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博的国学课2不是你一个人在学

具体内容放在我的首页动态介绍了

孔子出生于恶劣复杂的时代里,他早年的生活是很苦的,因为他的观念和当时的很多人不同,所以即使多次路过家乡而不停留,只想宣扬自己的思想。
孔子40岁开始收弟子,曾经和鲁昭公到齐国避难,50岁时定公任命孔子为中都宰,后做到司空,再升为大司寇。
在孔子带弟子周游列国的路上,发生了很多的故事,这些故事都能反映出孔子“仁”的思想。
有次,孔子带着72个学生外出讲学,但讲学本来就是一件苦差事,所以当时他们73个人的生活都成了问题。
一路上,有人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所以给他们吃住,也有的地方不喜欢他们,这时候他们就只能住破庙吃讨来的米饭。
一天,他们来到一个地方,这里的人不欢迎他们,于是他们只能住破庙,但吃得就艰难了,最后孔子也饿得受不住了,就叫口才好的子路外出讨回来了一点米。
有了米之后,孔子看着一点点的米,无奈让颜回拿去煮粥,实在是因为米太少而人太多了。
没想到,颜回在煮粥时发生了一件让人误会的事。
那就是破庙太久没住人,颜回在刚打开锅盖时,屋顶上的灰尘掉了下来。
颜回很着急,他想了一下,于是把脏了的那部分粥捞出来,自己先吃掉了,而剩下的干净的粥则分成72份给大家喝。
殊不知,颜回的这个举动被辛苦讨米的子路看到了,他还跑去告诉了孔子。
孔子表示相信自己的弟子,于是在喝粥前,孔子对大家说:“这碗粥来之不易,大家在吃粥之前先要想一想,今天有没有做过错事?谁做过错事就讲出来,否则吃了这碗粥是要积食的。”
颜回听了这话,便把自己先喝粥的事情说出来,并表示自己这样做不知道有没有做错。
孔子听完整件事之后,心里很欣慰,他安慰颜回说:“你这件不是错事,你做得很好!”
而子路听完之后,悔恨不已,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他郑重地对颜回道歉了。
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孔子在教导弟子的事情上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这也是他“仁”的思想的体现。
《西南联大国学课》是《西南联大通识课》的其中一册,除此以外,还有《西南联大文学课》,《西南联大国史课》,《西南联大哲学课》,《西南联大文化课》,《西南联大诗词课》 等。
每每提及西南联大,总是让人肃然起敬。
那是个国破家亡、民族颠沛流离却依然大师频出的时代,敬佩那些在乱世之中挺起中国文化脊梁的铮铮铁骨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