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文物墨影,纸上春秋”书法文物志愿服务校园行活动:书法中的“方圆之道”
2022年10月28日,第二届“文物墨影,纸上春秋”书法文物志愿服务校园行活动来到了济南市西河村小学。为学生展示中华书法艺术之美,解读笔墨间蕴藏的智慧和哲学,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落地。在书法文物喷绘作品展览中,有的学生看看这幅,看看那幅,仔细观看作品中的每一个字,然后向身边的学生说道:“我发现同样一个字,在不同作品里都写得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讲解员的介绍中,学生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讲解员结合作品,向学生介绍了隶书、楷书等不同书体各自的特色,并结合历史故事讲述了不同书法家的书写风格。严谨规范、匀称工整的楷书,字形扁方、典雅秀丽的隶书,虞世南的含蓄,褚遂良的秀逸,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学生注视着眼前的书法作品,不由自主地说道:“要是书上都是这样的字,我想我会读万卷书的。”
点画中的“方”与“圆”
“你可以一手画圆,一手画方吗?”“我可以一手同时画出方与圆。”10月28日,在专家胡岩为西河村小学带来的书法讲座课堂上,学生之间展开了以上关于“方”与“圆”的有趣对话。学生在专家的带领下探寻书法中蕴含的“方圆之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除了汉字“方块”的形状,书法中的“方”体现为书法中的规矩。“法”字本身也有规矩之意,学书的规矩首先在于循序渐进。在培养对书法的兴趣时,初学者可临摹自己喜欢的书体。当决心认真写字时,专家建议学生先从笔画工整的楷书学起。从楷书到草书的过程,便如同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从走到跑的过程。“方”在书法中还体现为笔墨间的正气。“身正则字正”,正确的书写姿势,不偏不倚的握笔方法,日复一日的勤学恒心,都散发着书法正大清刚的风骨,蕴含着满满的“正能量”。

除了有“方”的刚劲,书法还有着“圆”的柔美。古代“天圆地方”蕴藏着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字方笔圆”的书法作品刚柔并济,布局均匀,通篇和谐。书法家颜真卿的字饱满圆润,有血有肉,姿态灵动而又朴素端庄,实为“方圆兼蓄”之典范。书法中的“圆”还体现为蕴含其中的“不露锋芒”的处世智慧。书法讲究“藏锋”,即笔尖藏在点画之中行笔。书写时逆入平出,回峰转向,在“藏头护尾”中含蓄发力,这样写出的字方能浑厚饱满,圆劲秀润。

听了专家讲解的书法中的“方圆之道”,师生都表示受益匪浅。学生高兴地说:“我写出一个字,就是同时画出了方与圆!”学校的教师也说道:“一堂书法课,既讲解了书法知识,又渗透着为人之道。书法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一手画“方圆”
临摹环节,学生在专家的指导下学习如何一手画出“方”与“圆”。有学生写到一半,放下笔说道:“听课的时候还不觉得难,现在我感觉写字好难。”在纸上写了一半的学生突然举手:“老师,能再给我一张纸吗?我觉得这张写得太糟糕了,我想换一张。”面对学生的畏难情绪,专家鼓励学生大胆书写,鼓起勇气。有的学生说道:“刚才老师讲书法中‘方’的时候提到了恒心,我们继续写啊!”听到老师和其他学生的鼓励,放下笔的学生又重新握起了笔,笑着说道“我也得学会一手画出‘方’和‘圆’的超能力啊!”




为鼓舞学生的“士气”,活动的承办单位文化大观杂志为学校赠送了书法作品。看着悬挂在教室中的书法作品,学生纷纷调整姿势,蘸墨书写,在一张张纸上写出了学书的恒心。


书法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学习书法有着提高审美、健全人格的作用,书品与人品紧密关联。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人,教育、文化、金融等社会多方力量共同推动活动开展,助力学生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文/高菲 赵立)
主办单位: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济南市教育局
协办单位:
莱商银行
承办单位:
山东博物馆
山东省博物馆学会
山东省博物馆联盟
文化大观杂志
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社科普及志愿服务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