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3万VS回家考公,你的选择是?
这份“父母眼中体面的工作”,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报考。在父母眼里,不孝有三:无后
为大,二是不考教师资格证,三是不当公务员。
在大厂月入3w的你,在爸妈的眼里,还不如月薪3k的事业单位岗。
每次回家是不是都能听到这么一段话:“赚那点钱有什么用?大城市消费那么高,工作又辛
苦,赶紧回家吧。”
别问我为什么这玩意儿可以全国统一,懂的都懂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考公上岸,过年的谈资从刘昊然易烊千玺哪个弟弟更绝,变成五险一金
工资待遇,和哪的学区房被抢翻天。
以前玩乐队读三毛的文艺姐妹,现在一开口就是科普国家最新政策;以前天天带头反抗的叛逆
大哥,转眼“组织、管理”说得贼溜……俩人说着说着,话锋一转开始聊起了新车的性能和新房
装修的预算。
只剩面面这个深漂社畜一句话说不出来,冷冷的眼泪在脸上胡乱地拍。
被父母逼着留在家的、一毕业就回家考公的、不知道自己想做啥半推半就踏上考公之路的……
考公的理由五花八门,上岸后的他们,真的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在深漂的你我,是否也在疲惫的深夜,坐在出租车上看着万家灯火,认真思考着未来的路如何
走?
在回家考公OR在外工作这件事上,从来没有标准的答案……
参加省考的时候,我又在微博热搜看到了这么一个眼熟的话题。
对着手机的我,不禁笑了笑,现在的年轻人,哪里还用父母逼迫啊,自己出去闯荡几年,就会
乖乖回家考公了,比如我。
是啊,我承认自己被996吓怕了,不想再熬着身体给资本家卖命了。
深漂4年,每天挤着地铁上下班,忍受美食荒漠,没资格也买不起深圳的房子。
虽然我们公司归劳动法管,但工作时长却很不符合劳动法。
996是常态,更夸张的时候,赶项目到后半夜都懒得回家,直接在公司洗把脸,趴桌子上睡一会儿便应付过去了。
曾经以为自己会成为叱咤职场的女强人,现在只是一个被社会毒打的打工人。
虽然每月拿着可观的收入,但是在深圳要花钱的地方却那么多。
除了房租、吃穿用度、人际交往等无法避免的刚性支出,还有一系列因为工作压力大而不得不消费以取悦自己的“支出”。
无数个感到心累的夜晚,都需要一杯奶茶、一条裙子、一个大牌包来慰藉虚无的心灵,结果就是也没存下来多少钱……
要说让我回家考公的决定性原因,却又不是因为钱。
有一天在老家事业单位上班的姐妹,兴奋地和我说着同单位的男朋友买房了,他们准备有自己的家了,言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
收到消息的那一瞬间,才猛然发现,过了25岁的槛后,自己也越来越渴望安稳的日子。
和大家的父母一样,我的父母每年也都在催我回家考公,以前不懂他们为何这么执着,出来工作几年后,倒是明白了一点。
“大概是因为他们的一生经历了太多风浪,比我们更懂得安全感的重要性。”
希望我能不后悔自己做出的决定,早日上岸,过上安定的生活吧。
前两天,我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今年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应届生有157.6万人,创了新高。
原来不止我一个年轻人,挤破了头,只为拥有这个“铁饭碗”。
我大学专业学的是会计,爸妈安排的。在我的印象中,他们从里没有问过我:“你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呀?”我的想法似乎一点儿也不重要。
在他们眼里,女孩只要做安稳、有保障、福利好的工作就行了。
于是当年我一毕业,没有着急找工作,顺理成章地被爸妈安排着学习、考公了。
很多人问我:“你后悔吗?”
上岸2年,有得到一些,也失去一些,我还真说不上自己后不后悔。
在家工作,吃喝住自然是不愁的,单位离家也不远,家里给买了一辆小汽车,每天就开车上下班,朝九晚五还有双休。
下班了就去练练瑜伽,周末和父母出去喝喝茶散散步,旁人看来也是羡慕极了。
遗憾的是,现在我24岁,已经能一眼看到我将来34岁、44岁的生活是怎样的了。
按部就班,相亲,结婚,生子,人生,仿佛一眼就望到头了。
有时候看着朋友圈,大家的生活如此多姿多彩,也不免幻想:“如果我没有做父母眼中的乖乖女,现在的我会是在哪儿,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吧……
噢对了,公务员的工作,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轻松啊!
大部分基层公务员并不清闲,收入与辛苦程度相比,甚至还配不上付出的辛苦。
像我这样身处以麻烦著称,位于吐槽榜榜首的基层岗位,每天上班都在默念“莫生气,气坏身体无人替”
那些考公只是图个工作清闲的朋友,还是三思而后行啊。
父母的眼中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我却向往着诗与远方。既然向往,那就去追吧。
刚出来工作的时候,深圳还不是我的首选,当时的我带着满腔热血,去了憧憬已久的魔都。
在上海的那段日子,很忙也很充实,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使是凌晨12点在办公室啃着盒饭,也乐在其中。
后来家里来消息,妈妈生病了。虽然妈妈安慰着我说问题不大,但我还是从电话那头爸爸焦急的语气中,听出了一丝不安。
一边是进行得如火如荼的项目,一边是至亲,1458公里的距离,让我在上海,第一次感受到了无力。
订了机票回到家的那个晚上,妈妈嘴上说着“哎呀何必赶回来呢,我有你爸照顾着呢”,脸上却是满满的欣慰。
那天,我挣扎了许久:“我已经没有妥协去考公,没有留在父母身边工作了,还非要跑到上海那么远吗?”
于是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和上海告别,选择了同样是大城市但离家近一点的深圳。
现在也是做着自己热爱的工作,忙起来也是废寝忘食的,最重要的是,现在回家只要142公里,周末也能喝上家里的一口汤了。
只是每次回家,都要接受爸妈的日常催婚:“你看看人家小王,在单位找了个女朋友,两口子都是公务员,多好啊!”
害,好像不是公务员就找不着老婆似的
我想每个人都曾有过对命运的幻想,都曾认为自己会有一番大作为,我们的父母亦是如此。
可那些年少的轻狂和不甘早已被生活的重担消磨,所以他们希望子女通过考公务员的方式少吃点苦,即使是一成不变的日子也罢,平凡也罢,只要子女过得好。
公务员,就只是万千职业中的一种而已,而且每年的考试难度也很高,并不是想考就能考上的。
即便是“铁饭碗”,也并非适合所有人。只有正确地看待公务员这份工作,我们才能更好地做出选择,更好地和父母沟通,而不是一味的拒绝、或是被迫妥协,把父母的逼迫当做不甘心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