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云南的歌会》说课稿

2023-04-17 16:52 作者:易公柒柒老师  | 我要投稿

来源于:易公教育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云南的歌会》。下面我将会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教 学过程四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说教材。 《云南的歌会》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五篇课文介绍 了我国部分地区的节日风俗和民间轶事,组成一幅幅精妙绝伦的民俗风情画。学习这个单元 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学会从生活中发现乐趣,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而啊《云南的 歌会》这篇文章正出于“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先生的手中。作者以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 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每一个场面各有特色,形式,内容,手法上各有侧重,各不相同,文 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人,对自然,对民俗的热爱与赞赏之情。 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和内容的认识,我确立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以学生朗读,教师点拨的方式掌握基础的字词知识并配以相应的多 媒体课件展示。 2能力目标——通过进一步读课文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云南歌会的三种场面在形 式内容及写法上的不同。这部分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先以板书后以多媒体展示。 3情感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后,精读课文,体味文章语言美,体味云南浓厚的民 俗文化氛围,讨论民俗文化的价值所在。 由于文章的篇幅较长,内容较丰富,所以我会以两个课时来完成我的授课。二,说学生 八年级的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对文章内容把握的准 确度和对文章主题理解的深刻度还有待于提高。同时,流行文化在当代中学生中相当普及, 而传统文化尤其是民俗文化有些落寞。所以,要讲好这篇文章,我会让同学提前搜集一些有 关云南歌舞的资料,使其对民俗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在讲解文章时要投其所好,与当 前文化相结合,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创造一种学生们易于接受的教学形式。 三,说教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板书图示法 1朗读法——文章语言优美,内容丰富,富有情趣,采用朗读法,不仅检测解决字 词知识而且能够整体感知课文体味上述的特点。2合作探究法——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并锻炼其合作探究的团队精神。 3多媒体演示法,板书图示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是文章脉络,知识点更清晰。 四,说教学步骤 首先课间休息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弥渡山歌》和《彩云之南》两首歌曲并配以相应 的MV记歌词。 1然后,以这两首歌创设情境导入。因为这两首歌是云南民歌,所以借助这两首歌 问学生“是否喜欢这两首歌”“为何喜欢”的问题,进入课文,走进云南,领略歌会魅力。 2接下来,第二步初读课文掌握基础字词。这部分前面已提到过以学生朗读,教师点 拨,多媒体展示方法进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朗读时,我会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1-3段, 第4段,第5段。方便下面第三步的展开。 3第三步,整体感知,分析三种民歌场面。这部分主要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首先有 教师借助上一部分读课文时有意的段落划分的原因的思考,引导学生归纳三种场合民歌演唱 的不同形式及内容。 这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表格形式的板书设计。同时在分析每一种场面时,我会配以 相关的视频及图片。比如,分析第一种场面时,可以把电影《五朵金花》中的对歌片段插入, 第二,三个场面则配以相关的图片。 到这为止,第一课时的内容便结束了。 课后作业——搜集其他一些民族节日,民俗文化的资料。第二课时的内容便是课文的深入探讨与拓展。 这部分的设计我会沿用语言特色——文化氛围——思想感情——民俗文化价值这一 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首先,以让学生勾画出文章优美的句子入手,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再有这种语言所 营造的文化氛围中分析文章的思想感情,最后由教师总结抛出思考题——民俗文化是否具有 存在的价值?展开讨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最后一个问题的探讨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其他一些民族节 日民俗文化的图片,结合上节课的课后作业来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其热爱民俗文化的感情。 同时,教师在这一部分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可以采用层层递进的提问方式:你认 为民俗文化有无存在价值?——我们该如何保存和发扬民俗文化?来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 导。 为了与主题相契合,并且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适当的依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穿插 一些民俗文化,流行文化及高雅文化的小段视频,比如在学生谈到民俗文化与时俱进与流行 文化相结合时,可以播放周杰伦与宋祖英合作歌曲的视频,以增强说服力并调节课堂氛围。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结束授课。 课后作业_——学唱歌词优美的民歌,尝试把优美的歌词融入写作中。

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云南的歌会》说课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