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雷霆载具资料】186型装甲炮艇

概述↓
类型:重型装甲炮艇
权重:3.3
原产国:苏联
设计师:不详
首船下水时间:1944年
所属系列:186型
同系列产量:38艘(战争结束前建成8艘)
尺寸与重量↓
排水量:166.0吨
全长:36.20米
总宽:5.20米
吃水:1.50米
船员总数:42人
最少操作人数:12人
动力配置↓
引擎数量:2台
引擎原产国:不详
引擎品牌:不详
引擎类型:船用柴油机
引擎型号:不详
主机功率:2000马力
通算功重比:12.05马力/吨
推进器数量:2具
推进器类型:螺旋桨
机动性↓
最大前进航速:14.0节
最大后退航速:5.4节
“1/3动力”前进航速:2.7节
“2/3动力”前进航速:4.9节
“巡航”前进航速:8.1节
“全速”前进航速:11.9节
10.8节加速时间:10.3秒
极速加速时间:15.5秒
极速制动时间:19.4秒
全动力转向速度:9.7节
全动力转弯半径:64.06米
船舵数量:2具
续航能力↓
续航距离:600海里(速度不详)
生存力↓
隔仓段数:4
船体外板厚度:5毫米(钢板)
上层建筑外板厚度:4毫米(钢板)
主装甲带厚度:8~30毫米
甲板装甲:20毫米
装甲盒前后:4毫米
上层建筑装甲:四周20毫米,顶部20毫米
一级火炮装甲:前部90毫米,两侧52~90毫米,后部52毫米,顶部20毫米,底部52~90毫米,炮盾90毫米,炮座55毫米,观察塔四周90毫米,观察塔顶部20毫米
一级自动武器装甲:前部10毫米,两侧局部10毫米
二级自动武器装甲:四周10毫米,顶部10毫米,炮座20毫米
武器配置↓
一级火炮:2组单装(2门)85毫米ZiS-S-53型坦克炮,身管倍径L54.6,最大炮口动能2939.39千焦,弹药基数200发,单管射速15.0发/分钟,发射间隔4.000秒,适配弹种HE/APHEBC,弹丸重量9.540/9.200千克,初速每秒785/792米,装药当量741.000/164.000克TNT,引信临界厚度1.0/15.0毫米,引信触发延时0/1200毫米,0.1千米最大穿深11/148毫米,1千米最大穿深11/117毫米,2千米最大穿深11/111毫米,3千米最大穿深11/99毫米,4千米最大穿深11/90毫米,5千米最大穿深11/83毫米,水平转速25.0度/秒,垂直转速10.0度/秒,纵向射界25/-5度,接舷火力密度30.0发/分钟(2.000秒/发),接舷最大投射4.770千克/秒
一级自动武器:1组单装(1门)37毫米70-K型机关炮,弹药基数1500发,单管射速150发/分钟,5发压弹板供弹,重装填时间0.330秒,10米最大穿深60毫米,100米最大穿深57毫米,500米最大穿深47毫米,1000米最大穿深38毫米,1500米最大穿深30毫米,2000米最大穿深16毫米,水平转速35.0度/秒,垂直转速45.0度/秒,纵向射界85/-5度,接舷投射150发/分钟
二级自动武器:2组双联装(4挺)12.7毫米德什卡型机枪,弹药基数8000发,单管射速600发/分钟,50发弹箱供弹,重装填时间4.000秒,10米最大穿深29毫米,100米最大穿深27毫米,500米最大穿深25毫米,1000米最大穿深20毫米,1500米最大穿深11毫米,2000米最大穿深8毫米,水平转速55.0度/秒,垂直转速70.0度/秒,纵向射界85/-5度,接舷投射1200发/分钟
评价↓
该型舰艇为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发的一种重型装甲炮艇,虽产量较少,但具有相对良好的性能,其装甲相对较厚,且动力系统、弹药库等核心部件集中在船体中部相对短小的区域内,布局较为紧凑,前后留出相对极为充裕的空间用于储备浮力和优化流体力学属性,生存能力较为良好,同时期也具有强大的火力配置,2门85毫米主炮具有较大的威力和总体理想的射速,理论上甚至有能力在近距离击穿某些巡洋舰的主装甲带,1门37毫米机关炮和4挺12.7毫米机枪也能提供相对于吨位而言较为可靠的防空火力,主要缺陷在于其航速较为迟缓,缺乏机动能力,以及火控系统相对简陋,难以应付中远距离的高强度作战。在外观方面,该艇采用平甲板船型,干舷相对极低,具有相对较低的中弹概率,为提高适航性,该艇艏部倾斜角度极为夸张,且在艏部安装有相对于船体而言尺寸较大的防浪板,上层建筑和武器系统布局极为紧凑,艏部与艉部的长度冗余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