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4月25日——意大利解放日

2023-04-25 06:01 作者:得梅因级重巡Official  | 我要投稿

现在是2023年4月25日0:00(意大利时间)

        今天是意大利解放周年日(L'anniversario della liberazione d'Italia Festa della liberazione),又称解放节(La Festa della Liberazione)或者4月25日(il 25 aprile)。 

        1945年4月25日,意大利北部民族解放委员会(il Comitato di Liberazione Nazionale Alta Italia (CLNAI) )宣布在纳粹法西斯分子占领的领土上发动起义,并向意大利北部所有活跃的游击队发出指示——在盟军到来前,猛攻法西斯分子和意大利的纳粹德国驻军迫使他们投降。

        同时,他们仅以“意大利合法政府,意大利人民及解放志愿军”的名义宣布(delegato dal solo Governo legale italiano, in nome del popolo italiano e dei Volontari della Libertà),对所有法西斯分子判处死刑,包括墨索里尼(原文并未提及,但是他在3天后被枪毙)。

        “投降或受死!(Arrendersi o perire!)”是他们的口号。

米兰街头游行的游击队员

       需要注意的是,1946年4月25日是意大利游击队开始统一攻击意大利法西斯的日子,但是却并不是意大利的国庆节,也没有将意大利完全解放。

        到 5 月 1 日,意大利北部才全部解放,包括博洛尼亚(4 月 21 日)、热那亚(4 月 23 日)、米兰(4 月 25 日)、都灵和威尼斯(4 月 28 日)。而5 月 2日,意大利领土上的战争才以纳粹法西斯军队向盟军投降结束。

        而意大利的国庆节,确切的说是意大利共和国的国庆日,是1946年6月2日。

        这一天,意大利发起了一次全民公投,决定意大利保留君主制还是共和制。1946 年 6 月 10 日,意大利最高法院宣布共和制获得 12,717,923 票,君主制获得 10,719,284 票(百分比分别为 54.3% 和 45.7%)。6月18日,意大利最终批准转变为共和制,意大利共和国成立,持续85年君主制的意大利王国不复存在。

        这里再补充一个我所在的意大利的锡耶纳省的解放故事。(注意,以下注意区分锡耶纳省和锡耶纳省都会锡耶纳,本文中所有的锡耶纳均表示锡耶纳省首府锡耶纳)

——全省1500名游击队员,1000多名爱国者。约300人遇难(1500 partigiani combattenti in tutta la provincia, più di 1000 patrioti. Circa 300 rimasero uccisi)

        1944 年 7 月 3 日上午,法国远征军士兵通过圣马可门(Porta San Marco)进入锡耶纳,而最后一批德国部队则从相反的方向通过卡莫利亚门(Porta Camollia)离开。记者兼文人保罗·切萨里尼 (Paolo Cesarini) 刚好正在从他位于坎波广场 (Piazza del Campo) 的家向窗外探视。在一种几乎不真实的寂静中,他看到一辆德国货车开走了,不久之后,一辆盟军吉普车开到了。而另一位保罗·戈雷蒂 (Paolo Goretti) 是一个住在离萨林贝尼广场 (Piazza Salimbeni) 几步远的男孩,当他听到一队士兵穿过街道时,发现士兵的鞋子几乎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这与德国国防军的镶钉靴子不同,他意识到情况发生了变化。

圣马可门

       

卡莫利亚门(我搬家前上学的必经之路)

       是的,锡耶纳的解放是温和的,没有大炮的爆炸声、机关枪的噼啪声或狙击手的射击声。德国人最后匆忙的让出了这座城市。这里有3个原因:

        1.锡耶纳的地形并不符合德国人指导的在锡耶纳省建立防线的条件。

        2.意大利民族解放委员会中(CLN,Comitato di Liberazione Nazionale 意大利主要的反法西斯政党和运动组成的意大利政治和军事组织 )与做出对法西斯当局部分妥协的势力占了上风,反对发动起义。然而德国人在特戈亚(Tegoia)地区对接到对接近首府的加里波第斯巴达科拉瓦尼尼旅(Brigata Garibaldi Spartaco Lavagnini )的一支分队进行的猛烈袭击使得反对起义无效。

        3.准备进攻的法国军队的指挥官是锡耶纳哥特式建筑的崇拜者,并向他的下属下达了不可能的命令——只对 18 世纪以外的建筑开火。

法国远征军士兵进入锡耶纳

        因此,锡耶纳得到了和平的解放,没有任何人员伤亡的和平解放。但这并不代表锡耶纳没有受到任何战争的伤害:当地法西斯分子曾将俘虏的犹太公民驱逐出境,对一些游击队员进行审判和处决,民用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德国士兵也抢劫过商店。而盟军也对锡耶纳发动过轰炸(我的动态提到过):锡耶纳省的省长和大主教曽宣布过锡耶纳是一座开放的城市,有众多的医院,但是盟军并不接受——因为德国人和法西斯分子未能做到将锡耶纳完全非军事化。所幸的是,锡耶纳仅仅被轰炸了火车站的外围区域(也就是我上学的地方),这里和人口最稠密的定居点相距甚远(在前文说的两个门以外),使得锡耶纳受害平民的人数低于托斯卡纳大区的其它城市。

1944年,盟军发动了扼杀行动(Operation Strangle)/德军掌控的锡耶纳火车站被盟军轰炸


        然而锡耶纳省的解放并非一帆风顺。从1943年9月8日开始,经过九个月的斗争,在锡耶纳地区战斗的游击队员达到一千五百多人,在信息和后勤网络中有一千多名爱国者。其中,超过 300 人在数百次包括破坏、伏击、临时占领平民居住的中心区、战斗和围捕的行动中丧生。而他们的对手,法西斯(包括德军)超过两百人阵亡,损失惨重。

1944 年 7 月 3 日的锡耶纳

        锡耶纳省的抵抗运动加速了法西斯军事和政治机构的崩溃。早在1943年4月,共和国国民卫队(GNR,Guardia Nazionale Repubblicana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 意大利社会共和国的宪兵)便无法控制大部分区域,在前线投入阻挡盟军推进部队的计划很难顺利执行。

        6 月中旬,英国军队的南非军队、法国远征军的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军队以及美国军队出现在锡耶纳省的南部边界。他们分别部署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向基安蒂方向的齐亚纳山谷(Val di Chiana)的城镇推进,向锡耶纳方向的阿米亚塔(Amiata)、奥奇亚(Val d'Orcia)和阿尔比亚(Val d'Arbia)的城镇推进,并向上瓦尔达埃尔萨方向的金属山(Colline Metallifere)的城镇推进。

        德军的反击,也十分强烈,以至于引起了持续数天的血战--拉迪科法尼(Radicofani)、基乌西(Chiusi)、布罗里奥(Brolio),这只是其中的三个例子——被一系列大规模炮击,平民百姓被严重卷入其中。

锡耶纳母狼纪念碑雕像下的盟军士兵

        第一批被解放的城镇是6月18日的皮安卡塔尼奥(Piancastagnaio)和阿巴迪亚-萨尔瓦托(Abbadia S. Salvatore),最后一个是7月20日的基安蒂的拉达(Radda)。因此,盟军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走完一百多公里的路程,这进一步显示了战斗的残酷。


        然而,这场战争的结束并不标志着800多名游击队员的斗争结束,他们继续加入了之后解放意大利的行动。

        最后这里再说一个近期得到的消息:参与解放锡耶纳的游击队员中,有17位女性,她们也奋斗在反法西斯战场的第一线,将女性从法西斯统治和压迫中解放(法西斯统治下意大利的女性不得接受教育等)。

        在此感谢所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奋斗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了胜利而壮烈牺牲的所有英灵,向惨遭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表示深切的哀悼! 


参考资料:


  1. La liberazione di Siena - Alessandro Orlandini - Istituto Storico della Resistenza Senese e dell’Età Contemporanea (ISRSEC) (ToscanaNovecento promosso dalla rete toscana degli Istituti per la Storia della Resistenza e dell'età contemporanea)

  2. Comitato di Liberazione Nazionale(Wiki)

  3. Anniversario della liberazione d'Italia(Wiki)

  4. Liberation Day (Italy) (Wiki)

  5. Festa della Repubblica(Wiki)

  6. Nascita della Repubblica Italiana(Wiki)

  7. Festa della Repubblica Italiana(Wiki)

  8. Guardia Nazionale Repubblicana(Wiki)


4月25日——意大利解放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