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1.10 生产方式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9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10、生产方式[i]
生产方式即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是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必需有食物、衣服等物质资料,而为了取得这些物质资料,就必须进行生产。人们在生产中必然要发生两方面的关系:一方面是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另一方面人们彼此之间也要发生一定的关系。正如马老师所说:“人们在生产中不仅影响自然界,而且自己也互相影响着。他们如果不用相当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便不能从事生产。”[ii]因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即生产方式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的内容,而生产关系则是其形式。生产力的性质制约着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便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在生产方式的变更和发展中,生产力是其中最活动最gm的要素,生产的发展是从生产力的改变开始,而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改变开始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产关系也会迟早发生相应的变化,于是从一种生产方式便过渡到另一种生产方式。历史上已知的有五种基本的生产方式,即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占有制度、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但生产关系在生产方式中并不是消极的东西,旧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而新的生产关系则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相反地,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却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打破旧的、过时的生产关系,而以新的、适合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性质的生产关系来代替它。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是社会发展的经济规律,这一规律的作用,决定了从一种旧的生产关系到另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过渡。因此,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被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所代替,也正像以前所有生产关系的更替一样,是社会发展的合乎规律和不可避免的结果,在阶级社会中,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是通过社会gm而实现的。
生产方式是决定社会的面貌及其变化和发展的主要力量。生产方式怎样,社会的思想和理论、政治观点和政治制度等也就会怎样。
注:
[i]《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9年版,第4页。
[ii]《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第1卷,苏联外国文书籍出版局1954年中文版,第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