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果人脑是台量子计算机,我们该如何提高它的运算能力

2023-09-06 15:36 作者:同读红楼梦  | 我要投稿

人脑是量子计算机的观点,也是近些年人们热衷探讨的话题。而如果人脑是量子计算机,那么人脑储存的信息该算作是什么呢?它会随着生命的消亡而消失吗?

科学家认为,人脑依靠识别神经元微管的高能态纠缠,获得意识和智慧,灵魂并不会随着生命结束而消亡,而是分散为无数个细小的纠缠结构,回归到自然之中。

万物有灵,当肉体消失之后,灵魂回归自然,然后进入其它的生物体中。随着万物荣枯交替,旧的智慧融入在自然世界里,让新的智慧获得滋养,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人有特殊的心灵感知能力,特别是幼年时期,思想单纯的情况下,常常有恍若隔世,似曾相识的感觉,似乎周围的事物都曾经历过一样,小时候, 我也好奇过,明明昨天还是前天来过这里,或者经历过刚刚经历的事,为什么又经历了一遍?

这种感觉在心理学上,称为海马体记忆即视感,也就是说,是一种错觉,在年幼的时候较为明显,而随着海马体缓存能力提高,这种感觉,则会慢慢消失。

那么这种心理学现象,我们或许也可以用量子的超时空纠缠效应来阐释,或许这是在一瞬间人们感受到了超时空的纠缠记忆,产生了似曾相识的感觉。

再比如经常看到新闻里提到,有些人会莫名其妙获取别人的记忆,或者掌握自己从来不懂的语言。


《今日说法》有一期讲托梦寻凶的故事,2008年,张燕的弟弟怀疑被人杀害,人们找到了嫌疑犯,但是找不到尸体的埋藏地,而作为姐姐却在梦里听到弟弟哭诉自己被人杀害,并告诉她藏尸地。张燕于是立即前去报案,人们后来顺着她的指引竟然真的找到了她弟弟的尸体。

当时人们怀疑张燕具有重大嫌疑,可是姐弟俩感情十分好,一个在吉林,一个在辽宁,两人相隔几百公里,张燕老实弱小没出过远门,更不可能参与杀害自己的弟弟。

人们解释是一种巧合,姐姐因为思念弟弟心切,可巧弟弟又常与铁路打交道,因而梦到这一点。但是张燕能这么笃定,梦得如此真实,又着急跑去报案,也让人感到惊奇不已。

彭罗斯认为人的灵魂以量子形态存在,在生命结束之后,会存在一定时间,在能量强烈情况下能与睡着的人交流。或许因为姐弟俩感情很好,在弟弟死亡后,灵魂依旧在活动,两个人在某个时刻,彼此之间的心灵达到契合,因而姐弟能在梦里沟通。这或许可以解释张燕为什么能梦到弟弟的哭诉,并能准确找到埋尸地的原因。

宇宙的神奇奥妙,需要无数人慢慢探索,而不能仅凭目之所见,思之所及,就妄下定论。对未知的世界保持敬畏也是好的。


哲学家总在思考我是谁?文学家总是思考我要到哪儿去?而科学家常常思考我从哪里来?这三个问题也经常困扰我们。

许多人因为思想上的怠惰,而陷入消极情绪中,觉得一切似乎都没有意义,总思索一些玄之又玄的空空之道,也不再容易感到快乐,陷入虚无主义的迷茫中。

为此,我们需要保持一种正向的偏见,这样才不会总是质疑自己,陷入消极心理。

《红楼梦》是一个美丽的梦,人也要塑造一个美丽的梦来维序自己的精神世界。曹雪芹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辛苦半生创作了一本奇书,他又图什么呢?这么多挫折和苦难,都没有打倒他,也是依靠梦的支持。

伟大的文学家执着于创造美梦,追寻良善,找寻自由,让人们获得感情的寄托,而不是只谈一些空泛道理。


但对于文学评论,有时候不得已要谈讲些空空之道,我们把一些心理、生理及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弄明白,也就少了很多困惑和茫然,在面对复杂的事情时,也能更准确做出抉择。

弗洛伊德心理学提出我们心里有三个我,分为本我、自我与超我。本我决定吃饭、睡觉、工作,受七情六欲影响。而自我是感觉中的自己,生活在潜意识之中。你心里想的样子,就是你未来的样子。超我是灵魂深处的我,超我的驱动来自求知欲、探索欲和奉献欲。

从正邪两赋的观点来理解,正邪二气也代表了弗洛伊德认为的生本能与死本能。

正气被激发得越多,越不畏惧死亡,甚至能依靠自己的智慧控制身体、调整血压、促进循环、治疗顽疾等,如许多修行的高僧,通过打坐、禅定、冥想,就可以达到超我的状态。

从弗洛伊德那里,我们也了解到,很多烦恼是受内心深处的潜意识所影响。这也是因为自我意识较弱,容易受潜意识欲望影响,导致生理和心理出现紊乱,引发了一系列心理问题。


如果人脑中的神经微管是量子的纠缠态,那么我们可以简单地将这种纠缠分为意识的纠缠态,记忆的叠加态和生理的感知态。

意识的纠缠态,帮助我们精进算法,提高逻辑运算能力。记忆的叠加态帮助我们储存所见所闻,生理的感知态则是欲望本能的自主反应。

当意识纠缠态不够稳定时,则无法进行复杂思考,容易陷入生理感知态的迷茫和困惑。

而意志坚定的人,往往喜爱主动学习思考,他们的意识纠缠态较为稳定,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并组织脑海中的记忆信息,输出属于自己的观点。

我们需要主动使用大脑,否则即便它多么先进,不去使用它,也只是一件摆设。然而当你有意识地去训练它,用科学的技巧培养锻炼,那么它将会带给你非凡的智慧。


如果人脑是量子计算机,那么我们的记忆,则是神经微管相互间的量子纠缠。重复会加强这种纠缠,叠加态更加稳固,记忆也更加深刻。

经历过的事情,我们会很快忘记,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回想增强记忆,而有些印象深刻的事,哪怕过了几十年,我们依然可以保持清晰记忆,除了重复和回忆之外,还可以通过更强烈新鲜的神经刺激,增强纠缠态。

而优化生理的感知态则需要与他人建立起感情联系。根据弗洛伊德的超我概念, 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信仰,一种为他人考虑的智慧人性。

无论你信仰自己,还是信他人,你总要有所相信的东西,而不能总沉湎于欲望的满足中。

当意识的纠缠态,被欲望所占据时,那么也将失去自我,失去与众不同的属性。这也是罗素说的,有些人早早死去的原因,也是指自我意识的丧失。

信仰也不是单指宗教上的,这是对自己存在价值的肯定。那些具有高尚灵魂的人,他们意志坚定,有自己的个性和信仰,他们的灵魂世界十分富足。

磨炼意志可以稳定微管中的量子纠缠态,比如很多科学家除了能够保持专注力之外,他们也能忍耐孤独寂寞,忍受精神肉体的痛苦,他们拥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仰,对未知世界有强烈地探索欲,也因此他们的逻辑运算能力会比常人更强。

曹雪芹写书时也十分痛苦,因为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也使得他大脑的意识纠缠态更稳定。他性格傲然,又有菩萨般的心肠,他渴望化为自然的一部分,他的独特灵魂,在另一时空中成为永恒,而不会泯然在欲望的纠缠态中。

李白年少习得剑术,青年时期在山上苦读,他在醉时,思维反而更加敏捷,想象更奇特。杜甫也一度十分落魄,年迈之后又重病缠身,然而他的胸怀辽阔,诗怀容纳天地。

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时,同样忍受了很长时间的痛苦,只有吸气的力,没有呼出的劲,担心无法写完这本书,但是他还是靠着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创作。他们都依靠激发心中的热爱,达到超我状态,而成就一番事业。


超我的量子纠缠态最为稳定,这是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系的信仰,即便遭受无尽的痛苦和孤独,也不能改变他们。

吃喝玩乐享受生活,可以使人达到本我状态,此时意识的纠缠态还不够稳定。

通过运动、冥想、读书、写字,可以提高专注能力,我们虽会感到疲惫煎熬,但正因为有了忍受痛苦的能力,更多潜能被激发出来,达到自我状态。

随着精神意志力进一步提高,身体潜能被更大程度激发,更加具有创造欲、建设欲和奉献欲,从而达到超我的状态。

静而思慧,苦能生智,智慧产生于神经元的稳定纠缠态下,产生于坚定的信仰与坚强的意志中。

当然,也不能一味磨炼意志,没有记忆的叠加态就没有可输出的信息,没有生理的感知态也就没有了灵性。

2017年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对新生致辞时说,“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孩子能分辨出谁在胡说八道”。她注重培养个人的终身成长能力,并认为大学要肩负其对历史与未来的传承与探索。

而在这个信仰缺失的年代,很多人失去了终身成长的能力,而陷入一些虚无迷茫之中。

时代已经发生巨变,这是危机与机遇并存的世界,人们也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当做出调整,以应对未来的挑战。面对未知的世界,人们需要坚定自我,拥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气魄,和坚若磐石的意志,才能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


如果人脑是台量子计算机,我们该如何提高它的运算能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