不同。一般建议灰化温度不超过500℃,时间为2~8h。近年来,改进的干灰法中,添加一些"助灰化剂",在灰化时通O2,添加KHSO4等,帮助灰化。干灰化添加试剂量少,污染的可能性比湿灰化小,而且简便易行。对于植物全磷的测定用H2SO4—H2O2消煮法,同时测定氮、磷和钾较为方便。总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测定元素的类别、具体条件来决定。溶液中磷的测定,最常用的钼蓝比色法和钒钼黄比色法。当磷的含量高时,选用钒钼黄法为佳,反之则可用钼蓝法。
H2SO4—H2O2消煮,钒钼黄比色法
方法原理
植物样品经H2SO4—H2O2消煮分解制备待测液。待测液中正磷酸能与偏磷酸盐和钼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作用,形成黄色的杂聚化合物钒钼酸盐,其组成还不能十分肯定,有人认为是P2O5·V2O5·22MoO3·nH2O。溶液的黄色很稳定,其深浅与磷含量成正比,可用比色法测定磷的含量。比色时可根据溶液中磷的浓度选择比色波长400~490mm,磷的浓度高时选择较长的波长,较低时选用较短的波长。钒钼黄法要求比色液中酸的浓度(即终浓度)很宽,极限是0.04~1.6mol·L (H+)酸度太高时显色不完全或不显色,太低时则可能生成沉淀或其它物质的颜色。钒酸盐的终浓度范围是8.0×10-5~2.2×10-3mol·L-’,通常用后一种浓度。钼酸盐的终浓度范围是1.6×10-3~5.7×10~3mol·L~1。在正常的室温变化范围内对黄色强度无影响。黄色发生很快,在最初15min内会降低约1.3%,以后至少2h 内很稳定,在24h内也无显著变化。
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和重复性较好,相对误差为1%~3%灵敏度较钼蓝法低,适测范围为1~20mg·L-1;对酸的浓度要求不严格,容易控制,在HNO3、HCI、H2SO4、HCIO4等介质中都可适用;干扰离子少,特别是Fe3+的允许量远高于钼蓝法。因此,该法广泛用于植物和有机肥料样品中磷的测定。
主要仪器: 消煮管(瓶)、控温消煮炉、分光光度计。
试剂
(1) 钒钼酸铵试剂。称(NH4)6MoO24HO 12.5g溶于200mL水中。另将偏钒酸铵(NH4VO3)0.625g溶于沸水150mL中,冷却后,加入浓HNO3 125mL,再冷却至室温。将钼酸铵溶液缓慢地注入钒酸铵溶液中,随时搅拌,用水稀释至500mL。
(2)6mol·L-1NaOH溶液。称NaOH24g溶于水,稀释至100mL。
(3)2,6-二硝基酚指示剂。2,6-二硝基酚0.25g溶于100mL水中。其变色范围是pH2.4(无色)~4.0(黄色)。变色点是pH3.1。
(4)50μg′mL-1P标准溶液。准确称取经105℃烘干的KH2PO4 0.2195g,溶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加水至约400mL,加浓硫酸5mL,用水定容。装人塑料瓶中低温保存备用。
(5)固体Na2S2O3
(6)还原锌粉。
(7)水杨酸一硫酸。
操作步骤
吸取消煮好经过滤的待测液20~25mL(含P0.25~1.0mg),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2,6-二硝基酚指示剂2 滴,用6mol·L-1NaOH溶液中和至刚呈黄色,加入钒钼酸铵试剂10.00mL,用水定容。放置15min后用波长450mm,在分光光度计上比色,以空白液调节仪器零点。
标准曲线制作。分别吸取50μg·mL~*P标准溶液0、1.0、2.5、7.5、10.0、15.0于50mL容量瓶中,同上述操作步骤显色和测定,该标准系列P 的浓度分别为0、1.0、2.5、5.0、7.5、10.0、15.0pg*mL~1。
结果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