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杨九郎:回去练练普通话

2021-03-06 13:23 作者:修者竹也  | 我要投稿

看完杨九郎的招生直播,不知道有多少朋友陷入怀疑:我说的普通话到底是不是普通话?😂

杨九郎说的普通话在曲艺行业流行已久。

张寿臣说:“我们相声演员有一个根本条件,就是北京人,因为我们说的是普通话。”

1946年言慧珠被评选为平剧(京剧)皇后时,发表了一段感言,听起来甜美又俏皮。

叶广芩的《采桑子》里面这样说:“我们家孩子说的是官话,这也是有来头儿的。在康熙年间皇上就要求所有官员必须说官话,宗室子弟也都是要讲官话的。当年金家的老祖母领着孩子们进宫给皇太后请安,也得讲官话,绝不能带进市井的京片子味儿。在宫里,皇后太妃们讲话用的也是近乎官话的京腔,只有太监才用纯北京话说话。看一个人家儿有没有身份,从说话就能听出来。”“我们家是老北京人,却至今无人能将北京那一口京油子的话学到嘴,我们的话一听就能听出是北京话,而又绝非一般的贫北京、油北京,更非今日的痞北京。”

《采桑子 谁翻乐府凄凉曲》

直播刚开始的杨九郎十分开心:“其实我的卡非常好拿,我的卡特别好拿。”

嗯,真好拿,有小一半的人都没拿到。

先说这个普通话,其实杨九郎考核的不仅仅是“普通话好不好”,更多地考核的是“你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普通话有问题并且有意识地扳”。

普通话有口音不是问题,不知道自己的普通话有口音才是问题。

不知道自己的普通话有问题,说明听相声听得不够。

听相声听得不够,说明不努力。

不努力,说明不爱相声。

都不爱相声了,你冲什么来的?名?利?这种考生招进来,那就是浪费资源。

那位温州考生普通话也不标准,但是杨九郎看到他能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在努力地纠正,肯定了他对相声的热爱。在知道他被栾队收了卡的前提下,杨九郎依然执着地要和栾队沟通,希望能再给考生一次机会。

杨九郎的标准其实只有一条,就是爱相声。但凡爱相声,就不可能不听相声。但凡听相声,就不可能答不上来听力题!


面试直播里,杨九郎有两次明显的不高兴,第一次是未成年人休学备考,第二次是从业者听力交白卷。

未成年人停学备考,杨九郎很不满意。

退学说相声对这个孩子来说是不是好暂且搁一边,退学说相声对相声来说,必然是没有好处。

相声是什么?用杨鹤通的话说,相声是口头文学,把文本写出来,它是一篇很通顺的文章,它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相声的铺平垫稳,对应的是故事的起承转合。

相声的张扬个性,对应的是故事的讲述风格。

相声的肉中噱,对应的是故事里由人物性格引发的矛盾,从而产生的包袱。

相声不是耍嘴皮子,相声不是背了文本就能演,相声的根本是演员吃透了这个故事,并且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出来。

没有文化,就不可能吃透故事,后面的一切都白搭。

我们看《金牌喜剧班》,导师的点评也都分两块,一块是剧本,一块是表演。

没有文化,就理解不了剧本,更谈不上消化剧本、创作剧本、演绎剧本。

没有文化,也理解不了人物,更谈不上感知人物、分析人物、塑造人物。


不管是昨晚,还是之前的节目,壮壮都表达过这个观点:基本功是重要,但是没有大众想象的那么重要。

起码,说学逗唱没重要到需要童子功。用壮壮的话,那都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训练的。

更重要的基本功,昨晚壮壮也说了,前晚主任也说了:“为什么我们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就是在台上,我们要组织语言。你的学习跟不上,我们组织语言的能力就会差一些。”“为什么叫口头文学呢?我们要有强大的语言组织能力,要有文字驾驭能力。”


杨九郎的爱相声,不是想着要从相声中得到什么,而是想着要为相声做些什么。

这个孩子的家长说孩子真的爱相声,也许他是真心这么觉得,但是这个“爱”不够杨九郎的标准。

杨鹤通:“我认为你要是想学好相声,就应该边上学边学相声,你可能说那我学不过来,那说明孩子,你还不够爱。”

杨鹤通的这一句直指核心:你以为的爱不是爱。

这孩子说自己已经疯魔,他想表达自己很努力,然后杨九郎教他怎么学磨蔓,潜台词也就一句:你以为的努力也不是努力。

真正努力的人不会显摆自己努力的过程,他们只畏惧不努力的结果。


至于后面家长出境,我不想评价。“不想评价”这四个字,代表了很多句脏话。


爱不是真爱,努力不是真努力,所以结果就是假结果。

更别说还有那爱都不爱、努力都不努力的,还特么是个从业者!

以前老郭和壮壮都说过“别人都知道你相声这行好蒙”,问题是,这也太好蒙了!

这一位,居然已经上台表演四年了!四年,难道他都不学习的吗?

杨九郎的愤怒,并不在于个体,不在于这个人的人性是多次业务是多烂,杨九郎愤怒的是:这样的人也能自称从业者,相声的从业环境到底多烂?

杨九郎:回去练练普通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