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国人讨厌保险 甚至谈险色变 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很多中国人讨厌保险,甚至“谈险色变”?

【铁树开花耶】百问百答
多种原因,不仅是中国人讨厌保险,很多歪果仁也一样讨厌保险,包括一些金融国家的人,也并不是人人都能接受保险的。最大的原因,在于保险的收钱方式与付钱方式上的不对等,让你买保险时,感觉上像是被合理合法的地敲诈和抢劫了,等到该赔付的时候,因为种种的原因,而得不到偿赔款,感觉上就等于是合理合法地上当受骗了。你想要争取得到赔偿,就会把自己逼成多个领域的行业人士,算算时间成本,赔的那点钱真不够功夫费的。

在保险的第一个环节,保险业务拓展开展的工作方式,确实是让人不胜其烦,死缠烂打的方式让人烦,大忽悠的方式让人烦,过于活跃的方式让人烦,耸人听闻的方式让人烦,接触你就是为了让你买保险的方式让你烦,解释不清楚的挖坑请你跳的方式让你烦。偏偏这一切还都是合理合法合规的,也是被提倡的,着实是只能躲着走。

曾经有一位学长,女学长,她在海外生活时从来不买保险,回来中国之后也仍然不买保险。生活险,商业险,包括官方规定的几个险种,她一个都没有买,至于高消费方面的保险,更是完全不会买,常常在国际间裸险飞行。有非常勇敢能缠的保险工作者就说了出各种买保险的好处,她当时回复的中心内容里有几句话,可以分享给你,或许有失偏颇,却也有一定的道理仍然可以反映,一种内心抗拒保险的原因。

她说,1、如果真的病了,那就去死,不想医治,也不想以病人状态生活;2、如果她死了,不想给家人留一笔赔偿费,那是对亲人的不人道,那钱是没有办法安心花费的;3、她不想在活着的时候买保险,而在死后变成别人的赚钱工具,甚至是因此而提前被人算计而失去美好的生活;4、意外真的发生时,人都死了,更谈不上追究和理赔了,而且赔得再多都不如不出事;5、老得没有能力养活自己时,即使活着也是没有什么乐趣的,更没有什么能力去追讨赔偿。

在保险的第二个环节,保险签约时,是很少人会去研究厚到上百页的保险合同的,即使你认真看了,也未必看得懂,而事情真的发生时,你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能得到多少,并不是代理保险人说的那个数字。那个数字是在没有任何理赔障碍,才会成立的,而上百页的合同里面,有很多专业术语,你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随便拉出一条,就会让你的理赔变得遥遥无期,或者是根本就无法成立。这也是很多人烦保险的原因。

在保险的第三个环节,除了保险单之后要定时交费,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果你是平安无事的,这就是一个无法摆脱的负担,还会跟你生活的方方面面联结起来,让你喘不过气来, 经济和精神上的困扰,会让想挣脱这种枷锁。如果你真的出事了,这个保险又不是那么容易让你得到保障的,当你索赔受到障碍时,网上一搜一大把,全是跟你一样的苦难者,让你不得不放弃,大约再也不会对保险产生好感了。

在保险的第四个环节,保险的受益人,如果保险的受益者是你自己,这还算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接受的,如果是其他人,你基本上就不愿意想了。就像提前给自己标了一个价码,如果是没有了,受益人就会得到多少的赔偿,如果是你的亲人一切安好,恐怕也没有人愿意你出事了,拿一笔你的生命换来的钱,这真的让人无法接受。而如果受益人巴不得你出事,你又为什么要买这个保险,给别人一个去赌自己生命的机会呢,没有输和赢都跟自己没有关系,只跟受益人有关系,而保险的钱却是要自己出的。拿钱给别人一个卖自己生命的机会,听起来不可以思议,却是真实的一个存在。

保险的意义在于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而如果是预卖了自己的生命,提前支付了活在当下的资本,确实是让人不愿意接受的,也不可能接受的。当然,并不是全部的险种都是被人抗拒的,也有一些确实是有实用的价值的,也因此受社会所认可,也被法律认可,甚至被强制接受。对保险的反感,并不是保险业本身的不应该,而且是保险规则的不尽适合人性的需求,即使合理法合规,也仍然是一个不怎么受欢迎的领域。

也有一些职业素质很好的保险代理人,确实是让人感觉如沐春风的,也会乐意听听他们讲一些保险知识,而有的险种也确实是人生必须的,在条件允许时,自己内心不抗拒时,还是应该考虑接受的。不能因为部分的不好,而拒绝全部的保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