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座的怪同学》:恋爱中的“假装”与“不可替代”

从文学角度上看,《邻座的怪同学》无疑是动漫文学中的佼佼者。还记得最初被吸引来看这部番是因为一个叫作“素质夫妻的日常”的剪辑视频,当时觉得有意思就看完了。即使是作为半路出家的二次元人,我也算是看过大量的恋爱番;然而作为一个写文学评论的人,我并不认为真正对“恋爱”有深刻思考的番剧有很多。不过,《邻座的怪同学》是其中之一。
在我看来,《邻座的怪同学》所描绘的春与雫的恋爱故事,反映出了一场完美的恋爱中的两个不可缺少的要素:“不假装”与“不可替代”。

一、不擅长“假装”的水谷雫同学——恋爱中的“不假装”
在这场恋爱悲喜剧中,水谷雫是一个不擅长“假装”的人,这其实是一种率直本真的性格。一场纯粹的恋爱,“不假装”是必要条件,换言之率直本真在恋爱中其实是十分可贵的。那么,我所谓的“假装”到底做何解呢?既然我给“假装”加上了引号,那就意味着我所谓的“假装”不是传统上含义。要明白什么是“假装”,就不得不提一位美国酷儿理论家朱迪斯·巴特勒的那句惊世骇俗的话:
Since I was sixteen,being a lesbian is what I've been.
译文:从16岁开始,我一直在做百合。
这是一句非常拗口的英文,然而却是作为酷儿理论家的巴特勒最著名的话。因为译文中的“做”在原文中并不是我们理解的“do”,也不是“be”,而是“being”。换句话说,巴特勒在“做”(do)与“是”(be)中发现了新的道路——being。在这里,我姑且先不给出“being”于此处的准确翻译,且听我娓娓道来,大家心中自有定论:
(一)传统观点:“是”——be
一个性质判断,通常可以表示为“A是B”的形式。在这里,“是”是本体A与本体B之间的性质判断的“联项”。所谓本体,是指一事物的简单存在,例如“面包”“B站”“愉快”之类的名词,就是简单存在着的本体,在哲学与媒介上与“做”某事、“完成”某事之类的实义动词行为是相对的,强调对事物的“认知”。
(二)传统观点:“做”——do
同样,这一类语句可以表示为“A做B”。在这里,“做”是本体A与本体B所形成的主谓关系的“实义动词”(英语有学过的),例如“吉田春喜欢水谷雫”里面的“喜欢”,就可以表示为“do”(英语里其实经常把这些有别于系动词、感官动词的实义动词统称为“do”),强调对事物的“展现”(行为)。
(三)巴特勒观点:“是”中有“做”,即“假装”——being
传统观点认为“是”与“做”是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然而巴特勒却认为“是”中蕴含了“做”,即本体在之所以“是”本体的同时,其内部必然存在着“假装”。本体为了维持自己始终“是”另一本体的形象,或言维护其区别于其他“不是”该另一本体的事物的独一无二的质的规定性,须要本体将另一本体“假装”着“做”出来。举个例子:假设人们都说“你是道长”,你也诚然是道长,那么你在别人面前或多或少都会故意“展现”出一些道长该有的形象,来让你显得像道长,例如品茗、练剑、诵经、打坐,你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不可避免是存在一丝刻意的,你甚至希望在做这些事情时被那些称你为“道长”的人看见,然后说:道长不愧“是”道长。
回到恋爱问题上来,青年男女在恋爱时无可避免也存在着这种“假装”:显然,你们“是”恋人,但在一起做很多事情时或多或少有这一类想法:“恋人这个时候应该这样做吧”“恋人做这种事情没关系吧”“这样做才算是恋人吧”……即有一些你与恋人做起来很“恋人”的事其实是在你心中预谋、揣测、犹豫过的,即“为了”恋人而恋人,是刻意、不自然地假装出来的。例如狗粮番《小桃小栗Love Love 物语》里的小栗学姐,她喜欢在早上“偶遇”小桃然后说“真巧啊”,然而这都是她躲在电线杆后悄悄等的结果,这样的偶遇是“假装”出来的。

(四)不擅长“假装”的水谷雫同学
小桃小栗都甜到掉牙了,但在这一层面上,水谷雫是真得连“装”都不“装”一下。
第一,正如弹幕说《邻座的怪同学》是学霸与学神的故事,水谷雫是一个为了学习可以主动和春分手的狠人。她从小到大心中无时无刻没有“学习”的位置,在恋爱后也一度害怕春影响自己学习。作为一个理性的优等生,她并没有被恋爱冲昏头脑,不因为春吃“学习”与山口贤二的醋而讨好、补偿春,而是臭骂春一顿,让他不要打扰她上补习班,且不担心和贤二坐在一起。即使是让贤二最好离自己远点,也并不是出于迁就春的想法,而是担心春走极端揍了贤二。
第二,面对春的攻势,水谷雫也会主动投降、认输,接受春带给自己的从小缺少的东西,主动告白,然后带回家,见家长。

第三,在第9话《0与1》里,水谷雫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意识地去在这段恋爱中“假装”的,但是败得一塌糊涂。山口贤二传授水谷雫恋爱攻略并吐槽:“为啥不是0就是1啊?!”而水谷雫心里的回答是:“因为把时间花在模糊不清的事上,纯属徒劳啊。”显然是一点“假装”的样儿都没学到。
以上的三点,说明水谷雫显然不是“假装”的料,然而这一切都与她率直本真的性格有关,不虚伪,不压抑,善于肯定自我,有主见,无法被恋爱冲昏头脑。窃以为恋人需要这种精神。

二、害怕被替代的吉田春同学——恋爱中的“不可替代”
(一)恋爱的必要条件:不可替代性
水谷雫的“不假装”体现了率直本真。率直本真意味着不粉饰、不做作、不奉承,认为他人做得好就一定表达赞扬,对别人不满也一定会表达出来,直来直去,快人快语。然而,这种率直本真也意味着不会“迂回”,有些话必须要说出来,有些事必须要做出来,但可能不是现在或不能当众、当面说出来,并且要选择更柔和的用词、语气和行为。“迂回”体现的是一种理性的以人为本,即在与他人对话交流时不能专顾自己个人的想法、感受,而必须尊重他人的尊严、期望、想法、感受,有选择地说话行事。在这一点上,不会“假装”的率直本真的水谷雫显然不够“迂回”:第一,明明有时间及时回应春,她却选择再做一套练习题;第二,当春围着她转,打扰她学习,影响她上补习班时,她当众骂春一顿,并总是让他保持大约两米的距离;第三,她自己当然觉得和贤二走得近没关系,可春却会吃醋啊,但率直本真的不擅长“假装”的水谷雫还是这么干了。然而,春非但没有气馁,反而加大力度围着水谷雫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犬系男友”。在这里,有这全番争议最大的一点,有人认为春让贤二离水谷雫远点是占有欲过强,有人认为这反而是春爱水谷雫的体现。但窃以为说占有欲对春是强加罪名,说爱的体现其实也有待扬弃,归根结底,还是“不可替代性”在发生作用。
率直本真的水谷雫的“不假装”所造成的“不迂回”,是全剧喜剧、悲剧的始作俑者。水谷雫对春的愤怒、厌烦、冷落让春觉得要想让水谷雫不愤怒、不耐烦、不冷落自己,必须建立自己在水谷雫心中的不可替代性,即让水谷雫觉得失去自己就再也找不回来了。然而在这一不可替代性的建立过程中,春也表现得十分“不迂回”,他选择的方式不是传统的到水族馆、电影院约会,或是和女主在一些重大重要事件结下牢不可破的交情,而是像“忠犬”一样整天围着水谷雫转,求她不要和贤二待在一起,不要上补习班,要和自己每天在一起。诚然,“不可替代性”在恋爱中是一个必要条件,春的选择是对的,要想长存这份恋爱,不可不建立“不可替代性”,否则他可能只是水谷雫的万千“替代品”中的其中之一,他随时可能被玩够了的水谷雫抛弃,最终被“学习”替代,甚至是山口贤二。当然,这只是春的错觉,错在他离水谷雫过近,没有把握好距离感,反而激怒了水谷雫,而水谷雫被激怒后的行为与表现,在春眼里诚然是显得水谷雫并不重视他,于是春就更加变本加厉地建立“不可替代性”了,更加围着水谷雫转了。

(二)恋爱的必要条件:距离感
“不可替代性”要想建立,以及“不可替代性”建立后要想维持,必须要有恋爱的另一必要条件作护法,即“距离感”。不会“迂回”,所以春没有把握好“距离感”,即使他的初衷是为了建立“不可替代性”,却反而不利于“不可替代性”的建立。大概是10年代初的时候,我们还会说这样一句话:“很遗憾,我们的关系就像两条平行线,无限接近,永不相交。”可是后来这句话发生变化,变成了:“很遗憾,我们的关系就像两条相交线,相交之后,渐行渐远。”这是在说,保持一定的距离感,反而可以防止距离感扩大。
在第7话《两人的距离》中,春直言:“只要能和雫你在一起就够了。”结果还是说一套做一套,一不小心又凑得太近,甚至还吵起来说:“白痴嘛你!哪里会有那种男人啊!”当水谷雫将松杨祭的门票转交给春时,他甚至趁着水谷雫大意舔了水谷雫的手。
首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隐私、想法,都要有自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个人必须是从心所欲,不受他人牵绊的,可以在这个“空间”里自主安排自己的时间,储存自己的隐私,顺从自己的心意。他人不能轻易侵犯这个“空间”,因为这个“空间”再哲学层面上表现为原始欲望的自主,不容他人压抑,否则就会痛苦;在法理层面表现为人格独立,不容他人剥夺,否则就是不自由。有一说一,春的一些行为,水谷雫不报警是真得不错了。
其次,距离感体现的是互相尊重,失去距离感易给人自私、不顾他人感受到感觉。例如夏目同学说男生是“只顾自己开心”“最讨厌男生了”,就是因为那几个男生没有保持好与夏目的距离感,一见到夏目就拥上来,搞得夏目得躲着他们走。在第7话《两人的距离》中甚至还说:“没有什么事情比被不喜欢的男人摸到更令人厌恶呢。”

第三,保持距离感可以保持神秘感,而神秘感让可以保持新奇感。距离感让人存在未知的东西,这些未知的短袖又会引发我们的想象。想象往往与客观实际存在偏差,或许过于美化,或许过于贬低。例如谈到距离感就必须提到都《测不准的阿波连同学》,由于阿波连个子小、说话声音小,来堂同学对她的行为、性格、人设展开了无数次的的揣摩,越来越想要了解彼此,该番剧运用了大量的独白来表现来堂同学的心理活动,结果又揣摩对了几次呢?(感觉只有一次)本番剧中,面对春毫无底线地逼近,水谷雫强行保持两米的距离感。这距离感非但没有赶走春,反而让他对水谷雫更加好奇,更加希望了解她。当然,这其实也是双向的,保持距离感也可以保持恋人对你的神秘感、新奇感。相反,恋人若是过早的靠太近,反而不利于结婚的目的。靠太近意味着了解,了解意味着对想象的审视。恋爱中我们对恋人的想象往往是美好的,这是因为恋人在我们面前一定会有所防备矜持,力图给我们留下好印象,或者说,并非是恋人日常生活时的真实状态。此时我们其实很容易误以为这种被“假装”出来的形象是恋人的日常形象,然后你就会觉得:“世界上为何有如此完美之人,”于是就爱上她了,结果等到真正生活在一起,一起考虑柴米油盐的时候,却发现恋人的形象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一方面不能因为想象与现实的错位就不爱恋人了,无论你我谁都希望在他人面前建立好的形象,即使是“假装”,也是情有可原的,如果真得爱恋人,就应该包容、尊重恋人;一方面,不能过早得靠太近,想象性关系需要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恋爱的发展离不开彼此的想象,这有利于恋人间建立更为严密的不可替代性,过早地靠太近只会打破这种想象,或者说,把不可替代性扼杀在萌芽阶段。
因此我认为,距离感也是恋爱的必要条件,和不可替代性不可缺少。而春正是只看到了不可替代性,没有看到距离感,才卖了那么多胃药。
三、心照不宣,身影并排
在这里,还不得不提及一部有关距离感的番剧,即最近很火的山本崇一朗的《就算这样,“步”还是靠过来了》。其中的ed有一句话我非常有感触:
“两个人一起回家的理由,心照不宣,身影并排。”
我认为恋爱双方的所保持的良好关系,正是应该“心照不宣,身影并排”。

(一)心照不宣
不可替代性应该是心照不宣的。春在建立他的不可替代性,可是这里就有怕一个问题:春为什么要觉得自己会被替代?窃以为是他对自己在水谷雫心中的地位不够自信。
不可替代性不是占有欲,而是害怕自己变得不重要,被恋人抛弃。占有欲对于不可替代性有一个非常本质的区别,即“物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物化”,在哲学上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情感被商品、货币、资本所取代。换句话说,占有欲是不以“人”为本的,而是由一个外在的“物”来维持着的。例如《玩偶之家》里的海尔茂,他对于娜拉就是一种大男子主义的金钱爱情。而正如上文所说,不可替代性离不开距离感,而距离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即使和占有欲表现相似,但在本质上与占有欲是完全不同的。而之所以表现相似,也并不是由不可替代性本身的特性决定的,而是个人在迫切要求建立不可替代性时,不可避免存在的一些功利性心理。个人总是想要快速建立不可替代性,因此难以静下心来理性思考,做出了一些迷惑行为。不过这显然是欲速则不达的。这样的功利性心理其实就是一种不自信,对自己行为是否让恋人满意的不自信,对自己的示爱是否有被恋人接收到的不自信……但这里其实有这样一个逻辑:
我的行为与示爱得到了恋人的回应,可以推出我在恋人心中有不可替代性;但我的行为与示爱没有得到恋人的回应,却是推不出我在恋人心中没有不可替代性。这是充分不必要推理关系。或许只是恋人太羞涩甚至是傲娇,没有“及时”回应,其实心里早就小鹿乱撞了呢。
这时必须再补充一句,这种“被替代心理”的产生完全是情有可原的。之所以害怕被替代,还不是因为在乎你嘛!例如新番《继母的拖油瓶是我的前女友》里有这样一个桥段:结女看到继弟兼前男友水斗和一个黑发戴眼镜的女孩一起吃饭,瞬间吃醋了,她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不就是我以前的翻版吗?”看到家里多了双乐福鞋后,想起自己和水斗交往了半年才被允许进家门,对水斗让只交往了一个月的女友进家门这件事很生气。(其实是南晓月的百合恶作剧)在这里,结女就是一种害怕被替代的心理。你能说是占有欲吗?我想并没有那么险恶。结女在这里是出于情感吃醋,不是“物化”。
(PS:这里我对“占有欲”的论述可能有些颠覆传统。但我认为单单用“占有欲”一个词是不能对所有这样的关系一概而论的,而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我引入“不可替代性”的概念,希望为大家打开一扇大门,具体、准确地看待不同的恋爱关系。)

因此,很多时候不可替代性其实是心照不宣的。我不说,但是你知道一旦你离开我,我就会伤心,所以你不离不弃;你不说,或许是因为羞涩、傲娇,但那是没有必要说,因为你知道我的心意。或者说,爱是用行为展现出来的,不一定诉诸言语,不一定要把“亲爱的,我爱你”说出来。例如《通往夏天的隧道,再见的出口》里面的塔野与花城,没有轰轰烈烈的告白,但当同学问他们是否在交往时,不必掩饰辩解,只要手牵手羞涩地低下头就好了。

(二)身影并排
春与水谷雫最后还是走到了一起,大约两米的距离,身影并排。
两个人谈恋爱,一定要把握好距离感,“身影并排”是最理想的距离。既然要来恋爱,不保持一定的距离感怎么行呢?既要给恋人空间,又要能在可控的距离范围内与恋人能相互得到照应。这一点春做得一点不好,如果他能对自己更自信点,那也无所谓距离感,或者说如果他坚信水谷雫始终爱他,那“又岂在朝朝暮暮”呢?
在本番剧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词,也就是“大约两米的距离”。如果你不知道到底该和恋人保持多少距离的话,可以参考水谷雫的这个做法。小于两米,未免太亲昵,太粘人,失了自主性、独立性;大于两米又不能时刻接收到恋人的意思表示,耽误沟通,造成误会。因此大约两米距离的“身影并排”,大家何尝不可取呢?试想一下夕阳下肩并肩并排行走的水谷雫和吉田春。从文学性的角度理解,其实类似于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即使他们不“假装”一些恋人间的事情,即使他们一言不发,也不会显得他们不恩爱;因为作为恋人走在一起本身就是很恩爱的。
此外,所谓“身影并排”,说的是“身影”并排,为什么是“身影”,因为我们向着同一个太阳的方向前进,相互尊重,相互扶持,不粉饰、不违心,不刻意、不奉承,这样的恋爱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恋爱,才是双向奔赴的恋爱。如果一段恋爱关系,是需要一方对另一方刻意讨好、故意迁就的话,我不认为这是纯粹的“恋爱”。因为对于自己太压抑内心,一旦压抑爆发,这段恋爱自然不攻自破;对于自己的恋人,容易养成骄纵性格,把你的善与爱当成了理所应当。恋人之间应该是想要对方“好”的关系,而不是带着功利性目的的“讨好”的关系;恋人之间应该是“相互”坦荡,自己恋人有困难,要帮忙一起承担,但不是独自揽下一切责任;自己有了困难,也应该坦诚地与恋人倾诉,和恋人一起想办法解决困难,但不是完全依赖于恋人。


救救道长吧:




不愧“是”素质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