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谈ACG文化,来自一个重度宅的发声

2018-07-01 00:21 作者:大河李斯特视频工作室  | 我要投稿

因为恰好学校里思修课要写论文,然而想,如果只是为了交个作业写这么多内容也太不划算了,所以就干脆直接定了这个主题,也算是把我一段时间所想的内容简单的表述一下,抑或是作为一个代表为ACG爱好者们发个言,讲述,我们是怎么样的人,我们在做着怎样的事。


浅谈ACG文化

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什么是ACG文化

    ACG,即Anime(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的缩写形式,亦可加入Novel(轻小说),并称为ACGN,由此而产生出的一系列生活方式、态度,待人处事的准则以及一些与此相关的活动与衍生物即构成了ACG文化。ACG文化某种程度上也可被称为御宅文化,因为ACGN也常为家里蹲一族所热爱的。

ACG文化发源于日本,虽然在日本并不使用ACG为代名词,而更多使用的是MAG,但是由于该词再台湾逐步盛行,于是在中文圈内会有更多ACG代替MAG的情况。

 

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热衷于ACG文化

    ACG皆有一个共同点——非现实,所有ACG涉及的内容一定是人为创作的,或者说是虚构的。但是,虽然是虚构的,所有的故事都一定来源于生活,而较为夸张的描写与个性鲜明的表现形式更能够引起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的共鸣。在予以观众共鸣的同时,也能给予观众身临其境感。所以,往往当现实不顺心时,或是在现实中对自己失去信心时,很多的人会讲心灵托付给虚拟的故事与世界,通过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来暂时的麻痹自己或是找到自信。所以对于相当多的一部分人来说,这里是避风港一样的存在。而一开始只是当作一种解药,慢慢的就会发现,原来这种艺术风格也是相当的美丽。转而从依托变为欣赏,从中获得快乐与幸福。甚至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也会逐渐从观众逐渐转变为创作者,继续去勾画这个美妙的世界。

说到ACG中的美,随便例举便能找到不少,作为动画里程碑般的人物宫崎骏的作品自不多说,以写实、清亮为特点的新海诚风格,以抽象、感性、细节出众的物语系列(传说中的新房45°),以强节奏感、高度画面契合度以及出神入化的电音使用的泽野弘之的编曲,突出了故事曲折,以意想不到的形式叙述人性的虚渊玄……

不同作品,虽然有着各自的画风,各自的剧情,各自的表达方式,但是这背后所带给人们的感动都是一样的。任何一部小小的作品背后,都饱含了制作者的大量心血,这样的作品,怎么能不让人心生感动?ACG圈,这不是作者的自我陶醉的地方,而是一个作者与读者与观众与玩家产生共鸣的地方。这是一个作者实现自我价值、被人认同的地方的同时,也是一个用户实现自我价值、被人认同的地方。

 

三、热爱ACG文化=不爱国

    通常来说,大部分的ACG作品都来自于国外,而出于对ACG文化的热爱,这一类人群们不免会对外国的文化产生一些兴趣或是喜爱。于是就有人说,不选择本国文化而选择喜爱外国文化,这是一种不爱国。那我认为,这种想法完全就是错误的,甚至对于爱国的定义都产生了曲解。何为爱国?祖国有难,第一时间站出来支援;祖国需要发展,第一时间站出来提供力量。我能说,我为中国的文化感到骄傲,感到自豪。但是我并不能说,我只是喜欢中国文化,这就叫爱国了。当然,反过来说,我喜欢他国文化也并不意味着,在他们受难时一定能够提供帮助。对于家人,我能够不计回报、不惜一切代价的付出,而对于伙伴或是朋友,我最多只是尽我所能而已。难道不是这样的道理吗?

 

四、宅是一种病?

    通常,热爱御宅文化的的这一类人容易产生一个特征——宅,能不出门尽量就不出门。这是因为对于御宅族而言,日常的生活丝毫没有出门的必要,所有的起居生活全部都可以在家中解决。而往往从事这方面职业的人,也只是需要一台电脑以及若干设备就可以实现在家中工作。

其实也不是说御宅族就一定是不喜欢出门,更不能说这是一种病。只是无论仅仅是热爱,还是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一定是需要将大量的时间画在网络与计算机上的,处于便利与习惯,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这样不怎么出门的状况。

 

五、御宅族是社会的败类?

    是,不能否认,确实有部分的人,在ACG文化上投入了过分的精力,以至于其丝毫不关心现实生活与社会,甚至终日在家中无所事事,以啃老为生。然而这终究只是一小部分人,就如同之前所说的,宅在家里,并不意味这就不为社会做出贡献,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不工作了。以我个人为例,虽然我也是属于不怎么喜欢出门的那类人,但是即使是在寝室,我仍然在做着我的兼职工作——网课老师。只需要一台电脑,一只麦克风,我就可以将我的拥有的知识灌输给我的学生。借助网络,我根本不需要出门,我就可以完成我的工作,也可以收到我的工资。所以这样的想法无疑是以偏概全,倒不如说真正的御宅族是绝对瞧不起这样的啃老族的。

 

六、御宅族是如何看待现实生活的

    ACG文化也被称作二次元文化,因为所有的ACG作品都是以纸张或是屏幕为媒介出现在一个二维空间上的。那么与之对应的三次元当然就是指我们日常生活的现实世界了。常常,宅男宅女们会被视作不食人间烟火的典例,不关心时事,不掌握世界动态。一般来说,可能事实确实是这样,但是这并不是说,御宅族就不关心现实了。只是掌握的知识可能有所偏向而已。举例而言,我可能不太关注最近的世界杯,但是我会知道OW联赛上一场的MVP是谁(游戏宅),我或许不清楚最近上映了什么电影,但是我会很了解下个月的番剧列表(动画宅),也许我不知道现在世贸组织有那些成员,但是我能把他们国家的军事装备倒背如流(军事宅),也许我不知道2000年前的中国发生了什么事,但是我能清楚的知道现在各大手机厂商的旗舰机的性能,甚至能够清晰的讲述复杂应用程序的代码实现原理(科技宅)。这就是御宅族,他们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而是不追求广泛涉猎,只追求一科精通。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只此而已。

 

七、ACG文化不适合儿童?

    所有的作品都有对象要求,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能给孩子看,那么一样的道理,并不是所有的游戏、动漫都可以给孩子看。反之也不是说凡是动漫、游戏就都不能给孩子接触了。当然,常常会有家长将游戏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游戏是不适合让容易上瘾的孩子接触的,这样会影响到学习,并且对学习生活一点好处都没有,那我认为这样的想法是有偏驳的,甚至说是完全错误的。确实,游戏是一个容易让人上瘾的东西,甚至说,游戏这件东西,对于游戏厂商来说思考的问题就是怎么样再能让你上瘾。但是这并不是说游戏就一无是处,一个游戏,如果需要让它变得好玩,那么它一定是需要你动手或是动脑的,在动手或是动脑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锻炼了孩子的反应速度和逻辑分析能力。而且,对于一个生活在现在的这个时代的孩子来讲,多接触一些电脑之类的电子产品也未必是件坏事。我上网课,教授的主要科目便是技术,这是一门浙江省高考改革新加入的科目,其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信息技术,也就是部分软件的运用、计算机的运用以及编程;通用技术,也就是各种工艺的了解以及电子电路控制技术的学习。上课时可以发现的很明显的一件事便是,学生玩电脑的程度和技术成绩以及技术科目的学习能力呈高度正比。而且就我自己本身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高中的技术,对于我来说,掌握不过是一两周就能完成的事情,因为几乎所有的内容与知识点,在我为了玩游戏而折腾电脑的时候几乎就都已经碰到过了,所以也可以说。接触电脑,对于好奇心极其旺盛的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及其高速学习的机会,这样的体验,要远比学校里老师口口相传来的有效的多。在上课的时候,在和学生说起电脑硬件时,学生居然连电脑主机由哪几部分组成都说不出来,甚至都不知道硬盘是什么。我当时是非常惊愕的,这种一直以来被我视为常识的东西,居然还有高中生不知道。一问之后,果然,这位学生的家长对该学生接触电子产品管的相当严,平常学生几乎没有机会接触电脑手机,而且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还向我吐苦水说是他孩子总是要在这些东西上面分心才拿不到好的成绩。我只能说这真的是本末倒置了,为此我也非常感谢我的父母在我上小学之前就开始教我如何使用电脑,如何在电脑上获得知识,获得快乐,现在看来,真是相当有先见之明。

 

八、关于部分ACG作品遭禁

    当然也就如之前所说,并不是所有的游戏、动漫都是适合交给孩子去接触的。部分游戏、动漫,出于表现形式的原因,不得已的会出现一些不适于儿童接触的内容。当然并不能说,因为有这些内容存在就认为这些作品一定是腐朽的,不然的话,世界上有很大一部分的名著也将被列入污秽之列。只是这些孩子还没有到应该接触这些作品的年龄而言。举例来说的话,《喰种》就是一部相当不错的动画作品,作品内相当独到且不同的方式去讨论了何为正义,何为生存,社会该以怎样的形态存在,当然显然,这样的作品注定是孩子所无法理解的,甚至在过于年幼时接触这样的作品,反会使孩子对作品理解产生偏差,从而产生不太良好的心理或是对当下社会有一个错误的认识。所以,该作品在国内遭到了封杀。不过令我惊异的是,就在前段日子,我还在上小学的表妹却向我提起,她们班有好多同学看了喰种说很好看,问我知不知道哪里能看。当然,这样的途径对于我来说,再好找不过了。不过实话说,我并不觉得小学生看这个是件好事。然而,从这样的情境下我们可以发现的是,在这种不可能监管到足够严格的情况下,现在使用的手段未必是件好事。不能看,这样的一个说法,只能导致孩子更像看这样的问题存在。所以说,是不是也该找找什么新的解决措施呢?

 

以上论述,均为本人浅见,如有不周,还请指出。


浅谈ACG文化,来自一个重度宅的发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