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影院和HiFi可以共存吗?AV功放可以用来听歌吗?

我在之前分别详细介绍过HiFi音箱系统和家庭影院的方方面面。
对于只玩HiFi的朋友和只玩家庭影院的朋友,也许不会为这个问题纠结。但是对于很多像我这样既玩HiFi又玩家庭影院的,有些时候就会对这个问题陷入深深的纠结。就我个人而言,很长时间都会因为同时需要HiFi和家庭影院而分别搭建两套系统。没错,搞一套HiFi音箱再搞一套家庭影院就可以简单粗暴的解决这个矛盾。但是,这样做不只是要花双倍的钱,而且平时切换不同的系统特别麻烦,遥控器也会多到经常拿错。。。

于是乎,标题的这个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这也是很多发烧友经常问我的一个问题。家庭影院和HiFi可以共存吗?AV功放可以用来听HiFi吗?
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我们首先看一下HiFi功放和AV功放各自的优缺点。

其实简单概括起来就是,HiFi功放音质好,AV功放能调音。
音质
先说音质,不论是客观参数还是主观听音,绝大多数情况下同价位的AV功放音质确实不如HiFi功放。尤其是一些入门型号的AV功放,参数普遍差强人意。至少我个人听过的5000元以内的AV功放,没有一款可以做到比较理想的欣赏音乐或者说欣赏高品质的音乐。






个人猜测,以上参数均为额定负载测试,对于真实音箱负载,失真可能会更高。
并且,尽管人耳对于THD的听觉极限并不会低于0.1%,但是功放的非线性失真和电声器件的非线性失真在最终的实际表现上是有所不同的。所以我认为很多入门型号的AV功放在参数上也很难达到比较理想的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整套系统的短板。
除了功放放大器部分的参数,AV功放的DAC部分的参数也是不同忽视的。这是因为不论是模拟输入还是数字输入,都需要经过DAC模块解码,如果是模拟输入还要经过ADC模块。当然,现在的大部分次世代AV功放都有纯直通功能,即开启后会bypass掉ADC/DSP/DAC部分,模拟输入信号直接被放大器模块放大。这样虽然可以使得音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如果模拟输入的音质比AV功放自带的解码好),但这样同时也会损失掉AV功放的最大功能特点——DSP调音。

但是,关于AV功放的解码部分,其实也并不是那么绝对。一些高端AV功放同样拥有不错的DAC模块和很好的功放表现。



其实很多家庭影院功放在设计之初均有考虑播放音乐的需求,例如雅马哈在评价功放的最终效果时除了看电影也会听音乐。并且大部分AV功放都有MUSIC模式或者调音EQ,即便这些模式并不是特别适合听音乐,但至少厂家自身也没有完全放弃。
而对于一些高端AV功放,因为采用了高端,使得功放本身已经不会成为整套系统的短板。所以我个人认为用一些高端AV功放听歌是完全OK的。
这里引申一下,有人认为AV功放不适合听音乐,就像有人认为监听耳机不适合听歌。但滑稽的是,平均而言,监听耳机比HiFi耳机更好听。我们在评价一款产品时,要看它的实际表现,而不是单单看它叫什么名字。
调音
家庭影院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DSP调音。也就是EQ调音,这也是HiFi功放在业内长久以来饱受诟病的原因之一。因为即便在9102年,大部分HiFi功放只有简单的两段EQ,即低音和高音可以调节。虽然也有一些HiFi功放有多段EQ,但是价格。。。


而且即便如此,通常这些EQ的f和Q值也是无法调节的,远不如DSP灵活。
房间对于声音的反射通常会劣化音质。

AV功放的DSP在解决房间驻波和其他反射声引起的问题时有着巨大的优势。虽然在一些频段例如100~200Hz这样的频段上,有些时候单靠EQ无法做到完美的效果。这是因为为了修复驻波引起的频响凹陷,需要加载+ndB的EQ,这些电压会直接加载到音箱上,而很多音箱在这些频段内的THD表现并不好,这样的EQ会进一步增加音箱的非线性失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功放自身的非线性失真。
但即便如此,多数情况下,通过EQ修复驻波依旧比完全不处理的效果好很多,而合理的EQ策略会将这种影响降至最低。这也是除了心理声学的听觉适应效应对房间曲线的影响外,我推荐使用手动EQ调音的另一个原因。

而假如是传统的HiFi音箱系统,想要通过声学装修解决所有的房间声学缺陷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花了数倍于AV功放的价钱搞声学装修,很可能最终的效果还不如DSP。这里倒不是说低频陷阱和吸声材料没用,只是对于低频部分问题的解决,确实不如DSP效率高。不过理想情况下,我还是推荐同时使用DSP和房间声学处理。
即便是一些简易的声学装修,例如四个低频陷阱+部分吸声材料+装修费用,可能也会花掉1~2万元。这样的价格足够买一个传统日系品牌的AV次旗舰合并功放甚至是旗舰功放了。而这样的声学装修在最终的实际表现上很可能只能起到部分改善的效果,很难完全消除房间的影响。
与此同时,绝大多数音箱在一些频段上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缺陷,合理的EQ也能相当程度上修复这些缺陷,前提是你知道这些音箱自身的频响曲线即消声室内的曲线。
AV前级+HiFi纯后级
其实通过上述的详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相同的价格,HiFi功放在音质上有优势,AV功放在调音上有优势。
是时候发动融合魔法卡了。

当然,这里所指的AV前级并不是指真正的前级。


因为毕竟我们还要家庭影院,还要多声道系统,单单AV前级+HiFi后级只有两个声道,其他声道还需要后级功放,除非买一个多声道的纯后级,但这样又跳回了之前AV功放和HiFi功放的问题。
这里所指的是AV功放的主音箱声道前级输出+HiFi功放的后级输入或纯后级功放。


这样的组合搭配,一方面可以使得HiFi系统可以调音的同时也与很好的音质;另一方面也不会浪费AV功放的环绕声声道功放输出和低音炮电子分频的功能,因为通常环绕声道并不需要特别高的音质。这样一来,会是的主音箱不论在听HiFi时还是看电影时都有不错的表现。并且整套系统无需切换。
为什么不推荐同一个房间内用两套主音箱
一位台湾朋友曾经问过我是否推荐一个房间内放多个主音箱,因为这样可以满足不同风格的需求。我的答复则是:不推荐。因为高端的音箱通常体积较大,而对于给定的房间和听音位,最佳摆放位置通常是固定的,同一个位置无法摆放两个高端音箱,而把音箱放在其他位置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音箱的表现,这一点在比较小的房间内尤其突出。
我在文章最开始也曾提到,我在同一个房间内使用两套系统。但这两套系统仅仅是播放器、功放不同,主音箱还是同一对。这样以来切换不同的系统时,不但要进行繁琐的开关机,还要把音箱的线从一个功放上拔下换到另一个功放上,十分的麻烦。。。
上述提到的AV前级+HiFi后级的这种方案不但在调音上有优势,也确确实实免去了繁琐的切换,方便很多。
总结一下:
AV功放可以用来听歌,只要花足够多的钱,并且在最终效果上可能比很多没有声学装修的HiFi系统还要好。
AV前级+HiFi后级的组合是一个比较完美的平衡方案。
对于土豪而言,可以无视以上所有,买套别墅,一个房间听HiFi,一个房间看家庭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