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会BCON:新增对"新型污染物 —— 微塑料"的监测和治理 | 北京工业园区土壤污染防治
绿会BCON建议北京市地方标准《工业园区土壤污染防治方案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中新增对“新型污染物 —— 微塑料”的监测和治理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于2023年7月下旬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北京市地方标准《工业园区土壤污染防治方案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组(绿会BCON工作组)积极响应号召,经认真研究、讨论,提出5点建议供参考。以下为【建议5】。


绿会BCON工作组注意到该征求意见稿文本中并未提及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污染物”,而代之以传统的“特征污染物”。


【建议】在5.1.1 园区基础资料收集 的表1 园区资料清单 部分,以及征求意见稿所有出现 <特征污染物>的部分,建议新增“新型污染物 —— 微塑料”,加强对其的监测和治理。

【理由】工业园区的污染监测体系需要不断地演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污染情况和科技进展。将"新型污染物 —— 微塑料监测"纳入园区基础资料收集的表1 园区资料清单 部分以及该征求意见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新型污染物监测的重要性:微塑料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新型污染物之一。微塑料指的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它们可能来自于塑料废弃物的分解、洗涤剂中的微塑料颗粒、工业排放等。尽管微塑料颗粒很小,但它们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却可能是深远的。对于工业园的污染物监测来说,微塑料的检测很重要。对于以垃圾处理相关业务的工业园尤为如此。
(2)微塑料的环境影响不容忽视。微塑料可以进入土壤、水体和大气中,影响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它们可能被生物摄食,从而进入食物链,可能对生物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3)微塑料对人类健康构成的风险或许是深远的。微塑料的存在会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风险,因为它们可通过食物、水和空气进入人体。已经有研究表明,人类的血栓中都含有了微塑料成分。据科技日报消息:直径小于5毫米,甚至小到微纳米级的塑料,可能是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近日,在发表于《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的一项初步研究中,研究者在接受心脏手术患者的心脏组织中发现了微塑料。

(4)随着对塑料污染的关注增加,一些地区和国家已经开始制定监管法规,要求对微塑料进行监测和控制。联合国也启动了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条约的谈判。将微塑料监测纳入工业园区的污染监测体系,是大势所趋。

整理/Samantha 审核/绿茵
相关阅读:
中国绿发会受邀参加2023年全球塑料峰会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B4K0TAN05346JLK.html
致联合国环境署:关于塑料污染谈判的16条建议|中国绿发会“减塑捡塑”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8797969859430464
生活垃圾焚烧,深层问题如何治理?中国绿发会举办“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深层问题与治理”线上讨论会
https://mp.weixin.qq.com/s/iO6fNPqDVrGa_90LpYF_eQ
重视“微塑料”、“抗生素”等新污染物监测 | 绿会BCON建言北京密云城乡水环境治理
https://www.sohu.com/a/709024730_100001695
世界环境日:从头开始应对塑料污染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461544?commTag=true
微塑料已经入侵人类心脏;新研究或找到“室温超导”假象根源 | 环球科学要闻
https://mp.weixin.qq.com/s/PuLLloQdXlLJZBajjG-M4w
Microplastics found in human heart tissues, both before and after surgical procedures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96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