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体艺术:人与宗教的抗争,与人性的解放
西方的艺术发展的本质是基于对宗教的思考以及对人性的认知。随着人的欲望逐渐放开,音乐与艺术也跟着得到了发展。
中世纪人文艺术被禁欲主义所束缚,到吟游诗人率先抗争,表达男性的欲望。文艺复兴时期复调音乐传递了人人平等;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一众伟大的人文艺术家为女性发声。音乐与艺术的成就正是来自人们对宗教于人性的抗争和反思。
基督新教的创立者,马丁路德(1483-1546),对人文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莫大的贡献。
▲马丁路德的画像
他是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人,他将《圣经》翻译成德文,使世人可以直接阅读圣经,由此反抗教皇对圣经的曲解。
从1519起,马丁路德陆续发表了《论基督徒的自由》等一系列的文章,并且明确提出了“不必对神父言听计从,只要发自内心的相信耶稣,便可以得到救赎”这一观点。
反对教皇的同时,他对人文主义学术持积极肯定态度,要求在进行《圣经》教育之外,对大众普及音乐等古典学科的知识。音乐与艺术彻底不被宗教所禁锢。
就这样,在文艺复兴运动对人性的宣扬与自然的赞美的基础下,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彻底奠定了新时代的思想。
德国画家克拉纳赫(1472-1553),是宗教改革的拥护者,也是马丁路德的好友。他的作品《黄金时代》便是为反抗禁欲主义所做。
▲《黄金时代》
画中赤裸身体的男女成双成对的形式出现,在墙内无忧无虑的嬉戏游玩。图中的人同动物一起,在花园里惬意的玩耍,而墙外却是庄严的城堡与山脉,墙内的景象俨然就像是伊甸园一般,与世隔绝。
古板宗教思想里,只有神明才拥有裸体的权利,而画中的人们同野兽一般,无拘无束的展现着自己的天性。克拉纳赫用这种方法,传达了他对禁欲主义的反抗,以及对解放天性的愿景。
▲1518年,《侧卧的源泉仙女》
在音乐上,马丁路德本人对宗教音乐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过于复杂的复调与晦涩的拉丁文无法推送给大众,只适合专业的唱诗班。所有人都有赞美上帝的权利,同样所有人都有唱赞美诗的权利。
抱着这样的目的,马丁路德与他的另外一位朋友瓦尔特,一起编制了一整套词曲。他们将拉丁文转换成方言,曲调则大多沿用了旧教赞美诗与世俗音乐,并讲繁琐的复调改成了四部和声。
就这样,众赞歌诞生了。
马丁路德的思想影响了后人对宗教的认知。然而,有拥护者便会有反对者。人文艺术史上最厚重的一笔——巴洛克艺术,事实上就是被反宗教改革运动所利用。
下周同一时间,我将会继续为大家介绍巴洛克的音乐与艺术文化。
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报名参加『沙漏的音乐课』的音乐与艺术的连接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