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3年一季度读书复盘:24本书单

2023-04-09 00:05 作者:嘎吱哥鉴书  | 我要投稿

失踪博主回归,太久没更新了。以前看一本书写一本书的读书笔记,现在觉得看完了回味一下再写也蛮好。

23年1季度读书的数量还挺多的,有24本。我全年目标才36本,已经完成三分之二了(春节假期猛看了几本)

整体来说,看的这24本书大致有以下几个分类,分别是:生物医学心理类(身体精神健康相关)、贫困专题研究类(思考我为啥这么穷困)、黑塞专题阅读(过年专门看了几本黑塞)、苦难文学类(小说一般都是这种类型)、自然相关类(描写大自然的杂文、故事)以及其他。

1、关注身体心理健康

评估了一下,觉得这24本里面让我最喜欢的类型是关注身体、心理健康的这三本书,分别是肠子的小心思》——茱莉娅.恩德斯、《中年之路:人格的第二次成型——詹姆斯.霍利斯、《隐谷路:一个精神分裂症家族的绝望与希望》——罗伯特.科尔克

一方面觉得这几本书里面的很多知识在生活里面非常用得着,另一方面这三本书确实写作的质量可靠,尤其是《隐谷路:一个精神分裂症家族的绝望与希望》这本书,作者的写作很扎实,既有论据也有故事,可读性很强。

持续不断的学习科学很重要,比如《肠子的小心思》这本书科普了很多关于肠子的知识,里面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肠子也会参与思考、参与大脑决策,所以照顾好肠子没准智商会提高;另外,肠子里面很多菌种,益生菌对人体有益,会产生一些有益的物质,益生菌喜欢膳食纤维,补充膳食纤维很重要。

看完《中年之路》这本书专门写了一书评,因为跟当下的心境比较贴近,当逐步走入社会,失去英雄主义情结,明白自己是一个普通人之后,该如何更独立的过好自己的生活,这本书里面可能会有一些指引。

《隐谷路》这本书讲述了美国一个精神分裂症家庭的故事,并借此阐述医学界对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历史。里面既有故事,有每个主人公的挣扎与救赎;又有实打实的科学知识,讲述人类对精神分裂症的逐步认识。这种写的好的非虚构书籍打到人的心上,是非常有力量的,带给人的影响也是持久的。

学习科学、客观的知识,应用到照顾自己的身体以及精神的生活中,我以为当前生活的第一要务。

2、我为什么这么穷?

困扰社畜的一大问题就是:为什么每天起早贪黑,还是这么穷?

所以想找一些研究贫穷的书来看,最近看的三本分别是贫穷的本质》——阿比吉特.班纳吉/埃斯特.迪弗洛、《东京贫困女子》——中村淳彦、《贫穷的质感》——王梆。

《贫穷的本质》是一本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团队写的书,主要研究非常穷困的地区,比如分布在亚非拉穷困潦倒、吃不饱饭的这些人。发现穷人有很多难以脱离的困境:穷人不喜欢预防疾病(也没有保险之类),也不会为了预防疾病掏钱(比如买蚊帐减少疟疾),一但患病就会把全家拖垮;穷人没有长期目标;穷人想要发展自己的生意,也借不到钱(信用低)。总而言之,陷入到一个穷人的环境中,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离开这个困境。但是环境首先就会赋予人很多东西。比如对于我们来说,干净的水、小时候的疫苗是自然而然的事儿,但是对于这些亚非拉非常穷困地区的人来说,这些都做不到,所以恶性循环。

《东京贫困女子》是看完了让人非常郁闷的一本书。我这半年看了两本日本的纪实文学都是这种感觉,压抑的让人透不过气来。这本书是很多日本穷困女性的案例,写作方式是非常具体的故事讲述,越是这样越是触目惊心。她们并非是家徒四壁的穷困,更可怕的是精神陷于地狱中。整体来说,都是遭遇家庭暴力或者职场霸凌,失去工作,甚至罹患精神疾病(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进一步失去劳动能力,最终陷入穷困。她们中不乏硕士海龟、女博士、原来的中产阶级,但是最终都陷入了贫困的境地。最大的感慨是:一定要保持精神和身体的健康,遇到霸凌你的人抓紧远离,还有不要轻易生孩子,这里面清一色的单身妈妈。

《贫穷的质感》是一本讲英国贫困群体的书。这本书看起来要轻松一些,明显英国的贫困人群也很惨,但是状况要好一些,国家有一些基本的保障。这本书里面感触最深的是资本主义对底层群众的压榨,比如资本主义要选择廉价劳动力,这样他们就放弃了本国的工人,转而向东南亚寻求廉价劳动力,这样本国的工人就失业了,就会有英国工人的贫困。还有寡头导致的资本垄断,导致很多农民在出售农作物的时候,完全没有议价权,很多农民的境况也不好,导致接连农民的自杀。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资本主义倡导自由主义,倡导竞争,把工人的失业、农民的贫困归咎为他们能力低下,这是杀人诛心。明明是资本运作,这些弱势群体失去了工作,还要被倒打一耙说是个人能力问题、态度懒惰,这是资本主义价值观里很阴险的一点。

一旦陷入贫穷,是很难脱离的,有很多无形的障碍。最重要的是,不管在怎样的境况里头,首先考虑的是自身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这个是第一位的,决策事情的时候也要从长期来考虑这个问题,不能图一时省钱,而置自己的健康状况于不顾。另外,贫困并非一定是因为懒惰,更不能因为过分努力拖垮身体。

3、黑塞的作品值得一看

我本身的读书习惯,一旦觉得一个作者很对胃口,会找这个作者所有的作品来看。迄今为止看完了王小波、张爱玲、汪曾祺以及大部分毛姆。

这次抽过年的时间,把黑塞的主要作品看了一遍。

分别是《在轮下》、《悉达多》(这本之前看的)、《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荒原狼》、《德米安:彷徨少年时》、《克林索尔最后的夏天》、《玻璃球游戏

黑塞的作品很喜欢讨论哲学问题,感觉德国的艺术家给我留下的印象,哲学思辨能力都很强。

黑塞的小说故事性不强,但是常有大段的论述,关于我们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追求人生,在他的作品里面讨论的很多。而且他本人喜欢音乐,他的作品常呈现诗一样的质感,读起来韵律感很强。另外,他偏爱东方哲学,在他的作品里面,东方哲学的价值观体现的也比较多。

这里面提一下《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故事讲述了抽象以及感性两种认识人生的方式,并且通过主人公的游历和冒险充分阐述人生的无常、对死亡的态度,看完之后余韵悠长;《在轮下》讲述了一个疯狂内卷并最终自杀身亡的德国青年的故事,社会如同飞奔向前的车轮,我们一旦不保持同速就被碾死在轮下,这本书内卷的社畜看了疯狂有共鸣;《玻璃球游戏》是一本长篇小说,36万字,最后三个大师的故事讲得非常好,尤其是讲了一个印度人【庄生梦蝶】的故事,读来非常妙;

黑塞的作品与他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年少的时候叛逆退学,中年时期经历妻子重病并离婚、儿子重病等,他自己一度精神崩溃,求助于荣格的学生。所以他对人生有很多痛苦的思考。晚年他笔耕不辍,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总之,他的故事并不尽然是美好的故事,但是会给人生带来很多思考。

4、苦难文学类

苦难文学类小说大概是文学作品里面最丰富的一类小说。

这三个月看的分别是《命运》——蔡崇达、《我本芬芳》——杨本芬、《布雷顿角的叹息》——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

强推《布雷顿角的叹息》,这本书找个时间我再录一个短视频。这个作者的写作风格我非常喜欢,文字的质感超越语言,读完后劲极大。

《布雷顿角的叹息》和《命运》都是讲述了两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家庭/族,尽管一个在中国,一个在加拿大,但是大家都过得非常悲惨。中国的这个故事发生在福建,出海打鱼的穷苦人家,再没能回来的男丁,导致女性苦苦支撑家庭;加拿大这个家族来自爱尔兰移民,没啥好的工作机会,家族的男人们一起去做矿工,非常辛苦及危险的工作;不过最终的结果都是好的,家里的两位老人都最终活到了100多岁。生活是苦难的,但是人是乐观的。

对于小说阅读,我想最大的意义就是在这样的苦难的故事中寻找生活下去的意义和力量,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底层人是大多数,苦难的人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生活里苦苦挣扎,保持坚定的向上的心力和心气儿是除了身体精神健康外很总要的一点。

5、自然文学类

看了两本跟自然相关的书,分别是《瓦尔登湖》——梭罗;《万物有灵且美》——吉米.哈利

《瓦尔登湖》这本书名气特别大,开始以为是陶渊明“归园田居”式的散文写作,其实这本书里面获益更多的是梭罗的“反卷态度”;拒绝内卷,拒绝社畜,回归田园,过舒适放松的人生。书里面既有很多自然风光的描写,比如在湖中划船、与水鸟嬉戏、喂小松鼠吃东西的情节,也有很多作者价值观的阐述,尤其强调,要学好算数,搞清楚自己的经济状况,选择不那么社畜的人生;

《万物有灵且美》这本书是一个英国兽医的随笔故事集,每一篇都不长,但是每一个故事都非常的温暖且美好。作者既热爱动物,又热爱英国乡村,故事中既有温情的一面,又有自然风光的描写,是一本治愈故事集。

6、其他类

除了这些类型,还看了《缓刑》——帕特里克.莫迪亚诺、《重逢》——弗雷德.乌尔曼、《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毛姆、《找回中医的另一半》——卢传牧、《美的生活》——梁启超、《漫长的余生》——《罗新、遥远的救世主》——豆豆

其中《漫长的余生》是一本历史书,写的是北魏这段时间的历史,讲述了当时特殊的“子贵母死”政治制度下的宫廷更迭,走马观花的讲述了几代人的历史,看起来很唏嘘;

《遥远的救世主》是一本被很多人称赞的书,整体来说讲的人情世故部分跟现实的重叠度很高,商战很现实且仍然在当前上演。另外警醒世人不要期待救世主,而应该自己奋发图强这部分还挺励志的,不足之处是作者的文笔水平欠缺。

一季度就这样结束了,仍然希望今年能更多的读一些古代经典,希望后面有更多分享。

 

 

 


2023年一季度读书复盘:24本书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