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试一站式上岸攻略!2023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复试指南

初试结束,2023年考研正式进入复试准备阶段,各院校也都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复试工作。在这段时期,同学们更需要掌握院校复试信息,复试最新动态等信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复试成绩占比50%,复试笔试成绩低于80分,面试成绩低于60分者,均为不合格。在整个招生考试流程中,这个成绩占比都相当高,复试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美然整理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历年复试信息,帮助同学们准备复试。


(复试流程图)
12月26日左右,全国考研初试结束,大部分院校的复试时间都设置在2月中旬至2月底,期间,同学们有两个月的时间准备复试。


(2022年清华美院考研复试分数线)

(2021年清华美院考研复试分数线)
从近几年的考情分析来看,清华的复试分数整体来说分数线较高,近年来有所上涨,竞争压力相对较大。
需要各位报考的同学认真对待,积极应试。
不过考虑到今年受疫情开放政策影响,许多考生没有到场参加考试,复试分数线概率不会大幅上涨。

均以2022年为例。

总成绩计算办法:
总成绩(满分1000分)=初试成绩(满分500)+复试笔试成绩(满分100分)×3+复试面试成绩(满分100分)×2。

准备物品:
①初试准考证原件和身份证原件,笔试及面试开始前须在线展示。
②报考艺术学理论、(非全日制)艺术管理、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信息技术、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信息艺术、(非全日制)工业设计工程领域的考生:准备A4纸及签字笔,不得使用电子设备答题。
③报考美术学、设计学、艺术(不含艺术管理)、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信息设计的考生:准备一张4开绘图纸、绘图或绘画工具,不得使用电子设备答题。
注意事项:
面试包含:
①考生自述(7分钟左右,可结合PPT准备);
②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
③外语听说能力测试;
④抽题回答;
⑤自由问答。
考核内容:包括教育背景、专业实践经历、思想状况、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专业基础知识、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外语听说能力、相关实践能力等。

均以2022年为例。

近几年由于受到疫情影响,清美都是采取远程网络视频形式来开展复试工作。今年政策放开之后,可能会产生一些变动,也有一定可能采取线上线下同步模式。
无论采取线上模式还是线下模式,复试内容不会有太大变化。同学们可以安心准备复试,继续了解最新动态。
线上模式
如果依旧使用线上复试方式,清美近年来线上复试采用“全美在线”的“优巡”和“易考”作为复试软件,“腾讯会议”为备用复试软件。需要以双机位登录,需要3台终端设备(1台windows电脑、2部手机,应均有音视频输入设备),需要使用有线入耳式耳机(请勿使用无线蓝牙耳机和耳罩式耳机)。在正式复试前,院校会提前组织测试。
线下模式
以疫情前的复试模式来看,如果选择线下复试方式,那么,提交资料、缴纳费用、实际考试等项目都需要实际到场进行。
在消息未正式放出前,请各位同学也做好需要返京参加线下复试的准备。

准备复试时,不要光记着背题,还需要准备一些参加复试的材料。正式复试时,需提供复试材料进行资格审查通过后才能参加考试。
清美复试资料以2022年为例,需要提前打包发送至指定网站。
审查材料及内容包括:
①初试准考证原件;
②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
③毕业证书(应届生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
④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加盖档案单位红章);
⑤考生自述(包括政治表现、外语水平、业务和科研能力、研究计划);
⑥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需提交:退役义务兵《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复印件;
⑦工业设计工程领域考生需提交:工作证明及在单位为业务骨干证明原件;
⑧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人员连续工作4年以上的工作证明;
⑨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者已经成为业务骨干证明;
⑩考生所在单位同意证明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信。
全日制考生需提交:在职证明原件。
在职证明单位应与报考库里的定向委培单位名称一致。
仅限报考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进入复试考生需填写:深圳研究生院志愿填报表(见附件3,扫描件手签名)
(艺术设计-染织艺术设计仅在深研院招生,无需填写)
持境外学历证书报考的考生需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报告原件。
报考艺术学理论及(非全日制)艺术管理的考生:提交本科毕业论文或相关专业论文电子版1篇,要求PDF格式,文件不超过30兆。
报考设计学、美术学、艺术(含所有专业方向,艺术管理除外)、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信息设计的考生:提交个人作品集电子版,要求PDF格式,不超过30页,包含不少于3个设计方案或创作作品,文件不超过30兆。
考生应对所提交所有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凡发现提供虚假材料、抄袭等影响录取结果的,一经查实按照教育部或学校相关规定处理。

考生自助调试设备时间:
2022年3月16日9:00-21:00。
“优巡”提供技术支持。
模拟考试时间:
2022年3月17日9:00-10:00。
(考试前半小时,前机位登录“易考”,“后机位”登录“优巡”)
资格审查及软硬件测试时间:
2022年3月17日14:00。
(考试前半小时,前后机位登陆“优巡”)
笔试:
2022年3月18日9:00-11:00。
(考试前半小时,前机位登陆“易考”,后机位登录“优巡”)
面试:
2022年3月19日9:00开始,每人20分钟。
(考试前半小时,前后机位登陆“优巡”,具体每位考生的面试时间,资格审查时通知。)

复试工作中,作品集展示一向是最重要的一环,质量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复试结果。作品集复试的意义,是导师希望看到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性思维、本专业的发展思路等,换言之,作品集就是一场直观的综合测试。
在作品集的实际制作中,要注意内容、设计思路及版式风格、排版、装帧及印制等多个方面,展示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同时对自己的设计思路了如指掌,可以流畅阐述设计思路与思维。
无论什么样的作品集,着力点只有一个:向导师展现最佳水平。





复试中的面试环节,通常是由面试导师进行一些针对性提问,了解考生的个人情况、专业水平、思维逻辑等。这类问题一般都有一定的范围,同学们可以提前准备,在面试时更出色发挥。
1)自我介绍
必问问题。通常都是第一个部分,非常重要!无论使用哪种语言做自我介绍,一定要准备得足够充分,背得足够熟练。回答的重点,涉及本科学校、专业,本科学习情况和毕业论文方向等。
2)你为什么考我们这个学校/专业?
基本上是必问的问题。在回答的时候一定要突出自己的爱好、能力,以及学校的实力等方面去回答。跨考的同学可以侧重自己的兴趣,要让导师感受到你确实对这个专业足够热爱,有深造的兴趣。
3)对考研专业的兴趣是什么?
需要同学们对报考专业有一些深入了解,能说出几个你对这个专业最感兴趣的地方,讲解的内容要有一定深度。也可以针对导师的研究方向提前做功课,进行回答。
4)你看过哪些专业书?
这个问题,老师的用意在试探你“是不是考研就背了几本参考书,就考了高分?”在这个问题上回答要认真,将回答内容有条理地说清楚,最好能梳理一些这些书对你的影响的部分。如果对这方面不够了解,要如实回答,避免被追问后答不出来的场面。
5)有什么喜欢的设计师?
需要在平时的准备中了解一些你专业方向有名的设计师,对他们的研究领域做一些了解,不能只是单纯地回答名字,要根据设计师的成就,说明你喜欢的原因、表达一些理念。
6)你对研究生阶段有什么规划吗?
结合你的专业方向、兴趣爱好做一个研究方向的计划,包括你对这个研究方向有什么样的目标、你为此和即将为此做出什么样的努力,结合学校的课程,整理出一个规划的大体内容。
7)你觉得你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
也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优点和缺点回答的本质都是为了证明你适合做这个专业方向的研究,所以回答优点的时候要尽量结合专业方向回答,缺点的时候尽量绕开对你这个专业来说比较致命的问题。
8)请简单聊聊你的毕业设计
主要是针对本专业学生,为了考察专业能力的问题,要言之有物,回答的时候尽量侧重为什么做这个选题,选题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中间运用到的专业能力等方面,能让导师了解你的专业能力。

包林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绘画及专业理论、中西方美术比较
韩美林
教授
研究方向:绘画、书法、雕塑、陶瓷、设计以及写作等。
蔡军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设计战略与管理研究、生活方式趋势创新研究
马赛
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展示设计中的综合性视觉呈现
王宏剑
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风格与西方传统技巧相融合的现实主义油画创作
鲁晓波
教授、原美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信息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教学和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艺术创作和设计实践
柳冠中
教授、博士导师
研究方向:设计学、系统设计及方法、设计思维方法、设计方法论、产品形象系统及品牌形象系统设计、事理学的创立与应用、活方式形态模型研究
张雷
教授、工业设计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工业设计研究与创新实践
刘新
教授、博士生导师、工业设计系副主任
研究方向:可持续设计、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社会创新设计、综合造型基础设计
李薇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服装艺术设计及理论研究
李当岐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中西方服饰文化比较研究
马泉
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
研究方向:品牌战略与视觉设计、城市视觉设计与国家形象、视觉设计与新领域探索(视觉、媒介、叙事)文化创意与产业
赵健
教授、曾任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博(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视觉文化语境中的设计研究、中国书籍设计及其文化研究、数字化阅读方式的视觉设计研究、汉字书写与应用研究
周玥
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博士
研究方向:图形设计与视觉传达、传统图形的继承与创新
范寅良
长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工业设计系党支部书记
研究方向:展示设计策划及核心价值研究、展示建筑设计研究
向帆
长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动态媒体设计、数字艺术创作、数字视觉化设计
张姗姗
准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仲英青年学者
研究方向:造型基础与油画语言研究

23年考研只剩最后一道难关,认真准备,灵活应对,相信同学们都能通过复试,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