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超单身生活是什么?

2023-06-15 14:31 作者:meiwanlanjun  | 我要投稿

婚姻是人生大事,但年轻人不想结、不敢结、也结不起。据民政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结婚人数仅683.3万对,创37年新低,连续九年下滑。这是为什么呢?年轻人怎么就不愿意结婚了呢?我是一方,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适婚人口减少了。从2013年开始,结婚人数就一路走低,而2013年正好是八零后大量进入婚姻市场的时候。相比之下,九零后和零零后的人口规模就小多了。而且现在的年轻人结婚越来越晚了。据说,有些地方的平均初婚年龄都超过了30岁,比法定结婚年龄晚了好几年。适婚人群越来越少,结婚人数自然也就越来越少。如果这样下去,我们的出生率会更低,人口会更老。

其次,男女比例失衡了。现在中国的男女比例是多少呢?是105.7 : 100,其中零零后的性别比最高,达到了116 : 100。也就是说,在每100个女孩子里面,就有116个男孩子。如果按照一夫一妻制来算,每116个男孩子里面就有16个找不到对象。根据七普数据,全国男性比女性多了3000多万,这些多出来的男性都集中在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等群体。他们要怎么找对象呢?难道要靠进口吗?所以在中国的婚恋市场上,女方占据了主导地位。对于一些女方来说,这是一种谈婚论嫁的优势;而对于许多男方家庭来说,则是一个沉重的压力。在彩礼内卷的环境下,女方可能会因为彩礼而放弃真爱;男方则可能因为彩礼而放弃婚姻。既然上车票那么贵了,当然买票的人也就少了。

再次,婚姻成本太高了。在传统社会,婚姻还寄托着繁衍生息、传宗接代的意义;但在现代社会,一切都要算成本。为什么年轻人不想结婚?因为结婚太贵了。结婚不仅要考虑住房、教育、生育、养育等物质成本,还要考虑时间、精力以及放弃单身自由带来的机会成本。先不说彩礼这个婚姻的第一道门槛,就是房子这个婚姻的第二道门槛,也让无数人望而却步。虽然结婚不一定是为了生孩子,但不生孩子,许多人也不会选择组建家庭。一旦决定生孩子,围绕着孩子而产生的各种花销就是无底洞。根据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显示,中国零至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几乎是世界最高的。

最后,单身社会太诱惑了。在日本有一种叫做超单身社会的现象,这个社会里很多年轻人对婚姻和生育没有兴趣,甚至对性也没有兴趣,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兴趣爱好,享受自由自在的单身生活。他们被称为三不主义,不结婚、不生娃、不买房。

我们国家虽然没有像日本那样严重,但是也有很多年轻人选择单身。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我国现在有1.25亿个亿人户,占到了全国家庭的1/4,这个数字有没有吓到你?要知道,十年之前,这个数只有5800多万户。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现在的年轻人愤青现象非常普遍,他们几乎很少跟老家的亲戚来往,也不怎么跟家里人联系。很多年轻人持着这样一种心态:既然结婚那么辛苦,我为什么还要结呢?既然生孩子、养孩子那么痛苦,我为什么还要生呢?既然我自己都活得那么痛苦,为什么还要把孩子生出来受罪呢?所以说,年轻人不结婚并不是因为想逃避,而是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理智选择。一旦年轻人都变得理智,我们有可能会进入超单身社会。

超单身社会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未婚人口比例超过50%的情况。日本不仅是全球老龄化率最高的国家,也是单身人口占比最高的地方。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推算,预计到2040年,日本成年人中单身比例将高达47%,几乎占了半壁江山。那我们中国现在有多少单身人口了呢?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中国的未婚人口比例为36.9%,大概就是5亿人左右,比2010年增加了4.6个百分点。如果按照这种趋势持续发展下去,中国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进入超单身社会。

所以我们现在正在适应一个新的社会形态,一个以单身为主流的社会形态。在这个社会形态中,不婚族已经不再是异类,而成为了主流,慢慢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目前我国25岁到35岁的人口大概是2.2亿人,而在这个年龄段里,未婚的单身人群就有1.7亿左右。也就是说,在25到35岁的适婚年龄人群中,有75%的人目前是单身状态,他们中有些人可能还在寻找合适的结婚对象,有些人可能已经放弃了寻找,有些人可能压根就没想过要找。不找的理由很多,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享受着单身带来的自由和独立。

为什么我们会走向这样一个单身的时代,这背后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呢?原因很简单,就是经济的发展。当人类社会诞生了钱这种一般等价物之后,就会产生社会分工,而这种分工随着时代变迁越来越细分,直到工业革命后逐渐达到顶峰。以前,一个人或是一个家庭最需要的就是自力更生的能力,你得会种地、会放牧、会打猎、会做饭,会制造简单的工具和住所。你需要寻找优质的伴侣来哺育下一代,以此来壮大你的族群,抵抗别的族群的入侵,确保自己的基因得以传承。


然而,在现代社会,你甚至只要会每天打螺丝,就可以换取报酬用来生活,因为生活所需要的其他技能和物资都是由参与其他社会分工的人来为你完成的。有人专门种地,有人专门做房子,有人专门做饭,有人专门送外卖,甚至为你打扫卫生等等。也就是说,只要你有钱,你就不再需要依靠家庭或者配偶来满足你的生活需求。你可以自由地选择你想要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方式,不受任何人的干涉和束缚,不用为了别人而牺牲或者妥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其实是一种社会进步,但是也会带来一些影响。

当然,有些人可能会说,不结婚、没有孩子、没有家庭,那还有什么意义呢?以后养老怎么办?如果大家都这样,那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怎么办呢?即使很多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很难去改变它,因为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是集体选择的结果,你可以要求你自己结婚生娃、可以要求你家孩子结婚生娃、但是你不能要求社会上别的年轻人也结婚生娃。也就是说,你可以用道德去绑架个体选择,但绝不能阻挡整个社会发展趋势。照此发展下去,中国的未来将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和超单身化社会。它会带来一些影响,首先,会导致人口规模缩水和结构失衡。

大家都知道,2022年成为中国人口负增长元年,这意味着我们的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劳动力供给将减少,经济增长将放缓,而且人口结构也会变得不合理,老年人口和儿童人口的比重将增加,而中青年人口的比重将减少,这会造成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平衡和不可持续。其次,会导致经济循环的疲软和活力的缺失。


结婚和生育都是重要的消费场景,他们会带动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房地产、家居、汽车、教育、医疗等。不结婚了,买房结婚还有什么必要?不办一周的酒席谁来摆?那么多的空置房谁来接盘?学校的生源又从哪里找?生产的汽车又卖给谁?这可能应验了网友们的话,只要我躺得足够平,不结婚、不生娃、不内卷,资本就永远剥削不到我。但是如果这些产业的需求减少,就会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循环和活力,最终会影响到每个个体。再次,会导致财政负担加重和社会福利降低。不要觉得人口少了,每个人能分到的资源就变多了。

社会上的资源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均等分配,我们现在能享受到快捷的快递、外卖服务,都是得益于人口红利。一旦人口红利没了,将会出现养老金缺口扩大、医疗资源紧张、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福利水平。再往深了讲,它甚至会导致社会发展的滞后和文化传承的断层。

所以说,不结婚生娃这件事并不是一件小事,它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和未来。当然,我并不是要说服你们去结婚生娃,也不是鼓励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孩子。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无论是结婚还是单身,无论是生育还是不生育,都应该得到尊重和支持。但是我们应该正视结婚率下降带来的社会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来解决它们。我们也看到整治天价彩礼、降低住房、生育、养育、教育等成本、提高婚假产假天数等一系列举措都已在路上,但是效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超单身生活是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