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疫、晚疫病不同!如何区分?
文 | 小雨农智
图 | 小雨农智
早疫病和晚疫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彼此大不相同。一些菜农朋友不能清楚的去区分和辨别作物到底是发生了早疫病还是晚疫病,盲目用错药物耽误了最佳防治时机。 下面给大家具体分析作物早疫、晚疫病差别到底在哪里。
环境条件
1.温度:早疫病在23-28℃的温度环境下发展迅速,而晚疫病在15-23℃的温度环境下快速发展。因此高温环境容易诱发早疫病,低温环境容易诱发晚疫病。 2.湿度:早疫病和晚疫病都属于高湿性病害。但早疫病在80-85%及以上的相对空气湿度环境下容易爆发,晚疫病在85-90%及以上的相对空气湿度环境下容易爆发。
致病菌种
1.早疫病是由高等真菌侵染作物所诱发的真菌病害,晚疫病是由低等真菌侵染作物所诱发的真菌病害,因此早疫病的病菌比晚疫病的病菌更高级。
发病时间
1.生长阶段:早疫病主要在作物开花结果期或地下茎块膨大期,晚疫病主要集中在作物的苗期和结果期。 2.季节茬口:早疫病主要集中在春末到夏初天气变暖时,晚疫病主要集中在秋末到早春天气降温变冷时。
发病症状
早疫病和晚疫病有两个非常典型的病症差别——早疫病在发病处长黑霉层、病斑呈近圆形或椭圆形的同心轮纹状,晚疫病在发病部位长白霉层、病斑呈不规则形且无同心轮纹状。
幼苗发病
:两种病害都是从距离地面的茎基部侵染,造成幼苗萎焉、倒伏或枯死。不同之处在于早疫病造成幼苗茎秆上产生黑色的环状病斑,晚疫病造成幼苗茎秆上产生暗绿色的水浸状病斑。
叶片发病
: 1.早疫病发病症状是产生中间带同心轮纹、边缘带黄绿色晕环、近似圆形的水浸状黑褐色轮纹病斑,空气干燥时病斑干枯破裂坏死,空气湿度大时病叶上会产生黑色或黑褐色的霉层。 2.晚疫病发病症状是先产生暗绿色后变成深褐色或灰褐色、不规则的水浸状病斑,空气干燥时病斑容易干枯破裂坏死,空气湿度大时病叶上会产生白色或灰白色的霉层。
茎秆发病
: 1.早疫病在作物茎秆上发病先从分枝或分杈处侵染,产生带有同心轮纹的椭圆形、浅褐色、略凹陷的近圆形或梭形病斑,空气湿度大时茎秆发病处出现黑褐色霉层。 2.晚疫病在作物茎秆上发病会产生水浸状、不规则形的黄褐色或暗褐色、稍凹陷的长条形病斑,空气湿度大时茎秆发病处出现灰白色霉层。
果实和地下茎块发病
: 1.早疫病产生近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病斑边缘清晰且表皮下呈浅褐色的病斑,果实或茎块表面的病斑部位组织在干燥时会变硬变粗糙且容易龟裂,在潮湿时容易长黑霉而腐烂,发生早疫病的果实容易变红。 2.晚疫病产生不规则形状、稍凹陷、病斑边缘模糊不清晰且表皮下呈紫褐色或红褐色的病斑,果实或茎块表面的病斑部位组织在干燥时会变硬变粗糙且容易龟裂,在潮湿时容易长白霉而腐烂,发生晚疫病的果实不会提前变红。
发病速度
1.早疫病侵染作物后病菌会一边缓慢分泌毒素灭杀作物叶片细胞组织,一边慢慢的扩大病斑,所以在早疫病发病初期发病速度比较慢且容易控制。 2.晚疫病侵染作物后病菌会集中大量分泌毒素快速杀死作物叶片细胞组织,所以在晚疫病发病初期发病速度比较快,一旦发病很难控制。
防治药物
1.早疫病主要使用用于防治高等真菌病害的杀菌剂,如甲基硫菌灵、异菌脲、百菌清、苯醚甲环唑等。 2.晚疫病主要使用用于防治低等真菌病害的杀菌剂,如烯酰吗啉、精甲霜灵、霜霉威、氰霜唑等。 小雨农智温馨提示:识别作物病害不单单靠线上学习,更重要的是实地观察,积累实践经验。看的多、听的多了,病虫害知识自然就掌握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