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题型?最强归纳!小说散文?提分不难!【学过石油的语文老师】

基本三题型
1:先看题干,找关键词,面有哪些特点?经过从图片上的观察发现面宽而不厚,长而不断,是手擀面!
这是一道概括题。
2:我们有这样的面,那样的面,这些面都是中华美食,问,如何具体塑造出这样的中华美食。
答,举例,面在揉的过程中用了推拉擀揉的手法,酸菜在老坛中经过九九八十一天,辣椒产地出自山东济南,经过严寒酷暑,人工精选,古法传承,最终制作出这样一碗面。属于手法题。
3:丸子换豆皮,这一改动带来了怎样的效果?
答:豆皮儿的豆香跟牛肉的肉香完美融合,不像丸子喧宾夺主,让人反而更能集中在这牛肉上,并且豆皮儿和面相得益彰,更加突出了面的劲道,最后,豆皮儿这种素菜吃起来都这么香,削弱了肉类在人心中一直以来的霸主地位,增加了现实意义。
题目就已经告诉你了,这是作用题。
总结:不必区分小说与散文,所有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题型只有以上三种。
将他们按照考试套路变形之后
1: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
老胡和面是一个东西,只不过老胡是文本中的人,我们将他在原文里干的事儿进行概括,提炼出人物的本质,所以人物概括题和情节概括题相差并不大。
人物概括标准答案:
为了继续战斗,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意志坚强!
一旦决定手术,坚决实施,处事果断!
为了说服队友,说道理,发命令,请求,切实有效,善于进行思想工作!
属于人物概括题。
2:鲁迅说过,咱们从古以来有这样的人,那样的人,各种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本文是塑造中国脊梁的?
答:他们与坏人斗智斗勇,卧底,窃密,送信,传暗号,体现了中华人民的智慧与反抗压迫的决心。
属于情节手法题。
3:渔夫拒剑中的渔夫是一位义士,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
人物作用标准回答:
把渔夫改为无意施恩的普通人,更凸显平凡人恩惠的伟大。
借渔夫来书写一个散淡处事的境界,与伍子霄的世界构成对比。
放弃描述惊险的外部冲突,转向探究人物的内心冲突。
使故事的传奇色彩有所减弱,而现实喻言则有所增强。
属于人物作用题。
细分十题型
文章组成:
人物(对象)情节(结构)
环境(背景)主旨(情感)
题型组合:
人物情节环境主旨加万能概括题
人物情节环境加万能手法体现题(环境古文常考)
人物情节环境加万能作用题(情节作用常考)
以上十种为题型模板,需背。
从组成部分来看,小说和散文是一样的,人物对应着散文的对象,情节对应散文的结构,环境对应散文的背景,主旨对应散文的情感。
换汤不换药,万物不离其宗。
人物,情节,环境的作用题,大方向基本一致,可以归结到一起去答,概括题的答题技巧也一致,两种大的题型记住两个答题套路就够了。
扩充学习之情节手法题
小黑和小白各自炒了一盘菜,用的是相同的材料,炒完后艺术表现有所差别,甜口咸口也不一样,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找甜咸口的差别,做饭的手法,一个是炖,一个是炒,风格各异,是手法题。
在考试套路中就是找情节的差别
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情节手法标准答案
文本1是小说可虚构,文本2是纪实要真实。
文本1用场景描写,细节描写,言行描写等多种表现手法,塑造老胡艺术形象,2用采访,回忆录,记录陈毅真实经历。
文本一以描写为主,语言生动,二以叙事为主,平实简洁。
属于情节手法题。
扩充学习之环境加人物概括题
舟行江上,子霄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子霄登上渔船,清新的空气,和谐的橹声等都使他感到安宁。(子霄登上渔船,用嗅觉和听觉同时做了一个心理概括,加修饰的作用。)
船到江中央,月涌江流,子霄的思绪随江水奔涌,复仇的情绪逐渐激昂。(船到了哪里,看到什么样的景致?情绪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渔船缓前行,子霄观察摇橹渔夫,体会渔夫的世界,感念渔夫的恩惠,享受到不曾体验过的柔情。(继续看,这次转变成看人,其实人也是景致的一部分,从激昂转变到柔情,心理概括)
以上的种种,都是限定在这第一句,舟行江上为基础展开的,不要跑偏哦。
扩充学习之情节作用题
我和小秀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情节作用标准回答
本文以到橘子林去为题,文中也一再强调让读者对橘子林充满期待,而我和小秀最终选择放弃,结果出人意料。
到橘子林去是叙述的主要线索,本文主要记叙的是去橘子林途中的所见所闻。
突出小秀的随性,到橘子林去是出于他的要求,放弃也是他的决定。
属于情节作用题。
快速提分
看题干判断题型,用白话套进模板,然后对答案,比较差距,反复调整,循环做题,就会越来越接近于标准答案。
(这段儿也适用于记笔记,看一遍老师视频,第二遍开始一边播放一边记笔记,虽然没有标准答案让咱们参考,但是可以参考别人的笔记,或者过上很长一段时间来回顾,按照自己的理解更新笔记,会学的更深刻,更新笔记也就意味着循环做题,大家加油共勉!)
扩充练习之情节概括题
这封信情真意切,恍恍惚惚的状态更是一再重现,请分析这种恍惚感的由来。
答:首先抓住关键词恍惚,原文中定位。
一是追忆往事,时光流逝带来恍惚。
二是十年间生活漂泊,世事无定,带来恍惚。
三是弟弟成长,牵挂欣慰,多种情感交织,产生恍惚。
找到定位后,用大白话套模板,识别出是情节概括题就算及格了,更多题型请去简介中练习,这里放出来一个是给大家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