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经验分享】以学英语为例,如何上手一门新技能?

2023-07-16 09:07 作者:Hannibal-94  | 我要投稿

最近观察到有些朋友在学英语上遇到困难,比如说学生需要参加考试,但模拟考的分数不够理想,担心考试失利;上班族需要在工作中应用英语,但听说读写磕磕绊绊,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可能面试关都过不了;日常生活中,出境旅行不会讲、不会读,需要借助翻译工具……

英语很难吗?

难,也不难。就像世间的各种技能,需要投入时间精力去刻意练习。


我依稀记得,我似乎十几年前从高中开始,就不太为英语发愁——水平不算高,但绝对够用。英语高考135分(广东当时的满分是150分),六级裸考425分(这个就一般般了),日常的英语文章都可以直接阅读并准确理解,与外国人也可以用英语流利交流。

如果说在这过程中,我做对了什么,那应该是这么几点:

1、目标修正。

目标不是能考多少分,不是能背下来多少个单词,而是尝试看懂每一篇文章、听懂每一段对话,如新闻报道、日常生活、大众科普;难度更高点,可以是输出多少篇英语文章、或者多少段英语视频,获取受众的反馈,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读写能力。

我给自己设置这个目标,主要是因为暂时无考级考证的需要,不追求分数,只追求自己对听说读写上的迁移应用。这个目标以应用为目的,以结果为导向,且相对明确可量化——比如上个月看N篇文章,20%需要借助翻译工具,这个月再看N篇文章,只有10%需要用工具。这个目标可以让我知道自己的进展,并按照水平一步步加大难度,类似体能训练学中通过“渐进超负荷(progressive overload)”实现运动水平增长。

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错题或不足可以记录下来,加以修正;遇到未知的知识,查阅工具后与现有的知识体系建立关联,也就扩大了知识体系,且这个知识体系内的知识点之间是有逻辑脉络的,是体系化的,更容易记忆、更容易运用,而非孤立静止、纯靠死记硬背的“哑巴英语”。

按照刻意练习的准则,学习新技能的目标必须是清晰可执行,模糊的目标只会让自己疑惑乃至因无所适从而焦虑,无法完成。如果是以考xx分为目标,则不够明确,无从着手,会像无头苍蝇叮不到无缝的蛋,需要拆解到最小颗粒度,比如分析自己过往一段时间的试题,哪些方面的失分比较多,针对性去提升;如果以背xx个单词为目标——我就想问下,这种目标对你考试/实际应用的影响能有多大?想必在学中文时,学会背成语跟写文章也有很大差别吧,前者只需要理解单点或局部的关联,后者需要构建叙事逻辑、串联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还要应用一定的语言艺术保证他人能看懂。

2、保持专注。

就像体能训练学中一直强调“周期”,将运动员的训练计划拆解为大、中、小周期去执行,以实现最终的运动表现提升,任何新技能的习得也需要有这么一个计划,并在执行过程中保持专注。

“大周期”,通常以季或年为周期,需要保持目标的专注。目标根据不同阶段的需要去制定,初学者重在打基础(理解单词、语法、句式),进阶者重在实战(系统性输入、系统性输出)。很多人会在执行学习计划时,周一定了目标,周二开始执行,周三就开始怀疑:“诶,这篇文章我看不懂喔,是不是应该先别看文章,每天背100个单词?”每天背100个单词相比看懂1篇文章,数字上显得更大,确实能带来比较大的确定性和安全感,然后又开始在低水平学习上打转,最终徒劳无功。这里的专注,讲的就是保持对目标的专注,对计划的专注,stick to the plan,否则折腾来折腾去最终还是徒劳无功,无法建立起新技能。(注:这里不是反对背单词,而是反对死记硬背,单词要学,但是目标是要掌握词根、音标等基本功,理解各类词汇的用法,做到触类旁通)

“中周期”,通常以月为周期,需要专注培养练习的习惯,并保持这个习惯,也就是所谓的“1万小时定律”、“21天养成好习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你更高效的掌握新技能。比如我高中用了大概两周的时间,让自己可以早上5点起来学习;比如我会有一个“情景模拟”的学习习惯,在生活中联想到某个场景后,会假设自己遇到这个场景会如何用英语表达,比如要介绍自己的家乡,比如要讲解力量训练计划,比如要在外网上跟1450对线,然后再在脑里复盘下这么表达会不会有偏差。经年累月,脑海中已经建立起一个随取随用的兵器库,可以按照不同场景的需要进行快速输出。

“小周期”,通常以周为周期,需要专注在每次的学习。说直白点,每次学习都要专注,这里的专注,①指专注地学习不分神,②指积极主动地进行联想和运用,将新知识“缝合”在旧知识体系上,让大脑建立新的突触,巩固为新技能。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是伴生的,两者缺一不可;实践也是一种学习,且可能是最高级的学习,“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③还指每次要对某一个课题进行集中、反复的突破,每次练习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比如今天我就不做别的,从句没有掌握,我就看看错题,分析原因,只练习从句的各类用法,直至今天能连续把试题都做对。

3、保持输出、并获取反馈。

不能输出的知识就是不是有用的知识。正所谓“教学相长”,假使你能够给别人讲清楚一个知识点、甚至对方拿去实践可以成功复现,那这个知识点可以说是相当牢固且实用。

像巴西柔术大师John Danaher,就史无前例地将巴西柔术总结成“将对手拖入地面→过腿→抢优势位置→降服”的四步系统,并教授给他人,培养出GSP、Gordon Ryan等格斗传奇。我大学时也试过用英语给留学生讲解土耳其起立等相对复杂的健身动作,对方听懂了学会了,我也从对方的反馈里知道自己对这个动作的理解还有什么要提升的(比如如何从仰卧位转胯发力、如何从半跪位站起)。

下次学习,与其被动听讲、做题,不如试下:①不要事无巨细地做笔记,只记录要点;②用自己的语言,“翻译”一遍这些知识点,形成可以make sense的逻辑,并与实际应用场景建立联系;③将这个逻辑和应用,讲给你的“导师”(给你传授这个知识点的人)、“素人”(没听说过这个知识点的人)听,看看他们有什么反馈,比如指出不足、提出疑问;④根据反馈调整,返回至③,循环直至没有新的问题。

比如,与其提问“为什么摔跤的基本功里要包含各种滚翻”,不如反问“为什么摔跤的基本功里要包含各种滚翻?我理解是不是因为要模拟在各种体位下被人take down后,需要学会收下巴避免头砸到地面、身体团成团且手拍地来卸力?”这样教练会回答你:“不止如此,还要养成用上背、前臂等面积较大的位置来受力的习惯,避免手腕等小关节受伤。”

你也就学会了,并在接下来学习新知识时可以快速理解其目的。

4、保持难度。

不要永远在新手村打转,当你能连续2-3次完成学习任务,就开始加大难度,比如从看短篇小说进阶到看长篇小说、从写短文进阶到写长文。让自己的effort始终保持在80-90%,适时加大难度,昼夜精进。

当然也不要作死一下子挑战地狱难度,学不到东西,还容易受挫而丧失学习热情。


上述也就是《刻意练习》所强调的目标清晰、专注投入、及时反馈、难易匹配。以英语为突破、养成学习习惯后,以后再上手新的技能也就不会那么难了。


【经验分享】以学英语为例,如何上手一门新技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