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本海军大型战舰介绍-翔鹤级
日本海军高层预见1936年年底《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必定失效,为与当时的一流海军豪强美国、英国开战做准备,于当年6月立案,计划自1937年开始全面执行的“第三次海军军备扩充计划”(“丸三计划”)。它要求在苍龙级航母基础上,设计建造两艘扩大改良版的大型航母,列为丸三计划的三号舰、四号舰(一二号为大和、武藏),这就是翔鹤级的由来。


翔鹤级共建成服役两艘,翔鹤号、瑞鹤号。翔鹤级的舰体基本上是在飞龙的基础上放大改良而来的,更为修长,以便获得高航速。同时沿用过去日本航母前中后三部升降机的设计,升降机全部贯通两层机库。最上飞行甲板比飞龙更为狭长,飞行甲板绝大部分仍然是12—15厘米木板铺设,只有在最前端一小段采用了耐磨涂装的钢板,最后端一小段采用了挤压成型钢板,用于帮助战机顺利起降及抵抗风浪。翔鹤的舰体最上甲板,即上层机库的那一层甲板拥有84毫米装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下层机库。舰体最上甲板上的装甲,与弹药库、动力舱上方特别设置的装甲相结合,基本可以保证舰体内重点部位即使被炸弹击中也不会让航母立即失去动力或发生大爆炸。

主要性能参数:
标准排水量:25675吨
满载排水量:32105吨
舰体尺寸:257.5m×26m×8.87m
飞行甲板全长:242.2米
飞行甲板最大宽度:29米
动力装置:舰本式高中低压蒸汽轮机4台,吕号舰本式重油锅炉8座。输出功率:160000马力,四轴推进
航速:34.2节。燃料搭载量:重油5000吨。续航距离:9700海里/18节
武器装备:双联装40倍径89式127毫米高射炮8座,双联装96式25毫米机关炮12座
舰载机:84架,其中九七式舰攻32架(常用27架,备用5架),九九式舰爆32架(常用27架,备用5架),零式舰战20架(常用18架,备用2架)
乘员:1660人

1941年8月8日,翔鹤建成服役,与9月25日建成服役的姊妹舰瑞鹤一起编成为第一航空舰队(南云机动舰队)下属第五航空战队。11月18日,南云机动舰队全体集结,由佐伯湾起航,驶向北方择捉岛单冠湾。12月8日凌晨珍珠港突袭行动开始,城岛舰长严肃地站在舰桥前,背后黑板上写着从旗舰赤城转来的“皇国兴废在此一举”之电令。翔鹤在第一攻击波中起飞的是5架零战(由分队长兼子正大尉率领)与26架九九式舰爆机,舰爆队由高桥赫一少佐率领,他也是第一攻击波中所有俯冲轰炸舰爆机(共51架,全部来自翔鹤、瑞鹤)的带队指挥官。飞到接近珍珠港上空,总指挥官渊田美津雄见没有任何美机起飞迎战,地面亦无炮火,可见奇袭目的达到,便打出一发信号弹,让舰攻队首先以低潜鱼雷向美军大型军舰发起攻击。但是渊田又看到高处的制空队没有根据信号弹展开,显然是视线被云层所阻,便又打了一发信号弹。身为俯冲轰炸队指挥官的高桥少佐把两枚信号弹都真切地看在眼里,断定渊田的意思是让他的舰爆队打头阵,毫不迟疑地率队兵分两路直杀下去。其中一路由他亲自率领奔向福特岛和希凯姆机场,身后跟随着来自翔鹤、瑞鹤的舰爆机以及零式机。此时希凯姆机场上停放着美国陆军航空队的大批B-18中型轰炸机、B-17重型轰炸机。几分钟内,这些大家伙就被击毁。希凯姆机场陷入火海的同时,其余舰爆机也将驻扎于福特岛海军航空站的大量卡特琳娜水上飞机炸毁了。第一攻击波所取得的战果极其辉煌。第二攻击波中翔鹤起飞的是装载炸弹的27架九七式舰攻,它们将卡内奥赫海军航空站等美军基地又扫荡一番。


之后,翔鹤于1942年1月5日再度出港,航向特鲁克,支援拉包尔侵占行动,接着前往东南亚作战,2月3日回到日本。3月初再次出港,24日与南云机动舰队会合前往印度洋作战。印度洋作战行动结束后翔鹤、瑞鹤两舰接到指令,前往特鲁克加入第四舰队,支援入侵莫尔兹比港的行动即MO作战行动。之后发生的便是珊瑚海海战,翔鹤号受到了重创,但却依旧战果辉煌,对面TF17舰队两艘航空母舰列克星敦,约克城一沉一伤。


再之后,所罗门海战中,翔鹤瑞鹤又将大黄蜂号打成重伤不治,代价依旧是翔鹤重伤。

1944年6月19日马里亚纳海战爆发,瑞鹤与翔鹤,大凤起出击,同日翔鹤号被美国海军刺鳍号潜艇发射的鱼雷命中,这一次连中四枚鱼雷的翔鹤终于无力回天。瑞鹤的光环也已散尽,在10月莱特湾海战中,由于航空兵力损失殆尽。“瑞鹤”号被编入小泽治三郎中将指挥的第3航空战队引诱美军哈尔西中将的TF38航空母舰特混编队北上,配合日本联合舰队其他舰队作战,虽然成功达成引诱美军航母编队的目的,但其在恩加诺角海战中被美军舰载机击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