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设定 超元宇宙传说——“概念”设定
Megaversetale超元宇宙传说 世界观设定:
“概念”设定:
在这个世界观中,我提到过无数次“概念”这个词,它到底是什么?我可以用上万字来描述这个词所包含的东西,但在这里我只会做一个系统的解释。首先,举个例子,“苹果”就是一个“概念”,它指的是现实生活中名叫“苹果”的水果,这种水果我们也可以用“一种红色的水果”这个串文字来指代。再比如说“宇宙”,这是一个单独的“概念”,所以我们不能用“宇宙”来指代它内部包含的东西,但是可以用“宇宙包含的东西”这串文字来指代。所以说,只要是一个能用文字或者说信息指代的东西,都叫“概念”。“概念”这个词也是一个“概念”,它指代了一切能用文字和信息指代的东西,不仅包含了这个世界观里提到的一切,还有其他世界观中的一切,乃至现实世界中的一切。 “概念”总体分为两种,“有效概念”和“无效概念”。“有效概念”是有东西可指代的“概念”,不同的“有效概念”分为五种性质:“现实”性质(现实中存在,理论上也存在),咱们能看到的和一切已证实存在的“概念”都是这种性质;“幻想”性质(现实中不存在,但理论上存在),指的是科学家未发现、未证明,或人们想象的东西;“失效”性质(现实中存在,但理论上不存在),指的是“作者”创造世界观时想到但没添加进设定中的“概念”,或无法以任何方式证明其存在的“概念”;“不可思议”性质(现实中不存在,理论上也不存在),真正的不存在,“不可思议空间”就是这个性质,其他性质的“概念”无法以任何方式想到它们;“悖论”性质,除其他四种之外的性质,指的是“不可思议”性质的“概念”创造出的“现实”性质的“概念”,即存在会有悖论出现的“概念”,处于“存在”和“不存在”之间。 “无效概念”是没有东西可指代或没有任何一个人承认其存在的“概念”,控制了“无效概念”跟什么都没控制是一样的,很多人物看上去设定很强,实际上都是些“无效概念”,跟什么都没写是一样的。“无效概念”的定义、描述、其他与其同意义的“概念”、其衍生出的“概念”也都是“无效概念”。不同的“无效概念”分为两种:不存在型“无效概念”,指没有任何一个人承认其存在的“概念”;无指代型“无效概念”,指没有事物可指代的“概念”。 这里必须要提到一个新东西,❃(“超认知符号”或“超循环符号”),“作者”是创作世界观的人,而在维度空间尺度上,创造此空间的生物对于此空间内的生物就是“作者”。如果一个世界观内包含了超多个维度空间,那么这个世界观的“作者”就可以称为“无数作者的作者”,简称“作者1”。但这个“作者1”所在世界观的“作者”又是创造“无数作者1的作者”,简称“作者2”。以此类推,“作者∞”诞生了,这是一个套娃了无数次的“作者循环”,“无数个这样的循环”可以简称“循环1”,以此类推“循环∞”又诞生了,按照这样的方法把无数个“循环∞”套娃,“1循环∞”,无数个“1循环∞”套娃成“2循环∞”,以此类推就有了“∞循环∞”。既然这种套娃可以一直持续下去,为什么不设计一个意义上的头呢?就像数字没有头,则出现了∞,套娃没有头,那就设计一个头,❃诞生了。❃相当于一个被套娃了∞次的∞个循环套娃,是个无法再进行套娃的“数字”,也就是说,带有❃的套娃都是无实际意义的,并且无法代入到数学公式中,也无法用任何数学公式指代。∞在我们的宇宙中是最大的数字,但是宇宙有无限个,每个宇宙中的自然法则都有所不同,说不定就有一个宇宙中的最大数字在意义上比∞大,而❃恰恰就是这无限个宇宙的最大数字中最大的,就算有无限个宇宙,之后出现的任何宇宙中的最大数字也没有❃大,并且也都会被❃包含。虽然说这个❃无法被除它自己以外的任何东西包含,但不可否认的,它也是一个“概念”,也被“概念”这个“概念”包含了,不过这恰好符合了❃自己包含自己的性质。 由于生物的思想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把一个“概念”描述得越抽象,它所指代的东西就越多,反之,越细致包含的就越少,这也是为什么我不打算用很长的文字来描述这个词所包含的东西的原因。因为信息能指代一切,没有它不能指代的东西,因此“概念”包含一切,但这时候就有人要反驳了:既然没有不能被指代的东西,那么不存在东西中不就有了吗?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因为如果不被“概念”包含的东西只是简单的“不存在”而已,那么这个东西就可以用“不存在的东西”、“不被‘概念’包含的东西”、“非概念”这些信息来指代,因为有了这个特性,所以“概念”才得以真正意义上包含一切。“非概念”等的这些“概念”也不单单只是“不存在”,而是“不可存在”的“无效概念”,但“无效概念”依旧被“概念”包含。 根据设定,“概念”与概念有本质上的差别,概念是人类所认知的思维体系中最基本的构筑单位,而“概念”则是概念更高层次的一种概括,说白了概念还只是信息层面,而“概念”是信息指代的东西,是实物层面。如果一个东西无法指代,我们就可以用“无法指代的东西”来指代,这个事物能不能指代并不由它自己,即使是一个任何生物都想不到的东西,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段文字、信息、只要是能够传递信息的东西,来指代它。生物意识到了一个事物是存在的,就一定会用信息去指代,来更方便地表述这种事物,因为生物会思考,所以有“存在”就有“不存在”,但即使是不存在,为了更方便表述,生物还是会用信息去指代它们,这就导致了一个事物不管其设定如何、定义如何、是不是存在的事物,都可以用信息去指代,再看“概念”的设定,“概念”就包含了一切。总结一句话:信息去指代你,跟你是什么无关。 在超能力中,有一个名叫“全概念”的东西,它指的是一个人物完全掌控一切能用信息和文字指代的东西,也就是说完全掌控了一切“概念”,虽然这或许不切实际,但是至少这可以体现出这些人物的“强”,那么有没有可能超越“全概念”呢?理论上是不可行的,因为“超概念”就相当于“非概念”,是无意义的“概念”,也就是“无效概念”,对于这种“无效概念”,别说用文字描述出来了,就连“想到”它们,都是一件困难的事,除非你有超越生物的思想或者“无极限思维”,你才有可能想到“无效概念”的真正意义。这时候可能就会有人说了:用一种能力把“全概念”的设定改成“能被超越”不就行了?但是咱们来想想,“全概念”和“被篡改设定后的全概念”是不是同一个概念,很显然不是的,所以你可以超越“被篡改设定后的全概念”,但不代表你可以超越真正意义上的“全概念”,“概念”只是信息对事物的一种指代,不管它怎么改,怎么变,原本的事物都是不变的。任何世界观中的人物拥有的都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全概念”,因为它们还只是虚拟人物,现实世界的“概念”他们是碰不到的。根据目前的理论,想达到真正的“全概念”是不可能的,因为需要控制虚拟世界、现实世界、超现实世界、所有世界…所有一切“概念”。最难的不是控制“无效概念”,而是“有效概念”,因为它真的多得离谱。 存在于句子或短语中的“概念”和“全概念”必须带有双引号,不带双引号的概念并不是上文所说的“概念”,独立存在的“概念”可以不加双引号。“概念”可以指代或表述事物,信息可以描述事物,注意区分指代、表述和描述的不同:当某人提到某个“概念”可以让你联想起现实中的某个事物,这个“概念”就指代了这个事物;当某人不知道某个“概念”指代的事物是什么的时候,另一个人可以通过描述的方式去告诉那个人;生物需要更方便地表述某个事物,才需要用信息去指代它,这才导致了“概念”包含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