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假后综合症:能学,但不想。

2023-02-06 00:26 作者:秃头研究所新传考研  | 我要投稿


◼️ 元宵节快乐/以及春节至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 但问题是,日历意义上的春节假期的确结束了,但心理意义上的假期却始终赖在你的身体里,久久不愿离去——具体表现为:依然每天都打不起精神做一些足够有价值的事情、依然沉迷于追剧或游戏、依然在家里过着有无忧虑的生活选择性的逃避着关于学习和未来的焦虑、不断地劝说自己等开学了再开始好好学习、劝说自己等出分了才能决定到底是准备复试还是直接找工作、试着做了简历投了几份无疾而终后就不愿意再继续、试着开始学习但每天有效学习时间不超过3小时、跟着读了一些书但学习状态大不如从前...


◼️ 总结来说一个问题:状态不对,很烦,不想学,学不下去。


◼️ 不止是23届复试、24届初试也是如此,甚至我和班班也是如此,我俩最近的对话无不在感慨今年的年实在是太早:这才刚刚二月初,寒冷尚未褪去,蜷缩的四肢和大脑还不想打开,却偏偏就要恢复到一切如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很痛苦,也很艰难:冷清的学习群、低靡的阅读量也都在反复地印证着这种痛苦。


◼️ 在这名义上假期的最后一天,我想用些闲聊的方式,和23届与24届的老婆们分别聊一聊,近期的安排,与未来的规划。



🧨
02/05/Sun.


亲爱的老婆们:
展信佳!

@TuTouSuo™️ 


如果把时间的长度拉到足够长,那么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之后你们再回过头来看2023年的1月到2月这段时间,或许就会更加深刻的感知到自己正处在一个微妙的人生十字路口中——这个十字路口完完全全由不确定性叠加在一起,但微妙之处恰恰在于,无数的不确定性将会在未来短短的一两个月内变成确定性,并且决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你的人生方向。


也许你正焦躁不安地等待着一个分数来决定你的人生,在假期短暂喘息之后,那个隐隐被淡化的焦虑再一次在夜深人静时开始生根发芽,你可能会反复地回忆你答过的题目,纠结那些原本信心十足的答案;你也可能在睡不着的夜里反复的刷新着求职信息、实习信息和二战信息,试图给自己计划一个看起来没有那么糟糕的planb以缓解无处安放的不确定性。


你时常会觉得被沉重的无力感包裹:因为你试图做些什么——试图看些书、试图写写简历、试图温习一下两个月前背的头昏脑胀的知识点,但又在每一次拿起书的时候不由自主的担忧:担忧自己做了无用功、担忧所有的准备最后不过是一场空欢喜。你确切地感觉到人生即将被一个分数划分成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而在这个分数落地、道路明晰之前,所有地尝试和努力中都掺杂着无法言语的摆烂:不想做,再等等吧。


还有你,也许你正一头扎进一个自己全然未知的领域,互联网上无数的经验贴、机构的信息、微博的留言、知乎的问答组成了一个巨大的信息黑洞,而你身在其中,甚至搞不清楚自己到底「要不要考、要考什么、为什么要考、考了能怎么样」这几个关键问题,只是跟着潮水的方向一股脑的开始了读书、打卡、学习。


但如果被问到“为什么这么选、为什么这么做”,或许你也只能说出几个模糊的关键词:“提升自己、竞争力、更好的学历、更大的平台、不知道要做什么工作、大家都在考。”


于是你时常自我怀疑:怀疑自己选择这个专业和考研这条道路是否正确、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学好这门已经被社会公认为内卷的学科——这种怀疑又会进一步激发更多的消极情绪:无由来的焦虑、被打乱了计划的烦躁、看到身边人优秀时控制不住的嫉妒、学习时无法静下心的崩溃:这些情绪大多数时候是可以被控制住的,但就是会有那么几个冒出头的瞬间,让你瞬间失去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也许不是展信佳,而是展信哭。


我们好像已经习惯了,在面对未知的时候,在面对自己迫切的、渴求的东西时,会最大限度的假以最坏地想象:考不上,一事无成,TA不爱我,我就是一个糟糕的人等等。


这时候,我作为一个你们人生的局外人,在我的有限经验和能提供的建议中,我其实并没有直接干预各位人生的资格——能做的也仅仅是以一个「安抚者」的角色,告诉你「你应该自己作出这些决定,但同时不要怕,这些决定或许不一定是最完美和最正确的,但一定不会像你想的那么糟糕」。


无论是2023届等待出分的老婆们,还是2024届正在初步了解新传和考研的新老婆们,一月和二月总是如此艰难:当我们带着对新一年的期待放过了烟花,求得了神佛,再一头撞回令人沮丧的现实中时,难免会陷入焦躁甚至逃避的情绪中——而此时此刻,为自己找到一丝「确定感」,和对未来方向的「把控感」或许是让脱轨的列车回到正轨的重要方法。




◼️ 写给2023的老婆们 

@TuTouSuo


考研结束之后大家的生活其实发生了蛮大的变化:有的人回归到了曾经摆烂的日常,也实现了考研中信誓旦旦要做赛博单向度人的誓言;有的人喜欢上了获取知识的快感,在考研培养的阅读习惯中读了书,也保持了思考的习惯;也有的人步履匆匆的走上了工作岗位,即使大多数的工作是如此不尽如人意,理想和现实的壁垒也几经碰撞,但几番实践积累下的一些小小的经验,也足以把学过的“新闻把关”和“新闻专业主义”换一种更现实化的诠释。


而春节结束之后,出分和复试就正式进入了倒计时:无论过去一个月的生活是丰富还是枯燥,很快大家都会再一次被「分数」聚拢在同一赛道中,感受同样的焦虑和不安。之前我给大家写过了「复试时间线」,在今年的复试时间线中,春节假期的结束也意味着复试前期准备的开始——但在这之前,需要大家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残酷的评估,即「自己是否有准备复试的必要」。


第一,如果认为自己的本次考试各个方面表现的都还凑合,不至于出现非常严重的滑铁卢,那么你可以从现在开始积极的准备复试。


主要准备内容如下:一份合格的、适合复试的简历、重新开始温习初试时的名词解释和专题笔记找回曾经的记忆、把以前的默默背书的方式转变为给自己讲解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专题的方式(为复试面试做准备,下周推送详细介绍)、开始进行一些英语口语练习(主要包括英文自我介绍的撰写和练习、一些简单的日常问答的介绍和练习,依然会以推送形式介绍)。到2月21日正式出分前做这些准备就足够了,在准备的过程中即使存在三天摸鱼两天晒网的情况也没有关系,不用对自己过于苛待,从往年的情况来看,80%左右的姐妹都是在出成绩之后才正式恢复学习状态的。

第二,如果你对自己的本次的考试并不自信,觉得自己有可能会考不上的话,那么那段时间你其实不需要做太多的复试准备工作,而是需要想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1、如果最终的成绩并不理想,但依然有调剂的可能性,那么你是否愿意去一个可能比较偏僻、发展空间和潜力较小的地区和院校读书(因为正式开始调剂时留给大家的时间并不多,而这个问题最好是和父母一起商量决定,因此这个阶段就可以结合往年的调剂情况和调剂院校,进行一些综合性的考虑);


2、如果最终成绩并不理想,是否有继续考研的准备(这个问题也需要非常非常全面的思考,因为每年都有很多姐妹在出成绩之后因为不甘心和情绪上头,冲动地做出了二战的决定,希望大家还是能更冷静地考虑);


3、个人建议现阶段可以试着去找一些相关的实习甚至直接参加春招,根据往年很多姐妹的经验反馈,大多数人是能够一边实习一边准备复试,因此即使最后分数很不错可以参加复试甚至被录取,实习都不会耽误复试进度,并且可能是复试时的加分项。等复试结束再去找实习,原本那些高分上岸的姐妹就会成为你的竞争对手,竞争压力会更大。

第三,如果你基本知道本次考试无望上岸,无论是自己没有用心准备,还是因为生病等缘故发挥的不够理想甚至没能参加完全部考试,那么这个阶段于你来说就是调整自己、再次出发的重要时刻。


你要想清楚是否二战,即使决定二战,我个人也建议不要过早地开始复习,可以先实习或者先试着工作一段时间,给自己一个合适的缓冲期,再做决定;以及你也要想清楚,自己是否还要继续考新传,毕竟新传在应试层面上绝对算不上友好,但在实践层面上机遇还是非常广阔:所以如果不是出于特定的学术情结,适当的放弃考试、或者是选择其他人文社科专业,也不失为一个方法。

以上是写给2023复试老婆们的一些建议,在接下来到出成绩的两周时间里,我会安排2-3篇关于复试准备的相关推送、安排一次工作和实习相关的推送、在明天(周一)晚上以及后面的至少三个晚上进行三次直播,和大家系统的聊一聊复试、工作、选择等各种话题。

秃头所的复试班会在2月21日出分后的第二天,2月22日上线,课程包含复试所需要的全部简历制作技巧与一对一修改、自我介绍、自荐信、研究计划书、主题演讲、英文复试与准备、为复试打造的基础知识和热点知识串讲以及班班和花花的一对一模拟面试。

◼️ 写给2024的老婆们 @TuTouSuo


2024的老婆们是新老婆,或许我们现在还没有那么的熟悉,但只要你坚持在每晚零点点开秃头所,你努力我努力,我们很快就会熟络起来——但在熟络之前,我想先和大家聊一个「选择」的问题。


昨天有一位24的姐妹和我打了一通长电话,电话那头她向我抛出了三个专业:法硕、新传、哲学,在本科是经济学跨考的背景下,她问我她应该如何进行专业选择。


我想这或许是一个共性问题。


选择考研的目的大致是相通的,就像我前文提到的:提升、深造、竞争、逃避、跟风等等,而在此逻辑下选择「新传」的原因一般包括「对专业有热爱有理想、跨考门槛低、不用考数学、就业面比较广阔、职业方向比较有趣」等等——这些理由无论是理想主义的还是实用主义的,都是说的通的,也都是恰当的。


综合而言,选择考研和选择一个专业你其实只需要综合两个方面,即个人兴趣和工作就业前景。而在这两个视角下,个人兴趣的占比可以大于工作就业前景,因为以兴趣为主导,可以发掘出学科和专业更多的可能性,也可以进一步的激发出创造、探索和实践的动力。


所以我在电话中问了姐妹几个问题:


我将来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是因为什么选择了这个学科?

这个原因此刻还能说服我吗?

我喜欢我正在学的东西吗?

我能够为它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吗?


2024届的老婆们,你看到这篇推送就已经意味着你选择了新传,但在未来可能会诞生怀疑的每一个瞬间,确切的回答这些问题,都能给予以一份继续坚持下去的确定感,告诉自己:坚持下去,这是我的选择。


2023届的老婆们,或许这些问题的答案已经在你们的心中百转千回了很多遍,但在这个充满着不确定性的十字路口,你也可以再问一遍自己——这样,到底是去实习、还是二战、还是积极的准备复试,答案或许就呼之欲出了。


⛄️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2024/TuTouSuo」


追逐自我/畅意自由

保持灵魂对Freedom的渴望


「2023/TuTouSuo」

つ♡⊂


将书籍与宇宙一同

随身携带


🐼🐡


假后综合症:能学,但不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