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锐评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军事成就(前篇)

译自《Nebuchadnezzar the Warrior:Remark on his Military Achievements》——Israel eph’al 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众所周知,新巴比伦国王(Sar Babili)不同于此前的新亚述国王(sar mat Assur),军事活动不是他们铭文中的主要内容。因此,尽管我们拥有至少50个关于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建筑与发展方面的铭文,但也只有Wadi Brisa inscription涉及在黎巴嫩地区的有限局部战争。这一特点使W. von Soden(在1954年的140~145页)将尼布甲尼撒描述为一位将主要精力用于建设和恢复国家的国王。对尼布甲尼撒的形象的评价仅仅在两年后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巴比伦编年史的出版,其中包括尼布甲尼撒统治的前十一年(Wiseman 19562)。从那时起,他就以一个伟大的战士的形象出现,在对他统治的研究中,人们特别关注他的军事成就。
关于尼布甲尼撒的军事活动的来源因类型而异,也因历史可信度而异。除了巴比伦编年史(Bab.Chron.)和行政文件,我们发现了圣经叙事和神谕,以及弗拉维·约瑟夫斯(Yosephus)作品中的段落,以及米德拉什(Midrashim,犹太教对法律与伦理进行通俗阐述的文献)。本文旨在阐述有关尼布甲尼撒军事活动的直接和间接资料,并对他在这些资料中所反映的成就作出批判性的评价。接下来将会按照时间对尼布甲尼撒的军事活动进行回顾。
尼布甲尼撒在卡赫美士战役(B.C.605,Carchemish)的几年前就开始了他的军事活动,在这场战役中他击败了埃及军队(B.C.605):B.C.607年,尼布甲尼撒王子便已经指挥一支巴比伦军队在山区活跃了数月(巴比伦编年史.4.5~12)。从他写给乌鲁克伊南娜(Eanna)神庙管理者的信中可以看出,他在B.C.610加入了他父亲的军队,并参加了攻打哈兰/赫仑/卡雷(Harran,意为路口)的战役。尼布甲尼撒王子作为一名将军的能力在卡赫美士战役中得到了证明,他在这场战役中击败了埃及军队。这场决定性的胜利发生尼布甲尼撒王子登基前几周,在文学作品和诗歌作品中都有反映,例如:(巴比伦编年史5.1~8)以华丽的风格叙述了在纳波拉萨统治的第21年:
“阿卡德国王(Sar mat Akkadi)坐镇本土,而他的长子兼王储尼布甲尼撒则在集结阿卡德军队。他率领他的士兵,前往了幼发拉底河畔的卡赫美士。他在卡赫美士过河。(……)他们(巴比伦军与埃及军)打了起来。埃及的军队在他面前撤退。他(尼布甲尼撒)打败了他们,把他们彻底消灭了。在哈马(Hamath,意为堡垒)地区,阿卡德的军队追上了埃及的剩余军队,埃及军队设法逃脱,但没有被击败。他们打败了埃及人,没有任何一个埃及人能回到埃及。那时尼布甲尼撒征服了哈马全境。”
这件事给那一代的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在耶利米(Jeremiah)的预言中:“关于埃及法老(km.t/Khemia Parro)尼科(二世)(Necho)的军队,在幼发拉底河靠近卡赫美士,在犹大国王约雅敬(Jehoiakim ben Josiah ben Judah)在位第四年,被尼布甲尼撒打败。”(耶利米预言46:2ff)。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人们可以得出结论:这场胜利使尼布甲尼撒控制了整个叙利亚(Syria)和巴勒斯坦(Palestine),而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Tiglath-pileser)不得不在此地征战五年以完成这一成就。(亚述人做得到吗.jpg)事实上,在旧约列王记(2 kings)24:7中,“埃及法老不敢再冒险离开他的王国,因为巴比伦王夺取了埃及国王所有的土地,从埃及河谷直到幼发拉底河。”这很符合尼布甲尼撒在卡赫美士战役中获胜所导致的新局势。
关于尼布甲尼撒在他父亲(那波帕拉萨尔,Nabopolassar)去世前十一年内的军事活动的年度总结在巴比伦编年史5.中给出。为了便于对这些信息进行评估,现按时间顺序列出以下细节:
那波帕拉萨尔21年和尼布甲尼撒元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卡赫美士战役决定性地击败埃及军队并将其追到哈马后不久,回到巴比伦并于八月(Elul)登基。同年,他回到叙利亚,“凯旋而归”,在没有任何军事抵抗的情况下,他在一月(Shebat)回到了巴比伦。(巴比伦编年史.5.1~14)。(人们可能会认为大军并没有随他去巴比伦,因为他父亲在7月(Ab)8日去世的消息传来了。)尼布甲尼撒在卡赫美士战役取得胜利的伟大印象在耶利米的预言中得到了呼应(46:2-12)。
尼布甲尼撒1年——尼布甲尼撒二世集结军队,并于5月(Sivan)前往大叙利亚(Hattu,即叙利亚与巴勒斯坦)。在11月(Kislev)攻取亚实基伦(Ashkelon)。并在一月(Shebat)回到巴比伦(巴比伦编年史.5.15~20)。
尼布甲尼撒2年——在4月(Iyyar),尼布甲尼撒二世带着大军前往一个地名在编年史上没有记载的地方。他命令士兵使用巨大的攻城塔去围攻一个没有名字的城镇(同时也没有日期记载)(巴比伦编年史.5. 21-23)。
尼布甲尼撒3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前往大叙利亚。(没有记载出发和回归日期)并将大量的战利品从大叙利亚带到巴比伦尼亚。(巴比伦编年史.5.2~4)
尼布甲尼撒4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出发前往大叙利亚(未记载确切日期)。在11月(Kislev)(最有可能自大叙利亚出发)前往(攻打)埃及。然而这场战役以失败告终(编年史表示双方都遭受了严重损失,但没有记载尼布甲尼撒二世回军日期)(巴比伦编年史.5.5~7)
在评价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埃及的军事行动时,应该注意到,尽管埃及在公元前605年在卡赫美士战役战败,但她仍然在黎凡特(Levant)保持强大的政治影响力,甚至直抵巴比伦帝国的西部边缘。因此,离巴比伦本土越远,巴比伦帝国的控制力越发孱弱;反之也意味着埃及的政治影响力与军事潜力的增强(Eph'al 1983: esp. 96-104)。因此,与埃及的战争应该被认为是合乎逻辑的,有价值的行为,尽管这是一个雄心勃勃且冒险的行动。在艰难的地理条件下,从任何一个方向穿越西奈沙漠,而另一端则无法保证安全,都将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另一方面,征服埃及是一个风险高回报巨大的挑战,他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以及军事威望。
尼布甲尼撒5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巴比伦休养生息,训练维护骑兵与战车。(巴比伦编年史.5.8)
尼布甲尼撒6年——尼布甲尼撒二世于11月(Kislev)前往大叙利亚,并在叙利亚沙漠袭击阿拉伯人(Arab)。在2月(Adar)回到巴比伦(巴比伦编年史.5.9~10)。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在对阿拉伯人的突袭中很难找到任何大成就,尽管此记载亦在耶利米预言49:28-33中得到呼应。
尼布甲尼撒7年——尼布甲尼撒二世于11月(Kislev)出发,于小2月(Adar II,比Adar少一天)攻占耶路撒冷(city of Judah)。驱逐国王(约雅敬)并任命了另一个国王(西底家/谢德基亚/Zedekiah)取代他(巴比伦编年史.5.11-13)。
尼布甲尼撒8年——尼布甲尼撒二世于12月(Tebeth)从哈马出发,于1月(Shebat)抵达卡赫美士(巴比伦编年史.5.14~15)。事实上巴比伦军队在到达幼发拉底河后立即返回巴比伦,这意味着他们在那一年没有参与任何战役。
尼布甲尼撒9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率军沿着底格里斯河前进(及最有可能与埃兰(Elamite)军遭遇)。当两军之间的距离只有一天的行程时,埃兰国王吓了一跳,脚底抹油run了(巴比伦编年史.5.16~20)。
尼布甲尼撒10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在这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巴比伦。在11月(Kislev)和12月(Tebeth)中,“阿卡德(即巴比伦尼亚)地区发生了叛乱”。尼布甲尼撒“用他庞大的(军队)来斩杀(和)征服他的敌人”。在一个未记载的日期(显然是在平息叛乱之后,即1月(Shebat))中,他进军大叙利亚,接受了“国王们和人民的(臣服/拥戴/庆祝?)”接着回到了巴比伦尼亚(巴比伦编年史.5.21~24)。(附注:在尼布甲尼撒二世所处时代,一年的时间为3月到来年的2月)
尼布甲尼撒11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率军在11月(Kislev)抵达大叙利亚。
到此巴比伦编年史内容结束。
从编年史来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其第4年、第5年和第8年似乎没有任何军事成就。如前所述,我们同样很难将第6年对阿拉伯人的突袭视为尼布甲尼撒二世充分的军事成就。第10年则是巴比伦尼亚的叛乱,以及事实上,同样也很难说尼布甲尼撒二世在第7年(即武力撤换耶路撒冷国王)或第9年(埃兰的主动撤退)的成就是在真正的战斗中获得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尼布甲尼撒在埃及受挫后,再也没有取得任何重大的军事成就。这一糟糕记录的政治后果反映在以下的数据中:
尼布甲尼撒4年,以东(Edom)、摩押(Moab)、亚扪(Ammon)、推罗(Tyre)、西顿(Sidon)诸王的使臣来到耶路撒冷集会。在耶利米预言中记载,此次会议讨论了摆脱关于巴比伦控制的内容(耶利米预言27:1-11)。哈拿尼雅(Hanaiah ben Azzur Gibeon,意为Azzur之子,来自基遍的Hanaiah)出现在靠近这次会议地点的圣殿里,并预言在两年内,那些随约雅敬王被流放到巴比伦的人,以及被从圣殿里拿走的器皿,都将回到犹大,而约雅敬将再度君临犹大(耶利米预言28:1~4,10~11)。与此同时,流亡巴比伦的犹太人也有类似的希望,他们被居于他们之中的先知煽动(耶利米预言29:1~9,20~29)。值得注意的是,直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任何亚述或者巴比伦遣返被流放的犹太人的证据。被流放的犹太人中的这种情绪使我们相信,那些怀有回家希望的人在当时的政治现实中建立了明显的鼓励。
在我们讨论的时期,巴比伦的动荡局势也出现在巴比伦的资料中。可以注意到,在尼布甲尼撒10年,巴比伦尼亚发生了叛乱,许多人因此丧生。在博尔西帕(Borsippa),一个倒霉蛋因违背了对国王的誓言而在尼布甲尼撒11年被指控并处死(尼布甲尼撒亲自主持此次审判)(Weidner 1954-56: 1-5)。我们同样也可以找到巴比伦和米底(Media)关系下降的迹象,时间则被确定为B.C.614米底人攻陷阿舒尔(Ashur)后(巴比伦编年史.3.24-28)。从在尼布甲尼撒二世宫殿附近发现的火油分配文件中,可以发现米底人叛逃者(maqtu)库尔巴努(Kurbanu)与犹大王约雅敬都住在巴比伦。
这些证据都表明,耶路撒冷在B.C.598的投降和约雅敬王被驱逐并没有消除B.C.601巴比伦军队进攻埃及失败的影响。在尼布甲尼撒统治的前三分之一末期,巴比伦被认为是一只“纸老虎”,而非一个如同数十年前的亚述帝国一样强大的帝国。那么,我们可以认为,从尼布甲尼撒4年到11年,尼布甲尼撒二世没有任何重大的军事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