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谈YM/YPM中哈克的前任首相(1)

2023-08-29 16:11 作者:纪南锦  | 我要投稿

此为个人主观想法,若有漏洞,欢迎指出。 文笔不好,请见谅 以下将“Yes, minister”简称为YM 将“Yes, prime minister”简称为YPM 将“哈克的前任首相”简称为首相 在YM和YPM两部作品中,首相并没有露面,他的许多决定大都在旁人的话语中体现,例如在计划废除行政事务部时,首相的高级政策顾问唐纳德·修斯就传达出首相的态度,即“Smiling on it”;内阁改组时,当时的内阁秘书阿诺德爵士,就曾和汉弗莱透露过,首相意图让自己的心腹替代哈克;在接受特别委员会的质询时,首相的特别政治顾问也“敲打”过哈克,使得哈克在最终关头反水,揭露了无法削减支出的原因,使得节约运动顺利开展。 虽然首相并未露面,但他的每一次出现,都会让局面出现前所未有的转变。在两部作品中,他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人物,所以我将按照首相出现的剧集顺序,联合前后,进行粗略解读。 在YM的第一集中,吉姆哈克在东伯明翰选区成功赢得了选票,为自己的政党大选的胜利提供了强大助力,而在首相任命时,却没有第一时间给予哈克内阁大臣的席位,首相的心理活动和情况可能如下: 哈克曾参加过反对首相的运动,支持另一个人与首相争夺领导权,首相难免记仇,心中不平,并且还可能因政见不合,给首相的政治工作平添许多阻力,但哈克在这次大选中有重要作用,不论是在政党内部,还是在媒体大众的眼中,他都理应获得一个内阁大臣的席位,如果不予任命,无论是在党内还是在媒体群众中都无法交代,自己还可能会被扣上公报私仇,苛待功臣的帽子,因此首相在犹豫,两相权衡,端详利弊。 两害相权取其轻,首相意识到给哈克内阁大臣席位是他必须做出的决定,既是因为哈克在大选中的突出作用,也是为了避免节外生枝,毕竟把人放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成为自己的下属,身在明处,总好过在暗处伺机报复。 “In Defeat, malice. In Victory, revenge.” 败则怀恨在心,胜则立即报复。 这是首相的座右铭,既然哈克成为内阁大臣,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无法更改,那么如果想对哈克进行一定程度的“报复”,那就只能从就职部门下手。 外交、内政、财政这些重要性排名前三的部门自然是首先排除,其次那些排位偏后、无足轻重的小部门也不能,会显得他薄待,前功尽弃。那么就只剩中间位次。挑来挑去,首相选定了行政事务部,一个责任划分不明确,规模庞大的部门,给予哈克权力的同时,也可以在未来丢给哈克那些部门之间不愿意接手的“烂摊子”。并且,哈克在影子内阁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农业大臣,对行政事务不甚了解,不仅短时间内做不出优秀的政绩,如果出现什么纰漏,首相还可以趁机抓住哈克的把柄,以此要挟。 其次,首相上台后,会有一次内阁改组,变动内阁大臣的席位,他可以借机逼迫哈克改变立场,加入自己的阵营,亦或者是用政绩平庸,不堪重任的理由,将哈克调去那些无足轻重的小部门,让自己的心腹借机取代哈克行政事务部大臣的位置,这样的方式,不仅除去了哈克这个眼中钉,而且名正言顺。 再者,行政事务部规模庞大,必定冗官现象严重,而且责任界定不明确,与其他部门的职能有相应重合,首相可能一直计划揭露政府浪费的真相,倡导节约,等上台政令颁布后,哈克的行政事务部就是首当其冲,到时联合其他部门,缩减行政事务部的规模,甚至废除行政事务部都有可能,那时哈克权力削弱,或是被贬到其他小部门,于首相而言,也就构不成什么威胁了。 思虑周全后,首相舒了口气,打通了吉姆哈克的电话…… 以上是就第一集中首相任命进行的小猜想,首相是政府首脑,每一项决定必是深思熟虑,这些也可能只是他想法的一小部分,如果大家有其他想法,也欢迎在评论区补充。 下一集不定期更新~

浅谈YM/YPM中哈克的前任首相(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