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今天,去山里

2023-08-07 17:00 作者:新丝路风情  | 我要投稿

        7月底暴雨来袭,秦岭峪口封山,有大意的人依然前行去山里游玩,在峪口被激流的山洪冲涮而去。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原本要去山中游玩避暑,准备野餐的的计划暂时搁浅。水火无情,在大自然面前,人是多么的渺小,这小小的出行计划只能暂时放下,等待着天气放晴,老天露出笑脸欢迎我们的时候,再度前行。

       可是老天这次是真的生气了,暴雨持续连绵,中间偶尔会间断,接着依然续起,尤其在城南,城里的小雨,到了山里就是暴雨,山里的天气阴晴不断,翻云覆雨,暴雨过后泥石俱下,冲涮山体、山路,车辆无法通行。我们关注着每天的天气预报,谈论着,两周一晃而过。一件事情准备得太久了,会消磨人的志向和决心,8月初,我们的出行计划一拖再拖,儿子不再等了,果断说:“要去的话就这个周五,周末的时候秦岭峪口的人太多。”这正是我的想法。半个月以来我们所有游玩的准备工作都已就绪,只等老天善意的开恩。4日,当我们的车行走在环山公路上的时候,湛蓝的令人心醉的天空,大朵白云点缀其中,这朗朗的晴日在向我们点头。 “大秦岭,我们来了”, 我们报之以热烈的回应。今天早晨的天气预报,在随后一周的日子,依然是暴雨四起,唯有今天天气放晴。我们的心乐开了花,为不期中选下的好日子。

       这次的计划是游抱龙峪,传说中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有唐太宗李世民练兵的地方,这些卖点激发了我们心中无限的遐想。从子午大道向南,行至环山公路,过子午村,到子午镇,从这里向左拐然后向南直行,穿过镇子的中心大道,进入山的边缘,慢慢深入山中,两边的山体高耸,绿色植被渐渐浓密起来。水泥山路峡小,对面来车,两车错车不易。入山不久,就看到一所规划整齐的科研院落,还有正在建设的科研实体项目,庞大的金属圆柱半裸露在山体边缘,规模宏大,高耸入山顶。这里是航天研究所实验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有部队住守,马路边一、两个军人在逡巡,一辆大巴车停靠在院落外面的小路上。继续往前走,沿途有很多农家乐,断断续续一、两公里,分散在大树笼罩的路边,隐藏在浓荫处,光线幽暗。农家的房屋小院,收拾干净整齐,再有一个会掌勺的大厨,简简单单,即可成一农家乐。连绵的农家乐似乎形成了一条农家特色街道,简单朴实,没有一丝商业氛围和气息。在这里,几乎看不到人,也没有车,什么都没有,只有幽暗。我们没有停留继续前行。

       车速疾驰,马路边突然闪过一个小亭,亭内有石桌石椅,三、四个男人围坐在桌边,石桌上放满了食物,见到有车来,齐刷刷地看过来,从他们饱满的面部表情可以看出,餐饮正酣。这个野餐最佳之地,已经有人抢占为先,我们只能遗憾而过。

        路上好象只有我们一辆车行走在这狭小的水泥路上,走得久了,难免会心有狐疑,前方还有路吗?为什么少有人车呢?这条小路和路边的小溪会把我们带至何方呢?怀着这份忐忑,我们继续前进,终于在水泥路的尽头,路边一套低矮简陋的农舍边,“前方道路封闭,禁止车辆前行”的招牌赫然竖立,心中顿时轻轻地舒了一口气,然后调转车头,到农舍边缘一棵巨大的核桃树下停车休憩,如果说这个农舍有小院的话,那么这条水泥马路一定是这个小院的主体。院中三、五只半大的黑鸡四散开去,几只鹅黄色的小鸭子紧随在黑鸡左右,亦步亦趋。跟农舍紧紧相接的是两间低矮的窝棚,前面是猪窝,紧挨着后面的是鸡窝,窝棚的上方,一棵硕大的结满核桃的核桃树,枝繁叶茂,象一把巨伞,紧紧遮蔽着一方天空。为了开辟沿着山体下方的一片空地,核桃树庞大的根有一大半裸露在外面,可这依然不影响核桃树的生长,满树青绿的核桃密密麻麻地挂满枝头,在浓密树叶的遮挡下,呼之欲出。

行车到山路的尽头


       停车收费。所谓的收费,就是农舍的女主人,那个小屋前围座在一张圆桌周围的几个人当中的中年妇女,见我们走出车内,向山林里的溪边走去的时候,远远地站起,对我们大声说:停车要收费哦。

      收费多少?我大声问

      10元。

      回来给。

      现在给。

      三两句应答之际,人已经走到跟前。面对面,扫码付款。完毕,她指指院内座在桌边穿着红色衬衣的老人说:那是额妈。

      多大年龄了?我随口问道。

      87岁了。

      身体真好。

      是山里的空气好。

      远远看着老人纤瘦直挺的脊背,在院中随意行走,我暗自惊叹,这身体看起来比年轻人都棒呀。

      李峰问:

      这里有方便野营的地方吗?

      往山上走一点,有一块平地,有大树,凉凉的,在那里就很好。

      我先去侦察一下。

      儿子说毕向山上走去,很快他回来了,大声说:

      那边可以呢,很好的一块地方。

      我们现在就去。我们齐声说。

      于是打开后备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桌椅、食材、锅灶,我们向山上走去。短短的二、三十米的山路,身负重担最轻的我,居然感到微微的艰难,这上山的路啊,不易!

       这是山路旁边一块平整的土地,紧挨着山间小溪,三,四棵巨大的核桃树遮蔽了上方,树下浓荫,正好支锅搭灶。特意为这次野餐购买的燃气炉,打开拆封,儿子找到说明书,仔细研究,琢磨了一会,即刻动手,不一会锅内已经热气腾腾。他的小堂兄弟,不时地跑去溪边,默默地在水边蹲着玩水,或在水中的石块间跳跃玩耍,或在山路上来来回回大踏步地走动着。假期的日子不能都给了课本,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调解自我,舒缓身心,心的健康同样重要。


山间清凉的溪水


       吃完饭,养精蓄锐,我们开始爬山,向此行倾慕已久的山中瀑布进军,平坦的水泥地没有再走多久,就已到了尽头,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狭小的山石小路,小到仅能容得下一人通行,如若对面再来一人,两人相侧两边,才能错让而过。山路弯弯延延、崎岖而上,抬眼望去,只见巨大的山石铺就的小路横陈眼前,抬头仰望,茂密的树枝枝叶遮蔽天空,隐约可见头顶一片湛蓝的天空,几朵浮云漂荡。在绿的缝隙中,看蓝白相间的天空,大自然造就的天然水彩画,那样自然坦荡,穿过浓荫缝隙的一束束阳光,增添了又一份明亮的色彩。初入山石小路,儿子说,以前他跟同学骑车来过,到这里,只能下来扛着车子,徒步向山里走去。这崎岖狭小的上山小路,单身行走已是十分吃力,若是再扛着自行车,那份艰辛,无法想象。两帅气的小伙们,体力充沛,精力旺盛,如今赤手空拳,快步行走,遥遥领先,一会就看不到踪影,留下我们两人,大汗淋淋,紧追其后,很快就不见其行踪,在这原始的不见丝毫人烟的大自然中,唯有草丛树林中偶尔响起的不知名的小虫的鸣叫声。我有点担心,开始胡思乱想,他们俩人会不会出意外呀?现在走到哪里了?还要走多久才能看到那个瀑布呀?

山间小路


        山里的日子,在我们山外人的眼里,是那么的美好惬意。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还有轻拂而过的微风。深深吸一口山中的空气,干净清爽到内心深处,大自然赐于人类的天然洗肺场所。 摸一把清徹的溪水,冰冰凉凉的,在这持续高温、热气蒸腾的世界,直击心底的每一寸。身边浓荫密布,曲曲折折的山石小路,抬眼望不到的山顶,转弯之际,渴盼很久的被浓浓的树木绿草掩映的山顶突兀直立于眼前,这足以令疲惫不堪到想要退却返回的攀登者们精神大振的山巅就在那里,你总是要向上走,向前走的,如同在生活中所经历的每一寸光阴。蜿蜒曲折磕磕碰碰的山石小路,荆棘杂草随时拂面,山中的各种奇异的不知名的小虫在你不经意的时候会飞落在光洁的皮肤上,轻轻的一碰,当你感知了,已是痛痒难忍,腾出一只攀爬的手,去挠一挠,这并不影响前行的步伐,只是在心的琴弦上划过一点不太和谐的音符。

       茂盛的树丛,浓荫密布,杂草丛生,狭小的山路,我们的世界越变越小,三伏天的高温,蒸腾的热浪滚滚而来,压抑着胸口,呼吸有点困难。

       可见,这山里的日子,并没有山外人想象的那般美好。住惯了高楼大厦钢筋水泥狭小的空间,看腻了城市繁华的霓虹灯光,企盼着能换一朝山水,改一副头脸,过一点新鲜口味的生活。于是,山外的人想到山里来。自古以来山里的日子就很艰辛,山里的人拼命想出去,寻找繁华多彩的生活。如同围城一般,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可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动物?说难解也易解。

山中道观


       怀惴着不安向前走着,乍看前方树枝的缝隙中有一点白闪过,以为是孩子身上穿的白色体恤,走近一看,原来是挂在树上的白色塑料袋子,失望之余,继续攀爬,终于天地变得开阔,一块平坦的溪流,沙石遍布,一片高大山体矗立眼前,山上溪水潺潺流下,形成小片瀑布。两件白体恤已高高站在半山腰,瀑布从眼前冲涮而下,两人高举双臂,做V字型。惊喜之余,我赶紧拍下这胜利的一幕。

胜利登上山中瀑布


       瀑布是小瀑布,山上是小溪,潺潺流下,千千万万年之久。

       瀑布后面的半山腰,有玉皇殿,太清殿,龙王殿,供奉着天上的,地上的,水中的三大领袖。

       紧靠瀑布的下方有几间简陋的二层木屋,姑且称之为道观吧。观外屋檐下晒晾着被褥,在这不见人烟的地方,有了一丝烟火气。此刻在屋檐下静坐的人,默默地看着上山的小路上过往的行人,这是李道长,这片世界的管理者。三大殿中被供奉者肃然静坐,殿外有供游人休憩的条椅、坐垫,饮水机,还有,李道长的waif号。这贴心的山中修行的李道长哟!

       来到开阔的地带,身心顿时舒畅起来。小坐休息,看孩子们在水中玩耍,看不息奔腾的瀑布,看溪水中的小蝌蚪,扫一扫李道长的waif号,然后坐下来.......

       三伏天的山里,闷热无比,不能久坐,舒缓一下身心,下山而去。

       下山的路,似有一双推手在背后推着,令人不得不疾速向前,可是赶路的人儿,也要左顾右盼呢,枝繁叶茂的野生核桃树,人工种植的排列整齐的松树,还有被虫吃得叶片满是大洞小洞不知名的野树。翅膀上零星散布着白点的黑色蝴蝶,翩然起舞,当触手可及时,却又煽动着翅膀倏忽飞走了;地上爬行的四只脚的壁虎,听到人的脚步声,摇摆着纤细的身体迅速钻进草丛中,瞬间不见踪影。

       行至半路,一对年轻夫妻,怀里抱着小孩,见我们下山,大声询问

       山上有没有瀑布呀

       有的

       还有多远呢

       快了

       二十分钟能走到吗

       差不多

       可见人对于未知总是怀揣着疑虑。

 

       下山的路是那么短,那么快。眨眼功夫已走出山石小路,走进水泥路中。这段出山的水泥路的两边垂柳密布,微风中摇曳生姿,小溪上人工修葺的水闸,控制着溪水缓缓下流。我们停车的农舍边上又停了几辆车。那户山里人家把桌椅搬到小溪边浓荫遮蔽的大树底下,三、四个人并排而坐,那红衣老人坐在一把低矮的椅子上,他们的身边,两树间搭着一个农家自制的摇床,是红色的,远远望去,尤其醒目。

        这个在我们山外人的眼中看到的,人间修行的美好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似岁月静好,安然若素,不知身处其中的他们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短暂的停留,再看看山,看看水,看看湛蓝高远的天空上朵朵洁白的云;看看庭院中的鸡和鸭,还有猪圈里的小黑猪,看看院落边上的那棵结满果实的庞大的核桃树。我们驱车下山,原路返回。

       一切与来时所见相同,只是那小亭下的石椅上,又换上了新的面孔。

 


今天,去山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