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礼让行人”该不该被取消?网友们怎么看?

2023-05-29 16:22 作者:微微亮小灯  | 我要投稿

当涉及交通规章制度中的“礼让行人”要求时,公众对此存在不同的观点。一些人认为这一规定具有重要意义,应该继续实施,但一些弱势车主则抱怨称其为规则的保护伞,希望尽快取消。

然而,关于是否应该取消这一规定,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现在,让我们听听行家对此的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

一、交通规则中的“礼让行人”

据最新的《大象新闻》报道,交通规则中的“礼让行人”准则引发了争议。部分民众认为这一准则具有重要意义,应持续实行,而一些弱势车主则抱怨称这一规定将他们置于不利地位,呼吁尽快废除。

然而,对于是否应取消该准则,目前尚无定论。现在,我们将家对此问题的分析。

二、分析

首先,我们在获得驾驶执照时,会学习科目一的安全知识,其中包括“礼让行人”的准则。虽然大多数司机在驾驶时会遵守这一要求,但许多人并不了解其来历。

据了解,这一准则最初由杭州公交集团董事长沈勇提出,旨在更好地管理公交司机行为规范。其中明确规定,当行人过马路时,司机应停车礼让。

由于该准则最大程度地保护了行人的安全,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许多司机认为,只要行人在绿灯期间通过斑马线,停车礼让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对此没有任何异议。

为了确保司机严格遵守该准则,相关部门甚至设立了罚款和扣分制度。未礼让行人可能会导致三分扣除和100元罚款等严厉处罚。

然而,随着该准则的推行,一些行人变得嚣张起来。即使在红灯时,他们仍会直接穿越马路;即使没有在人行横道上,也不顾交通规则,不关心是否影响正常交通。

这些行为令广大司机非常不满,但他们无能为力,因为稍有疏忽就可能面临扣分和罚款的处罚。

然而,这些行人反而成了受保护的“恶人”,不断扰乱交通秩序,影响司机的正常驾驶。

相关部门推行礼让行人准则的目的主要是确保公众出行安全,尽量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小孩等行动不便的群体,司机应该稍作等待,这是司机的义务。

然而,随着该政策的推进,一些人却利用法律漏洞谋取私利,公然破坏公共秩序。

例如,2017年,一位来自上海的女士在人行道上缓慢行走,甚至边走边拍照,毫无紧迫感。

当该女士走到路中间时,交叉口的红灯已经变为绿灯,所有车辆可以正常起步通过,但由于女士一直停在路中间不肯离开,其他司机只能等待。

由于该女士耽搁的时间过长,一位等待的司机无法容忍,下车与其发生争执,双方产生激烈争吵,导致交通堵塞。

最终,交警及时赶到现场解决争端,恢复了正常交通。

通过这个真实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确实存在一些没有道德底线的人,将规章制度视为保护伞,恶意占用公共资源,给他人的出行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在该准则出台之前,行人本是弱势群体,但在准则实施之后,司机反而成为弱势群体。

三、是否应取消礼让行人准则?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不应草率地取消礼让行人准则,但该准则可能不会长期存在。

然而,如果取消该准则,是否会导致司机忽视行人、随意穿行呢?

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当前,广大民众的素质较高,大多数人都遵守交通规则,愿意等待行人。

此外,更重要的是,各个路段配备了大量监控设施,能够清晰记录司机的所有行为。

假设司机闯红灯或超速等违规行为,必然会受到相应处罚。因此,我们不必担心司机不礼让行人的情况会出现。

小灯有一些各个角度的观点:

  1. 礼让行人的废除:文章中强调了行人滥用礼让行人准则的情况,对司机和交通秩序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有人可能主张废除这一准则,以恢复道德责任感和纪律。

  2. 重新定义行人权益:礼让行人准则可能使一些行人产生嚣张态度,无视交通规则。因此,一些人可能认为应该重新定义行人的权益,以平衡行人和司机之间的责任和义务。

  3. 加强教育和执法:文章中涉及到了司机和行人的教育和执法问题。一些观点可能会强调加强交通规则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加强执法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维护交通秩序。

  4. 提倡共享责任:行人和司机之间的冲突凸显了彼此之间责任的重要性。一些观点可能主张提倡共享责任的理念,行人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司机也应该尽量礼让行人,以建立和谐的交通环境。

  5. 科技创新解决问题:监控设施的存在,可以记录司机的行为。一些观点可能会主张更多的科技创新,例如智能交通系统、自动驾驶技术等,以解决交通安全和秩序问题。


“礼让行人”该不该废除?你怎么看?


“礼让行人”该不该被取消?网友们怎么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