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一年的付费笔记,分享一下感受

最近咱们星球好像也默认显示续费提示了,想了想也该做个总结了。
为啥不在真正结束的时候做总结呢?
因为结束了再写,很多人就不一定看得到了。
另外就是,现在感触比较多,有情感,写起来容易,写出来也真实。
一、收获和不足
虽然还没做满一年,但是看了看星球开头的几篇内容,感觉自己进步还是很大的。
这种进步不仅体现在虚无缥缈的“认知”上,还体现在了做人、做事上。
很多成长笔记就是我个人的反思。
那些看似在说“你”没做好的事情,可能说的就是我自己,或者我自己身上也有同样的问题。
为了写这个成长笔记,我的阅读量比之前大多了,阅读的东西也比之前广了,不再局限于书本;阅读的内容从原来的免费为主,变成了现在的付费为主。
每天的成长笔记,更像是我的读书笔记和看过的付费内容的一个精华整合。
虽然整体看起来比较杂,但我觉得它还是有一个内在体系的,或者说它是有一个核心主题的,就是——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我自己对笔记的要求就是:
第一、三观要正。
不要讲损人不利己的东西,可以讨论现象,但不要攻击谁;主张利他,因为利他的终点就是利己;
第二、自己要觉得有价值。
如果今天一天看到的东西都觉得没价值,宁可断更,也不要随便写点发出来.
第三、不要害怕错。
不能因为一个观点可能是错的,或者未来可能会被打脸就不写了。
“错误的”和“有启发”并不矛盾(只要不是故意犯错,恶意误导我觉得都可以接受),而且发现过去的错误,本身也是一种进步的表现。
接下来说说不足。
有人对创业的定义是做一件让自己开心、让别人获益的事情。
我这个笔记,目前来说,可能只实现了前半部分,后半部分从付费的用户数量来说,做得并不好。
当然这里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没法在这件事上投入过多的时间精力。
就像我写公众号一样,我在这件事上所能投入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本身也不追求篇篇都写得很好,也自然不会追求阅读量。
二、做的不好怎么办?
做成长笔记对我来说,是一件“重要不紧急”的事情。
同时也是一件做了不会立竿见影的事情。
我之前在这种文字内容或者说认知类内容的积累几乎为0,几百篇文章写作量根本跟“零基础”差不多。
做这类内容的要么是某平台大V,要么本身就是媒体行业的,写过的文章可能都上万篇了……
但想要拿到结果,只能从0开始,从第一篇开始写。没有第一篇就不会有第一万篇。
所以做得不好是“应该的”。
而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做”。
这是“做的不好”的第一层含义,就是它作为一个生意来说,确实是不好的。
“做的不好”的另外一层含义就是对于咱们星球的二十几位付费用户而言,它提供的服务还不够好。
譬如内容质量可能有参差,譬如会断更……
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首先还是我自己本身能力不够,虽然做之前在朋友群里做过测试,觉得日更没问题……
但日更一星期和日更一年是两件事。
日更一星期,完全不输入也可以做到,因为每个人本来就多少有点存货。
但日更一年就不同了,不但会被掏空,输入量稍微跟不上,或者输入内容稍微差一点,可能就会断。
再次跟咱们第一季付费用户道个歉。如有需要,可以直接申请退款。
三、还会有第二季吗?
去年娃刚出生的时候,有考虑过这个事。
那段时间焦头烂额,没时间工作。
后来可以工作了,每天效率也很低,一直在思考要不要继续做这件事,甚至一度想把钱都退了,把星球关掉。
毕竟它分散的精力实在有点多……
但这段时间去回顾之前写的内容时,发现这件事还是要做。
还是前面说的,这一年,因为写这个东西自己的收获太大了。
如果不做这件事,我大概就还是一年前的样子,最多在专业领域有些进步。
就像坚持写作、复盘、锻炼一样,这是一件值得长期做的事情。
我发现,我每天除去工作时间,剩下的时间其实比我以为的要多得多。
这些时间用来刷短视频、玩游戏也是一种用,拿来阅读和写作也是一种用。
为什么不用在后者上呢?
最后,就是我希望我孩子可以早点意识到:除去运气,“日拱一卒”可能才是拿到结果的唯一“捷径”。
而让她能最深刻地意识到“意识到”,只有我先做到。

职场、成长、人生、情感……无所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