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新与旧的碰撞

2023-07-10 15:24 作者:薇宝永远都是宝  | 我要投稿

鲁迅先生在香港青年会讲时发表了《老调子已经唱完》的演讲,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话题,却展现当下社会的现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处模式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而人的思想观念也就在这样的忽悠中被洗刷成模具标准,程序设计的固化就是下一步的工作准备。 大先生说道:凡是老的,旧的,实在倒不如高高兴兴的死去的好。因为生与死的矛盾其实是岁月催人老的过程,人终究要面对,或者说每个人实际上都非死不可,所以没有什么可怀念,可害怕的。 旧的文艺结束,还是会产生新的声音,变化的环境总会提供新的能量,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默认的规律。但是,在中国似乎常常是“特别国情”:旧的思想总是在被宣扬,老调子还是在不断重唱,甚至原本隐藏的弊端在延续后会给社会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 补救与觉悟之下,学来的新与存在的旧如何碰撞出新的火花,这一切的趋势又该是如何发展?沉默的历史早就告诉了答案。 民族同化,其本身是一种文化同化。元朝的蒙古人和清朝的满族人就深刻体现了同化现象,看起来中国似乎具备这样的本领,但外族这么容易被征服吗?好像也没那么容易,眼观世界远比想象中要复杂的多。鲁迅先生认为:“我们为什么能够同化蒙古人和满洲人呢?是因为他们的文化比我们低得多,倘使别人的文化和我们相比或更进步,那结果便要大不相同了,他们倘比我们更聪明,这时候,我们不但不能同化他们,反要被他们利用了我们的腐败文化,来治理我们这腐败民族。他们对于中国人,是毫不爱惜的,当然任凭你腐败下去。现在听说又很有别国人在尊重中国的旧文化了,哪里是真的尊重呢?不过是利用!” 直到这里我才明白改革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社会发展层面没有所谓的万金油,永远需要注入新的力量用以转变颓势,迈出新的步伐。 优秀的文化会让整个社会充满希望而不是颓丧,不会让人心惶惶,恐惧不安,更不会让年轻人望而却步,选择躺平,所有的问题只能在新旧的碰撞中慢慢解决。 我想那些唱着老调子的白胡子学究和待在象牙塔里的专家一样,喋喋不休的输出高帽子学者的智慧,然而这种高调的智慧只不过给可笑的事实泼上一盆脏水,所有的真相早已经不重要了。 社会的冷漠在于“人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对于苦难的拒绝,对假面幸福的追寻,对底层人的蔑视,对自私的苟安,对他人的冷淡,对财富的渴求,对责任的淡化,……,生而为人,需要背负的是自私的理性,腐败只不过是扭曲风气下的一种结果,而他和她和它都无与我无关,直到灾难降临。 新旧交替换来的是不同观念的转变,万变不离其宗的因,终究回应来命中注定的果,现实总是无力改变,而我却也成为无能之辈。 风景很美,但事实破碎!

新与旧的碰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