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五世先贤----韩惠卿公

2017-11-24 09:33 作者:知乐庵主人-知了  | 我要投稿

中華武士會教習、黃埔軍校教官、中央國術館教授拳術科長 
           --“鐵巴掌”、“無敵將”、“大刀”、“大槍”    韓化臣(惠卿)

       吴钟系列八极拳第五代大师韩化臣,字惠卿(1886-1937),沧州东南罗疃人,职业武师。身强体壮有千斤膂力。青年时拜“神枪”张拱辰(景星)为师,习八极、劈挂技艺。为得真传韩随张师入汉族,成为入室弟子,同时也得师伯黄四海、师兄李书文奖掖。韩化臣与师兄弟张毓衡、马凤图、马英图一起苦练八极拳。同时四兄弟把马凤图、马英图带来的盐山劈挂,加以提升发展,这是八极、劈挂结合的又一次飞跃。
       韩随师学得八极小架、六合拳、飞虎拳、八极拳、对接、六大开、八大招、通背拳、披挂拳、六合枪、梅花枪、飘摇刀、六合滚趟刀、春秋大刀、纯阳剑、行者棒、虎尾三节棍等。 
       韩家境富裕,为人又极重情义。韩对师父、师伯尽孝道,日常全面供给。师兄弟李书文、张毓衡、马凤图、马英图都的到他慷慨帮助。师兄弟门练的入迷,练到下半夜都不回家,吃住都在韩家。为了孝敬师父、师伯练习好把势,韩卖了好几十亩地。
       韩日夜苦练,双掌功力极大,能把青砖墙推凹进去,砖能串出2寸多,可见其爆发力之大。拴牛桩中间有四方孔,韩用八极拳进步掌推之,木桩在四方孔处折断。在枣庄居住时,五间瓦房,韩练穿掌击东大山墙,西大山墙震得颤抖。练劈挂之饿虎扑食时,右掌拍击冰面,然后翻身摔拍这几个动作练起来让人得战心惊,冰面破碎,冰雪飞扬,故有“铁巴掌”之名。
        韩练功如魔,练骑马式打黄泥,双手持木棍身前置木凳,木凳上放黄泥,韩一练就是一个时辰。韩自己有十亩园子,干农活时,练闯步行进,最后练得腰胯极活。韩胳臂劲力奇大,一柳罐水从井中摇出后,再突然扔回井里,辘轳把飞转,韩伸臂一搪,辘轳把嘎然而停。练马步平端一块大石板,长80厘米,宽45厘米,厚30厘米,重大约200斤左右。解放后此石板被“神枪”李大忠的后代李树林和李世铭父子抬到家铺台阶石现在仍在。韩马步一站,双臂一伸,一个胳臂挂四个半大小伙子。韩的翻臂砸功力极深,一般的人接不住,基本被他砸坐于地。罗疃一老乡,都是看把势回去自己练,非和韩试试功夫,被韩砸坐在地上。他出去一说又有一人不信服,仗着身体强壮,也找韩试验真伪,韩加大翻砸的力度,来者坐地,同时溢屎裤中,韩名声更震。
       韩惠卿夫人过门到韩家给丈夫做布鞋,韩惠卿对新婚夫人说,你的鞋不能穿,新婚夫人很诧异,韩惠卿把新鞋穿在脚上,一使劲,布鞋崩开了。韩惠卿必须穿沧州特制的练把势的靸鞋。
        韩文武全才,练成有鸡司晨犬守夜之神功。韩练大刀,样刀重100多斤。练时贴地滑撩,擦地一溜火星,号称“赛关公”。 
        韩化臣功艺大成后,随“神枪”李书文游北京。李书文每天早晨练鹿伏鹤行走北京城墙一圈,大约40华里左右,其神行功夫上乘。一日韩化臣跟李练习,得到李之夸奖。当时韩之功夫在八极门中已属上乘名家。在将军公馆,韩一个反背掌摔墙,房子被震的哗啦啦的响,玻璃被震碎。神枪李用迎面掌,房子没有动,但两块砖被打凹进去,可见速度惊人,功夫超人。
        中国同盟会践行孙中山先生‘强国强种’的宗旨,振奋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在叶云表、马凤图的组织下,于1910年在天津创办中华武士会。 韩惠卿与张毓衡随张景星、王忠全、李书文赴天津任教习。在天津与盟师叔“鼻子李”李瑞东(1851年-1917),(李瑞东与“神枪”张景星金兰交) 学得文功八式、武功八式、金刚八式、六十四式、揉手功等。
       民国初年游天津,一掼交名家设场,大话连篇。韩穿制服,颇象学生,上前与较。掼交名家伸手抓韩手,韩趁势握住一撅,该名家蹲坐于地,大汗淋漓,遂拜服。 
       1915年民国初年,韩化臣应马凤图之邀,与小师弟马英图一起赴沈阳交流技艺。任沈阳巡警学校任武术教习,在沈阳韩化臣、马凤图与“关东名家”郝鸣九、程东阁、胡奉三杨峻峰结为金兰。在郝鸣九先生的把势房,韩练靠山背,把大墙靠的鼓出去,朋友们赞之为“贴画”,称赞韩功夫精纯。他们将劈挂、八极拳法传于东北,这是在李书文、霍殿阁(1886-1942)任许兰洲、任国栋军队教习之后,第二批赴东北的八极名师。
        还有一次,韩化臣单独到黑龙江一个叫三棵树(哈尔滨)的地方,遇到一位名为郝绍功的翻子拳家设场授徒,二人见面,甚是投缘,于是结为金兰,韩为弟,郝为兄。郝绍功挽留韩化臣在家中住了一个多月。韩化臣打点好行装准备离开,郝绍功起身相送,到了外间屋,郝说:“兄弟,你得给我留个印象和纪念啊!”话没说完,奔着韩化臣的后腰就是一拳,韩凭着感觉回身一个“探马掌”闪电般击出。郝绍功早有防备,灵巧地一侧身躲了过去,韩这一掌就打在了后墙上,只听“啪”的---一声,墙上一块青砖出去半截,墙上立时出现一个大窟窿。郝绍功高兴地说:“好兄弟,这就是你给我留下的最好的印象和纪念!”韩化臣离开后,郝绍功就请人画了一张画,裱好了挂在墙上,盖住这个大窟窿。每逢弟子们到家,就掀开画让大家看,并说:“这是关里韩师傅的铁掌功。”
       1920年韩化臣、马凤图、马英图返乡,继续在恩师张景星老先生的指导下研习武技。后应朋友之邀,韩化臣携徒赵树德、董义文、子韩洁泉到山东枣庄中兴煤矿,韩化臣任护矿大队队长兼任护矿大队武术总教官。并在山东枣庄中兴煤矿有股份。在枣庄护矿大队韩化臣收录弟子李学义、赵荣林、刘宝林等。韩惠卿先生把八极拳传播到枣庄地区,功绩卓著!
        1922年,韩化臣携徒赵树德、董义文、李学义参加南京地方举办的擂台赛,获优胜。
        1924年,携徒赵树德等游广州,被聘为广东革命政府的黄埔军官学校武术教官。因功夫精湛,受到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教育主任邓演达的赞赏屡获嘉奖,得陆海军大元帅孙中山先生亲自嘉奖,赐宝剑一口,位极荣耀。也得蒋介石校长奖励宝剑一口。
        1925年韩惠卿携徒赵树德返回中兴煤矿,继续担任护矿队长武术总教官,仍课徒传艺。 

1927年3月,中央国术馆在南京成立。韩化臣之师弟马英图向张之江将军推荐韩,馆长张之江电聘韩化臣赴南京执教。42岁的韩化臣于1928年带其弟子赵树德、李学义、赵荣林前往,韩化臣被馆长张之江将军聘为教授,教务处拳术科科长。
         韩与中央国术馆附设(第一批)学生武术训练班的武术教授孙禄堂、杨澄甫、龚润田、陈子荣、吴俊山、孙玉堃、王子平、马英图、李雨三、孙玉铭、张本源、张瑞堂及学员朱国桢、朱国禄、杨法武、刘洪庆结为友好。韩让弟子赵树德、李学义、赵荣林与他们学习,博采众家提高技艺。尤其是韩惠卿与杨澄甫交流技艺,交帖换艺,研究太极拳、八极拳、对拉剑等。韩与李雨三(霖春)换艺,换得太师虎尾鞭、太师水磨鞭、鞭对鞭、鞭枪合练。 王子平也是沧州武术大师,有“神力千斤王”之称,他和韩、马交往颇多,在老家沧州时,王就非常佩服罗疃韩、马的功夫。 
        1928年10月国考,韩惠卿与师弟马英图(30岁)携徒赵树德、李学义、赵荣林参加国考擂台赛。韩化臣连败众多高手,都是一击胜之,遂有“无敌将”之誉。张之江、李景林看到越打越激烈,恐伤武林和气,遂不让他们二人继续比赛 ,故二人皆仅名列优等37名之列。
        1928年12月,“南京中央国术馆第二期学员班招生”。 比武选拔后任命9位教官,分别传授不同门派的拳械诸法,聘请优胜的韩化臣任教官传授大小八极拳、春秋大刀。 
        张之江将军将八极拳列为中央国术馆必修科,此实韩化臣、马英图、张骧伍之功也。韩化臣任中央国术馆教官,屡获国民政府要员林森、戴传贤、孙科等嘉奖,获勋章13枚。馆长张之江将军亲赠七星宝剑一口以表彰其功。同时韩化臣(兼职)与弟子赵树德、李学义被聘为国民革命军陆军军校(黄埔军校本部)教官,赵树德、李学义军衔少校。(韩家的三口宝剑,**遭抄家,现在幸存一口) 
         韩在南京国术馆期间,有来国术馆比武的名家,大家都公推韩化臣、马英图上场动手,均战而胜之,维护了中央国术馆的荣誉。佟忠义的女婿李元智特拜韩、马学习八极,与赵树德关系最密,李称学习到八极拳为他一生最佳心得,并于民国20年着《八极拳图解》,后将韩、马二师的八极拳在国民革命军军中传播,在台湾地区国术被称之为“莒拳”,八极拳列为甲等。
         中央馆有“大枪”刘某,以大枪成名,而韩之大枪也闻名遐迩。韩与“大枪”刘比大枪,韩用回马枪,点到为止,“大枪”刘抱拳曰:“韩师傅手下留情了!”遂结为挚友。
         有日本搏击高手来南京国术馆比武,张之江将军让王子平、佟忠义主持,他们推荐韩化臣,韩与日本搏击高手比,一击获胜,维护了中央国术馆的声誉。
         当时韩化臣、马英图在南京国术馆主管国术技击比赛,是国术馆初期的台柱子,深得张之江将军、李景林将军的信任。那时王子平、佟忠义主要管摔跤比赛。1929年韩化臣受李景林将军之聘担任杭州国术大赛评判委员。 
        韩化臣在南方影响非常大,八极门里有“北李(书文)南韩(化臣 )”、王钟泉的棍,李书文的枪,韩惠卿的大刀天下扬”之誉。中央国术馆的春秋大刀技艺,即有韩公所传留大刀套路。
        李景林、许兰洲分别创山东国术馆、河北国术馆。1930年后韩化臣(惠卿)返回北方,在山东国术馆任教,赵荣林、董义文追随左右任教习。后来任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军队教习。在山东国术馆韩化臣与来作客的杨澄甫先生交流推手、剑术技艺,二人继续换艺。
        韩复榘军队有一营长,喜欢武术。韩化臣有一把宝剑,营长趁韩不在去走,走时留名片,意思是踢场子。韩找到营长,营长让武艺高强的勤务兵与韩动手。韩把手一伸说,你把我胳臂搬下来,宝剑就留在你这。勤务兵搬不动,最后搬胳膊打提溜。韩又伸出二手指让勤务兵撅,也撅不动,韩手一扣,勤务兵受不了,韩一磕把勤务兵胳膊磕了个包。营长和勤务兵同时佩服拜师。
       山东有神枪手某,与韩比试大枪,二人转了三圈,山东神枪手出枪,韩用拥挫枪将来枪挫枪头点地,韩没有扎对方却收枪,山东神枪手一抱拳说,韩师傅我输了,遂建交。 
        1937年11月,日本侵略军占领黄河北岸,韩惠卿和国术馆人员一起改编成武士队,后改为“国民军义勇队”参加抗战。济南陷落后返回山东枣庄煤矿,组织护矿队,主张抗战御侮。在教授武术中,对队员讲授尽忠报国的武士精神。在全国抗战的洪流中,韩惠卿于1937年底突然“得病”一天多即去世,享年51岁,惜哉!。
        韩化臣(惠卿)协助师兄张毓衡执掌罗疃张家八式房,二人教徒弟不分彼此,培养了董义清、魏鸿恩、韩洁泉、魏鸿滨、董会亭、刘汉周、沈仲山、张子亭、张振东、赵树德、董义文、姚春符、尚官亭等一大批八极精英。韩化臣后来在山东枣庄培养了弟子李学义、赵荣林、刘宝林等。在中央国术馆培养了弟子李元智、刘凤鸣等。  
        韩化臣(惠卿)协助师兄张毓衡,于30年代在黄四海、张拱辰手抄本拳谱的基础上,总结张克明、黄四海、张拱辰、李书文及他们自己的体会,編著《羅疃張家八極拳 槍、拳譜》流传后代。
        韩化臣先生追随老师兄“神枪”李书文,是八极拳中期闯天下的光前裕后的代表人物,对民国军队武术贡献颇大。八极拳列为中央国术馆必修科,韩化臣先生之功永载八极门史册,永载中华武术史册!韩化臣之事迹载民国22年《沧县志》,80年代《沧州武豪传奇》。 
    已获得转载授权

五世先贤----韩惠卿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