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名抗日士兵,就有一个四川人!装备奇差,却打出血性风采
作者:九鱼亭
抗战期间,川军作出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川军一共出兵320余万人,而全国的征兵总数是1400万人,川军占了五分之一。换言之,每5个抗日士兵,就有一位四川人。
在七七事变之前,川军战斗力之差甚至连外国人都知道,然而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川军的颓废之气一扫而光,川人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抗日热情。
勤劳肯干、吃苦耐劳、忠肝义胆,是川人的优良传统,东汉末年,刘备设计攻取益州,刘璋手下大将严颜被张飞所俘,张飞逼迫严颜投降,严颜拒不投降,严词回应:“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
张飞敬佩严颜的勇武,将其释放待若上宾,严颜的忠义此后被传为佳话。公元1259年,蒙哥汗率军大军围攻合州钓鱼城,四川军兵坚守近半个世纪,延续宋朝国祚20年,待南宋灭亡后,守城将领36人无一人受降,全部自刎报国,名垂千古。
如果没有外敌入侵,四川人看似平静无常,而一旦出现外敌,四川人便会同仇敌忾,誓死抗敌。七七事变三天后,“四川王”刘湘第一个致电蒋氏,要求出兵抗日,数天后,刘湘便通告全省,要求全国动员,与日军决一死战。
南京随即召开了会议,刘湘再度第一个要求抗日,并承诺:“四川愿出兵30万军队,500万壮丁,四川的人力物力,都可以贡献于国家。”
刘湘代表了四川人的抗日态度,国破家亡之际,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此后,四川出兵的数量,远高于刘湘的预计,四川人抗日热情,也燃遍全省。
除了四川百姓,很多军阀将领也纷纷表示,要一雪前耻,和日军死战到底。大量四川民众主动要求参军,时常是一家一起出动,其中有媳妇送丈夫的,也有父母送儿子的,很多人在参战前,都写好了遗书。
蒋氏自然愿意四川出兵抗战,一方面,四川早已被蒋氏看作大后方,另一方面,四川一直游离于他的强力控制,四川出兵抗战,蒋氏还可借此机会收拢权力。
尽管四川军民抗日热情高涨,但川军的装备却是最差的,四川的一枪一炮几乎都是自己造,枪支老旧,质量堪忧,很多人手中还拿着汉阳造,有的打两枪就再也不能用了。
至于机枪,更是少之又少,川军将士穿着短裤,缠着绑腿,很多人没有刺刀,就在身后背一把大刀。到了战场,武器难以御敌,衣物也难以御寒,纵使条件如此艰苦,川军仍决绝抗战,不断开赴前线。
刘湘将川军整编成两个集团军,下辖5个军3个独立旅,在四川境内,川军还可以不受蒋氏的直接控制,出了四川,就只能听蒋的安排。
刘湘希望,川军最好能集体调配,换言之,就是希望川军部队尽可能在一起,可蒋氏自然不会给他这个机会。出了四川后,川军就被分散到各个战区,尽管很多部队分散了,但这并没有影响川军的战斗意志。
川军的第一战,是上海的淞沪会战,在这场如绞肉机般的战役中,川军第20军表现极其抢眼。第20军由四川军阀杨森统领,虽说杨森的口碑差,但在这场战役中,杨森并没有掉链子。
第20军被杨森称作“铁军”,但是他们装备在川军中是最差的。在奔赴上海的路上,战士们白天行军,晚上就得重新编草鞋,否则第二天就没有鞋穿。9月1日第20军开拔,在10月12日才到达前线。
第20军每个连有80多人,却只有50多支步枪、一挺轻机枪,跟嫡系军没有可比性,和日军的装备对比,更是天差地别。
二战时期,日军的装备并非最先进,他们跟欧美还有一定差距,但跟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军队相比,足以形成碾压之势。
第20军到达前线后,立即投入战斗,很多川军子弟根本没有出过四川,更不知道上海是个什么样子,还未等他们领略上海的国际特色,就被铺面而来日军炮火所笼罩。
有的时候,日军一轮炮击过后,整排的川军会集体阵亡,但川军将士仍旧死战不退,阵地上的战壕深约两米。开战时,战士们还得站在垫脚石上才能看到对面,不久之后,战壕就被烈士的遗体填满了,活着的人只能用遗体当掩护,继续作战。
川军手中的武器太差,而日军装备好,所以大家都死盯着敌人的装备,设法干掉敌人,抢夺敌人的步枪、轻重机枪。虽说川军的装备差,但杨森所部注重平时的训练,战士们身体素质好,和日军士兵能够一拼。
第20军第26师战斗到最后,全师4000人,活着走出阵地的只有600多人,第26师装备差,却打出了最好的成绩,淞沪会战中战绩最好的五个师中就有第26师。
为何第26师用差的装备打出了最好的战绩?他们倚仗的只有一点,那就是杀敌报国、不畏生死的信念。
川军第22集团军进入山西后,就成了后娘的孩子,不论之前如何,毕竟当时是全民抗战,川军本应得到补给和装备,可是,“山西王”阎锡山不想给,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蒋鼎文拒接补给。最终,第22集团军被编入李宗仁的第五战区,参加了惨烈的徐州会战。
藤县是徐州的北大门之一,距离徐州仅100公里,是敌我争夺的战略要地,第22集团军司令孙震任命王铭章为第41军前线总指挥,统一指挥第122师、124师,而他们要面对则是日军矶谷廉介的第10师团。
第10师团是日军甲种师团,装备先进,战斗力很强。1938年3月14日,藤县保卫战打响,日军出动1万多人,坦克20辆、飞机20余架,杀向藤县。
王铭章
战斗开始前,王铭章激励战士们:“我们身为军人,卫国保民就是天职,只有决心牺牲一切,才能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尤。”
诚然,藤县的川军难以抵挡日军的机械化进攻,但他们足足坚守了三天,为台儿庄大捷的胜利垫定了坚实的基石。
城破之际,王铭章坐镇城中指挥巷战,直至身中数弹牺牲。三天时间,王铭章所部3000川军战士全部战死,城内伤员得知消息,宁愿和敌人同归于尽也决不当俘虏,在必死信念的支撑下,藤县保卫战日军没有抓到一个俘虏。
此战,川军打出了血性,改变了川军在国人心中的形象,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不复存在。
整个抗战期间,四川出兵300余万,参加大小战役28个,伤亡高达64万人,几乎在抗战的每个战区、每个战场,都能看到川军战士悍不畏死的身影,以至于才有“无川不成军”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