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比亚发布会不会告诉你的影像知识,在这里一次说清
为什么都在凹计算摄影的情况下,努比亚推出的是“超越1英寸”的宣传标题?努比亚z50s p的影像创新真的是“超越1英寸”上面吗? 首先,他们设计出了更好的低色散非球面镜片。简单解释一下,色散是指边缘处会出现的发红发蓝的效果,而画质的很大一部分是由边缘锐度组成的,所以可以说色散是画质的一大杀手。而色散是随着光圈增大而会逐渐严重的。可能有小伙伴曾经幻想过给手机直接上f/0.95的夜神级大光圈,但这样做的代价一方面是厚度,另一方面就是手机镜片还处理不好的色散问题。 至于非球面镜片,只需要知道三点:1、还有球面镜片。2、非球面镜片的作用是改变光通路,让画面分不更均匀。3、球面镜片便宜,但是非球面镜片效果更好。 设计出了更好的镜片,自然就有底气上更大的光圈。而35mm的概念就在这里被提及。如果说光圈最大 那肯定是不如mate50和p60的f/1.4~f/4.0,但加上35mm之后就要另说了。 如果学过摄影的话,大概都知道35mm焦段的事情。现在闭上一只眼,另一只眼的焦段就近似于35mm。抛开那些华丽的描述,35mm焦段就是和单眼看到的东西保持一致,仅此而已。如果你经常仔细观察世界,善于通过眼睛发现美(而不是绘图、取景框等等)的话,那么35mm就是最好的新手焦段。但如果你在买一个相机/手机之前没有刻意观察美的习惯,那么35就和其他焦段处在一个水平了。 所以,如果是新手的话,我推荐买一个大变焦镜头的相机(18-200mm),而不是一上来就选了定焦。即使是手机,也要选择焦段多一些的,至少要有长焦镜头的。13u或者p60、mate50都是不错的选择。而对于z50sp来说,只适合对摄影有一定了解、喜欢35mm而且厌倦了相机的人群使用。 当然,如果我是手机厂商,我的目标客户可不希望是上面总结出来的,因为算下来这样的人可能1万都不到,况且还有其他竞品。所以,和很多厂商一样,努比亚选择了“超越1英寸”这样既算不上是错,但对小白来说找不到“在营销策略下真正突破”的影像科技提升。 总结一下,“超越1英寸”到底超越在了哪里?简单来说就是在焦距变长的情况下能保持光圈跟得上主流手机。如果真的去看了测评的话,会发现那些“画质提升”其实都是硬比出来的,如果分开独立判断画面质量的话,根本不会达到静态的感受阈值。甚至我在看有些博主居然在评测“明暗对比”这样随便改下参数就能改变的事情。而在手机计算摄影、AIGC大行其道的今天,难道手机厂商还在想着依靠硬件来打赢专业相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