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奥斯卡,变酸了?【杰视帮】

2021-03-20 14:18 作者:杰视帮设计  | 我要投稿

设计师是一个职业病尤为严重的群体。

尤其是在看电影方面。

普通人看一部电影,看题材、看剧情、看主演;

电影人看一部电影,看拍摄、看结构、看叙事;

饭圈人看一部电影,看自家的哥哥或弟弟;

设计师看一部电影,看宣传海报、看预热海报、看系列海报、看人物海报、看联名海报、看主视觉海报...

比如,第93届奥斯卡金像奖将于当地时间4月25日在洛杉矶杜比剧院举行。

作为设计师,第一反应是什么?

奥斯卡小金人又要出新海报了!

而今年的奥斯卡,更是不负众望,出了一麻袋的海报!

光是主视觉设计,就出了5款不同配色的海报。


而这一系列主视觉海报,又是由7位顶级艺术家创作的7张艺术海报共同组成!

波普、拼贴、蒸汽波、液态金属...来感受一下顶尖艺术家对命题作文的理解与诠释。

01 Magnus Voll Mathiassen


他的设计理念基于“电影和观众是相互影响的”,通过“乱而有序”的色块拼接形式设计,整体给人视觉上带来了冲击感。

02 Michelle Robinson

作者致敬了二十世纪2、30年代好莱坞黄金时代时电影院的圆形弧顶,并把它作为画面的主要灵感来源。

让”小金人“以黑色剪影的形式出现,尤其突出。

03 Petra Eriksson

“从现实世界逃到另一个世界,得以体验另一种生活”,这是这幅作品的创作灵感。

画面中的“小金人”以侧身的形象呈现,整体通过无规则的五彩的线条将小金人包裹,整个画面色彩亮丽却很沉稳,令人着迷。

04 Karan Singh

以“和谐”与“统一”作为设计灵感,设计师以丰富的色彩和抽象的图形融合在一起,共同组成奥斯卡小金人的形象。

05 Shawna X

设计师将小金人设计成五彩斑斓的形式,整幅画面充斥着各种明艳亮丽的颜色,但聚焦式的构图和线条又很好地将画面的视觉表现稳定下来,激发着观看者快乐与兴奋的情绪。

06 Temi Coker

作为一名尼日利亚裔美国人,他此次的作品也是为了向所有黑人电影行业相关的工作者表达敬意。


07 Victoria Villasana

作者大胆地以液态金属和拼贴画的形式,融入了“红黄蓝黑白”的毛线元素,将时尚与电影元素融合。


大家看完以后什么感受?

这一系列海报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这两幅:


是不是像最近特别流行的酸性设计?

这种本属于艺术设计的小众设计风格,最近两年却突然被搬到了大众眼前,专辑封面,画册封面,广告设计。

甚至在电商设计领域也开始有酸性设计的身影了。

到底什么是酸性设计?


是那种看一眼就很酸爽的设计吗?

酸性设计源于英文acid graphics,万能的百度翻译告诉我们,acid有别于味觉的酸(sour),是致幻剂LCD中的一种化学成分。

所以,酸性设计,诱发不止是我们酸溜溜的味觉,更是一种精神致幻的内在视觉呈现。

荷兰创意机构G2K的艺术总监Rudmer van Hulzen曾这样评价酸性设计:

挑战传统对美感和欲望的定义是酸性设计的核心。

酸性设计是对传统视觉美学的挑衅。

别给我说什么黄金螺旋、透视美学或者配色比例,酸性设计最诱人的地方就在于,他无视了一切设计规章制度,相信很多设计师第一次接触酸性设计就一个感受:

乱。

因为酸性设计的最大特征就是无序,失控的状态,通过传统的点线面元素打散与重组,在混乱中寻找秩序,酸性设计就是用破坏的方式挑战传统设计对美感的定义。

同时,酸性设计在色彩上可以用六个字高度概括:

五彩斑斓的黑。

黑色强大的吞噬性保证了复杂混乱的元素搭配在一起也不会让画面整体显得过于杂乱,很好地包容了这种反叛与混沌状态。

另外,在材质上应用上,酸性设计的偏好也相当明显:

玻璃,银色金属,镭射,渐变流体,霓虹。


这类材质自带一种低劣的未来感,可以很好地传递酸性设计的理念:

混乱的矛盾感。


虽然这种设计很酷,很有格调。但是,我并不是很推荐大家接触这种风格。

原因很简单,酸性设计和大众审美存在一定的隔阂,它是建立在我们对传统美学和设计有了一定基础上的反差性艺术。

而作为商业设计师,面对的甲方通常不是专业设计师,面对这样的非常规艺术他们或许脑海里只能蹦出两个字:

重做。

但如果大家对这类风格实在充满好奇,改天我们让杰克出来,给大家从技法角度再深入讲讲酸性设计。

奥斯卡,变酸了?【杰视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