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东三省有轨电车回眸(五)“二当家”DL1000

2020-07-23 15:49 作者:星霜乱  | 我要投稿

大暑刚过,高考开始放榜,祝考生们金榜题名。

这次介绍大连传统有轨电车的“二当家”DL1000。

1951年国庆,曾经的大连电车工厂(民主广场)为建国2周年献礼,造出了新中国第一辆(流线型)有轨电车dl1000“成功号”(编号1001),工人们就此事给mzd主席发了贺电,是否有回电不详。

连城有轨电车和第一代领导人之间还有两个小故事,一是linb,他来大连公干期间住在某条有轨电车线路附近,因嫌吵,强制该线路这段时间内停运;二是zhouel总理,他来连时也是住在电车线路附近,据记载应该是星海一带,本来随行人员也怕电车吵到总理,但总理为人民着想,没有让电车停运,两下形成鲜明对比。

“成功号”与后续量产的几批1000大不同,车轮完全遮挡,线路幕正常使用,类似车辆根据老照片和纪录片显示还有1004,总设计师陈培凤(1929~2022)老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大功臣(讲真,连城有轨电车外观设计应该继续让陈老把关,这次202新车外观真的不好看)。 

1001 “成功号”
1004,与“成功号”较为接近

《东北之窗》2019年8月刊大连有轨电车110周年专题,陈老与DL1000部分
《东北之窗》2019年8月刊大连有轨电车110周年专题,陈老与DL1000部分


“成功号”运行了多长时间至今仍是个谜,04年报废的1001是不是“成功号”改造过去的也是永久的谜团。 dl1000起于百废待兴,是新中国有轨电车工业的开端。


连城自留的1001~1035少说也有5种形制,其中1033、1034、1035都是改造的产物,其中1035是由41型改造而来,1033、1034据说是由42型改造过来的(41~45可能形制不同)

41型
最特殊的1035,由41型改造而来


关于dl1000的涂装,“成功号”据说是上黄下红,后续量产1000都是上浅绿下深绿,中间一抹红。90年代后期统一为蓝白,接近下线时广告车较多。 

80年代1003


关于dl1000的形制,基本外观一致,差别是在车窗和车门上,有椭圆侧窗的,也有长方形侧窗的(1001~1004、1010、1011),编号靠前的车辆驾驶室五扇前窗,编号靠后的驾驶室三扇前窗,部分车辆无线路幕或糊死,线路牌钉在车前右上方,三扇前窗车辆两端车门没有弧度(1027~1034),驾驶室两侧空出三角小窗,不可开。1000的车门和车内地板为木质,把手上装有吊环,皮革座椅。 

椭圆侧窗1006
蓝白涂装1027,车门无弧度,三扇前窗,运营202
局部贴纸广告1019,与“猪鼻子”2000混跑
1018运营203
全身广告1000  三枪内衣


1000初期受电弓是菱形的,最终都改为细长拍子弓。车前大灯旁配一个小灯,且大小不一,“成功号”只有大灯,没有小灯。 

关于dl1000的流动,几乎50年代往后连城所有的有轨电车线路都跑过。80至90年代初分散于201(联运,寺儿沟至沙河口、独立,沙河口至大连火车站)、202(兴工街至黑石礁)和原203(大连火车站至寺儿沟),203全线3000后主要运营201(沙河口至大连火车站,),少量运营202(兴工街至黑石礁)。 

DL1000在大连的运行影像不多,96年时有日本人来大连采风制作看看大连系列影像(约1996~2005期间),坐过203的1000,视频空降至4分9秒。



关于dl1000的外销,该车型只流通于东三省。 

1955年生产47辆支援鞍山开通太平村至长甸铺的有轨电车1路/501路(1001~1047,归三公司后前面加30,后期有车改过自编号?根据老照片出现过编号2047的1000?),初期也是上浅绿下深绿中间一抹红的涂装,后期红白相间,出现全身广告和贴纸广告,有线路幕(闲置不用,线路牌钉在两侧),受电弓初期菱形,后期改为短粗拍子弓,车门无弧度,驾驶室两侧三角空隙糊死,两端车灯也是一大一小,皮革座椅,形制统一,都是长方形侧窗,侧窗外装有栏杆,驾驶室五扇前窗,没有大连的那么杂。

至2001年鞍山有轨电车南段取消还剩33辆在线(由长甸铺缩至鞍山站前/虹桥北),2003年鞍山有轨电车彻底取消后仅剩4辆,1辆(301033,13年改回初期涂装)目前放在玉佛苑外,保存较好,有防雨棚和站牌儿;3辆(301021、301028,一辆自编号不明,红白涂装)放在申江嘉宝翠园小区内,本来不对外开放,后期貌似被人拆走了车门,车内运营设施尚在,破烂不堪,疏于保养和管理(我在16年年底探访过),已于今年5月上旬重新喷漆并收拾车内,不对外开放,自编号全抹,摘掉线路牌。这也是全国乃至世界上最后的DL1000了,希望能永久留存。

鞍山有轨电车被取消实在可惜,后面还会单独做一个鞍山的专题。

鞍山1000,80年代涂装,1033
鞍山1000,90年代直到取消时的涂装,1004、1034
鞍山1000,全身广告,1034上镜率极高
鞍山1000,局部贴纸广告1044
鞍山1000,拆解
鞍山1000驾驶室,和大连大同小异
1033,这个片子在优酷能找到
运营中的301021
运营中的1028
线路刚取消时的301033
301033初到玉佛苑
301033现状
301028破败
301021破败
未知自编号车辆
车内残留痕迹,投诉电话
操纵器
IC卡乘车须知,02年9月
大连早期同款投币箱
5月上旬重新收拾刷漆后



非常少见的鞍山有轨电车运行影像,最后1分钟左右


见2P最后几分钟




1958年,生产哈尔滨批次共40辆(601~640),窄轨1035mm(标准轨距为1435mm),一直都是菱形弓,两端车门有弧度,五扇前窗,侧窗为长方形,有线路幕且不闲置,车内状况和初始涂装不详,80年代分红白和绿白两种涂装,两种车分别运营两条线路(1线红色腰线 从 文明街-果戈里大街(时称奋斗路)-哈站-道外十八道街   2线绿色腰线 从道里银行-道外十八道街,感谢老车迷提供资料,但根据老照片,那时还有“一曼车”在线运营),车轮和“成功号”一样完全遮挡,只有大灯,1987年哈尔滨取消有轨电车后全部报废。 

哈尔滨窄轨1000,红白涂装
哈尔滨窄轨1000,绿白涂装


长春批次具体上线时间不详,大概也是5,60年代,共9辆左右(401、402、403、405~410?),两端车门有弧度,五扇前窗,长方形侧窗,侧窗外装有栏杆,无线路幕,线路牌钉在车前右上方,两端车灯改为双大灯(车前正中无灯),部分车辆保留正中大灯。弓子初始配置不详(应该也是菱形弓),目前老照片均显示为短粗拍子弓,车内状况不详。

长春版1000分布于原52、原53、54,约90年代末报废,是否改过涂装不详,目前能找到的长春版1000老照片都是上黄下绿中间一抹红的涂装。

长春1000,402号车,正中有大灯
长春1000,410号车,正中无大灯

还是录下了长春1000的运行的



关于DL1000,主要有三个谜团,一是“成功号”的去向,2001年年底仍存活的1001究竟是不是“成功号”改造过来的?

同样,资料较少的特殊车辆1028也是个谜,从照片上看这辆车窗外有栏杆,车门上方玻璃为椭圆形,车轮被遮挡,也可以自成一家,后期貌似也经过改造与其余驾驶室三扇前窗的车辆统一,97年初老外来连录制的影像中有出镜,涂装为关公京剧脸谱。

后来的1001,与“成功号”大不一样  豪门内衣广告
谜之车辆1028

二是防滑车,约90年代末就已经有车辆开始被改造用于冬运期间往轨道上撒沙子防止车轮打滑,但防滑车具体数量不详,原五一路客运站(解放广场)直到04年都有1000防滑车,抹去自编号,民主广场情况不详。 


细看这张图照片,解放广场这时还有两辆1000,其中一辆还是80年代的涂装
谜之防滑车,看形制是1027、1029~1032中的一个
最后发挥余热担任防滑的1017?
抹掉广告之前的运营状态

第三,是否有1000被改造成97版“猪鼻子”2000,普遍认为是有,此谜团也涉及到“猪鼻子”2000的来源与数量问题,大约改造了17,8辆。 


连城35辆1000,除去1035报废于1989年,1007带着80年代涂装报废,其余车辆均运营至90年代末陆续下线,在解放广场、民主广场报废,1001大概运营至2002年,防滑车辆于04年退役。

还是要参看这段纪录片,01年的最后一天1001仍在运营,带着豪门内衣的广告。

某辆报废1000,1019?
报废车辆内部


我们一家都与DL1000有过邂逅,家母从怀我之前到我出生(1988~1991期间)为止都在医科大学(时大连医学院)旧址(原星海三站、现医大二院)读研,离202非常近,或多或少应有坐过在202运行的1000,不过家母对此印象不深,从她那里无法得到更多细节,只能靠脑补。我出生后(91年之后)家母被分配到石化医院(现大医二院钻石湾园区)工作,她从此与有轨电车再无联系。 

家母的准确来连时间是1988年,就透个底,家母的本科是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读的,毕业后至88年之间的空白大概是和家父相遇了。 88年正好是哈尔滨有轨电车取消后不久,可谓完美衔接,如果她在哈尔滨期间去过果戈里大街和秋林公司一带,那她必然见过或坐过哈尔滨版的DL1000,这渊源可太深了,具体细节还是需要脑补。

要说与1000最有缘分的,还是家父,家父来连后,长期在位于东关街的市二院工作,我家在甘井子四十二库居住时我还没开始记事并不知道家父的通勤方式,也没机会跟他去单位,直到1994年搬到泡崖新村。 那时家父如果不坐班车,一般都是在家门口坐原611(现35)到兴工街换乘201(老3路离我家较远,但家父偶尔好像也会去坐),他甚至有可能连那时在201的3000都坐过。 

家父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本科就读于唐山煤矿医学院,见证过唐山的灾后重建。毕业后被分配到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某煤矿(很长一段时间里家母都在调侃家父挖过煤,其实是矿地医生)家父和家母是在大庆相遇的。家父好像也去过哈尔滨,见过哈市有轨电车。家母由于上山下乡参加高考晚一年,从内蒙古来到哈尔滨,先于家父来连。

我在上幼儿园期间是跟着家母一起坐石油的班车,从幼儿园毕业到上小学的这段时间(96~98)就主要跟着家父一起坐车了,所以才能有幸坐上DL1000。 


我印象中1000在90年代末配备两名乘务员,一个负责反向的驾驶室,一个负责开关中门(7,80年代连城有轨电车反向驾驶室一般是空着的,乘客可以随意出入)。 那时兴工街201段基本是1000的天下,以广告车为主,给我留下印象较深的有豪门内衣、三枪内衣、怪酒这三种全身广告,还有一些零散的贴在蓝白涂装车身上的“膏药”广告,松下电器之类的。 

90年代末的东关街,还是一派欣欣向荣,不像后来乃至现在那样破败,市场街原名西岗市场,201电脑报站器站名会念2遍,故印象深刻。 

1021,怪酒广告

由于我有段时间体弱多病,总要在二院挂水甚至过夜(当然不是在普通病房,我作为医师家属被安排在家父值夜班时的卧室,有时8楼有时9楼),很多时候都是听着远处电车的声音入睡的。 414开通以后,家父就开始在泡崖市场上车,直接到北岗桥,然后步行上班,他与有轨电车的联系也到此为止了。


DL1000横跨半个世纪,寿命仅次于3000,且最终产量高于3000,是当之无愧的“二当家”,可惜大连自己没有留存一辆妥善保管。


东三省有轨电车回眸(五)“二当家”DL1000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