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经济只是马克思意义上的意识形态(上篇)

2023-07-30 18:06 作者:将军剑  | 我要投稿

让-皮埃尔·沃耶(Jean-Pierre Voyer,1938 年出生于博尔贝克)是法国后情境主义哲学家。 他的主要论点是经济不存在,他声称受到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启发,尽管他对后者非常批评。 他批评功利主义。 乔里安还在法国反功利主义期刊《Revue de Mauss》上发表过文章。

原文出自这里https://theanarchistlibrary.org/library/jean-pierre-voyer-the-economy-is-only-an-ideology-in-marx-s-sense

但我要说,这篇文章里的经济和商品概念是很抽象的存在,至少他批评的经济和我们所设想的经济意涵“物质产品的生产与再生产”似乎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从他开篇对于经济的抨击就能看出来了:“经济学只是一种对世界的理论。它仅仅是当今世界中的主导理论,因为正是现代社会创造了它,专门用于这一目的。经济(经济学所谓的对象)只是一种思想,在这个世界中并不存在其他形式,它在这个世界中的作用也只是简单的思想。它是一种纯粹的世界观,是‘唯物主义者’蔑视的那些庆贺的对象之一。当经济在这个世界中产生作用、产生影响时,它只是像思想和观念那样产生作用,没有别的。它产生的效果只有思想和观念产生的效果,没有别的。在马克思的意义上,经济只是一种意识形态。

那么这种只是作为一种思想存在的东西,我们缺少了他们之后又会如何呢?农业、工业从而任何经济的物质产品的再生产,真的就如同这位作者所说的一样就像思想那样产生作用而没有别的了吗?我想任何一个生活在当今的人都不会这么觉得,我们要衣食住行,要各种物质产品的源源不断的供给才能够支持自身的存续,这就使得经济已经不再是局限于单纯的思想层面了。

而之后,他主张中的社会中心是交流,今天占主导地位的交流形式是商品,从而经济学只是当今交流形式的主导理论也就是商品的主导理论:“社会生活的中心要素——不仅是中心,而且是边缘,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是交流。社会生活中现在的中心要素形式,即如今主导的交流形式,是商品。经济学只是主导理论,主导商品的理论。

但是问题来了,他批评的“经济学”同样有涉及商品交换之间的交流关系的,这算不算交流的一部分呢?以及他所称的商品到底是什么?尤其是脱离了生产与再生产以及脱离了交换而存在的,脱离了他所批评的“经济学”而存在的商品又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呢?这种作为交流形式而存在的商品,难道不就是经济行为本身?

隔壁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就很喜欢强调商品拜物教,在针对于商品的批判上应该没什么比他们还要多,并且也采用了很多诸如抽象劳动这样的经济概念的,但很显然作者不是很喜欢这些:“但是,无论马克思还是情境主义者,尽管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声称如何,都没有批评商品的主导理论。他们是商品的批评者,而不是主导理论的批评者。可以肯定的是,马克思和情境主义者批评了商品。马克思和情境主义者都为摧毁商品世界及其所含的一切而作出了贡献,因此也就包括了商品的主导理论的摧毁。马克思和情境主义者不断批评主导思想,只要它采取了与经济学不同的形式,与商品的主导理论不同的形式。但是,马克思和情境主义者只是忘记了批评商品的主导理论,只是忘记了当主导理论采取经济学的形式时批评它。......商品的主导理论至今尚未因为其纯粹思想性质而受到指责,未被质疑其本质上是一种纯粹的思想,一个纯粹错误的观念,一种表象,一种虚构,一种幻觉。实际上的历史产生条件也未受到质疑。......这就好像无神论者,不是在寻找宗教背后的真正原因时攻击宗教,而是继续攻击上帝,想要掌控上帝,想要推翻上帝!

但我觉得这本身是很错误的类比,他将经济和宗教视为同样的东西,单说经济学吧,没错就“经济学”本身而言,他的确是一种意识形态没错,因为他是作为一种理论而存在的,这自然是和宗教没差。不如说任何“科学理论”都可以说是一种意识形态,研究科学理论和研究经济学理论一样,他们都是一种思想。

但这并不代表经济学或者说科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就不存在乃至只是一种被建构出来的思想了——对于前者,作者显然是这么认为的,他不只是认为“经济学”不存在,而是更进一步的认为“经济”本身也只是幻想。

如果我们考虑到“生产与再生产”对人类存续而言的限制的话,就如同物理学定律一样,这二者的存在都不会因为经济学或者科学理论被发现与否就消失。就算你批判了“经济学”,也不代表“商品生产与再生产”的规律就消失了——那么在这种意义上来说,经济就不能再被成为一种意识形态或者是纯粹的思想了,这是其与宗教最大的不同,那么作者所宣称的“世界不存在任何经济现实,就像宗教时代不存在宗教现实一样”,自然也不再成立了。

所以这位作者在批判的究竟是什么呢?考虑到这篇文章发表在安壬图书馆上,那我做一个揣测,他可能想表达的是类似于“礼物交换”这样的非常原始状态下的一种人类间“交流”,而认为当代的“经济”只是被建构出来的产物,一种“新时代的宗教”。对这个感兴趣的可以看这篇:https://m.thepaper.cn/wifiKey_detail.jsp?contid=1833711&from=wifiKey#

但我要说这实际上是一种过度延展,第一莫斯的礼物和这种反功利主义某种意义上的直接批判对象是当今的新古典霸权,也即将所有人都视为抽象的自利的精于算计的“经济人”,从而试图将这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产物视作人类的“本质”,然后延展到所有领域。

但马克思对此的看法却不是从来如此的,尽管他继承了古典的一部分,但对于人,他的看法却仍旧是“历史性”的,也即当今这种自私自利所展现出的状态,本身就是当今历史的体现。恰恰是市场竞争和不得不成为的“人格化”,乃至是广泛的商品交换,才让人们有了这样的价值观。

回到正题,如果只局限在这个范围,说当今“经济学”是一种意识形态,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问题就出现在作者过度的延展到了批判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本身上去了。

显然他想将商品的生产与再生产本身作为一个纯粹的“建构思想”产物,但这点是有很大问题的。尽管商品体系确实是被有意塑造出来的,纵观历史,市场的扩展成从来都是被以一个强制一样的手段碾压而来,资本主义自身就一直在不断地同化和塑造其他地方。但这却不代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这种物质产品的生产关系是一种“纯粹思想”了,因为他确实再不断地驱动着现代大工业的进行,驱动着源源不断的新商品的再生产。

所以如果想要批判,我会更赞同批判代表这种“生产关系”的经济学本身——这一任务恰恰是马克思要进行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从一开始就在批判莫斯所指的这些经济学,皮埃尔给我的感觉就是他似乎没有理解马克思的工作——而不是去批判这一生产关系背后的“物质生产”的经济——因为只要人类还需要依赖物质,那么对这一生产的依赖就一定不是“纯粹思想”的。

总结一下吧。

经济不是宗教,也无法和宗教类比;但经济学却可以是宗教,当代经济学的上帝就是那个市场——而这一被批判的经济学,绝不是马克思的经济学。

经济只是马克思意义上的意识形态(上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