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老师胯跟轻轻一动,我就反弹出去的关键因素吗?
襌机
问:刚学太极拳时,看到李雅轩大师说过一句话: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于是,练拳架时总会要求自己在外型上面"大开大展",读完老师的讲解,才知道自己完全会错意了!
太极拳总是内练的功夫,"大开大展"说的不是外面的身形架式,而是在内里将肢体的骨骼关节“打开”,这真是''差以毫厘,失之千里”的大误解!
老师的外形“紧凑”,里面却是“开展”,如果不是近身接触,甚至手把手摸到“私密处”,只从影片观看是无法得知其中奥妙的。
这就是老师胯跟轻轻一动,我就反弹出去的关键因素吗?
答:太极拳要有境界必先从站椿开始,而站椿必先从观呼吸开始,拉开丹田找到其间的核心位置,核心位置小如米粒大小,却可以因为呼吸的绵密细长逐渐的增长时间而让丹田无限量、吃到饱。
呼吸可以逐渐延长变成一分钟、两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只觉得丹田位置大小、前后、左右无限伸长空间却不觉得位置变大、变粗,以后观照相关关窍变成细如针线串联起来,最后就是空,就是中空的管状物。
藉由眼睛内视、耳朵内视呼吸,慢慢「听」呼吸由粗短变成绵密细长,心思也细小。耳朵听呼吸,瞬间周遭吵嘈声没了,一切变得寂静。这么一瞬间的「定」、「静」是锻练呼吸得法而感到获得的。可以慢慢把这个感觉𨒂长变成一分钟、两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
释家言:一呼一吸之间即禅定,一呼一呼即一世。是可以这么理解的,「定心」必先养气。
太极拳强调站椿,强调「气沉丹田」,学者必须勤奋用功,努力思考这个问题。
「先求开展,后求察凑」是一体两面,你要因为能够在站椿时间同时松了作到「身心」的中定安舒。那么开展就不是开展、紧凑就不是紧凑,而是「意开气开、意合气合、意到气到」。
身心一致的协和境地!
「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是山」。
太极拳深富不同境地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