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入门之五,体例
易经跟其他书最大的一个不同,就是有卦象,卦象跟文字之间还有一定的关联。
卦名,卦辞,不用多说。重点说一说爻位和爻性。
文字当中的初到上,比如乾卦的初九到上九,就是用来表示卦象的,初代表最下面一爻的位置,依次往上,为二,三,四,五,上。九和六,代表爻的性质,九为阳爻,六为阴爻。
为何用九代表阳,六代表阴,高亨先生的说法比较好理解。
一年四季,春天和夏天为阳,用阳数7和9代表,秋天和冬天为阴,用阴数8和6代表。春天不是很热,也就不是很阳,叫少阳,用7表示,到了夏天,越来越热,越来越阳,阳数增大,就用9来表示,阳极生阴,慢慢回冷,就到了秋天,阳数9回逆,就到了8,代表少阴,冬天越来越冷,阴数继续回逆,就到了6,代表老阴,阴极又要生阳,逐渐回暖,阴数向前发展,又到7,少阳,以此循环往复。
还有一种解释,则是结合“热胀冷缩”这一规律来说,阳为热,膨胀,所以少阳用7,老阳用9,阴为冷,收缩,所以少阴用8,老阴用6。
以上的前提,是关于数字的规定:一三五七九为单数,代表阳,代表天数,二四六八十为偶数,代表阴,为地数。至于为什么这样规定,那就不得而知了。
了解爻位和爻性,易经的体例也就大概了解了,每一爻后面的文字,就是对这一爻的说明。同理,卦辞就是对这个卦的整体说明。
如果抛开易传不谈,直接说易经本经,也就是64卦的卦爻辞,那完完全全就是一本筮书,其中的吉凶悔吝,元亨利贞等等字眼,就是表示卜筮时得到这一卦,这一爻,所问之事的预测。
比如,乾卦的元亨利贞,就是说卜得乾卦,大吉大利。而且应当举行祭祀活动。至于如何卜,这个下一篇说。
但易经从诞生以后,对其的解读就不断出现,所以,经过多年的流传,易经除了卜筮之外,还包含了很多哲理,甚至相较于哲理,卜筮显得浅显和表面。
还是以乾卦为例,元亨利贞,经过儒家的改造,被说成了四德,元为善之长,亨为嘉之会,利为义之和,贞为事之干。初九爻潜龙勿用到上九爻亢龙有悔,被说成是君子由寂寂无名到大显身手,最后走向极端的发展过程。
除了哲理层面,还有人从天文的角度来解读易经,比如,把乾卦说成苍龙七宿的运动规律。还有人从炼丹的角度来解读易经,最典型的代表是《周易参同契》。还有人从气候节令的角度进行解读,比如京房和孟喜。要系统地了解从古至今各家的解读,推荐大家去读《周易研究史》《易学哲学史》《易学史略》等等易学史相关的书籍。
当下网络时代,还有各种解读不断冒出,很多人都称自己发现了易经的规律,甚至有人大言不惭,自己是唯一读懂已经的人,其实去看一看易学史,不难发现,这些人,最多能算是与古人暗合。
关于如何看待各种解读,上一篇文章已经说过,这里就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