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做题家上学之流水账式自述(一)

先说一下自己上大学前的有感的体会:
见识真的很重要,对于时代、对于国家、对于行业、对于各个领域,有所见识就会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现在这个社会通讯十分发达,有很多历史不具备的优势条件,你可以随意所欲在网上查资料,自主学习;
见识多了,眼界开阔了,为自己设定好目标后,就要自律地执行下去,为了这个目标努力丰富自己;
不要抱怨,一切都是最好安排;
享受身边的美好,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美好,都要过得潇洒开心。
最后希望各个地方、各个年龄阶段的同学们都可以享受自己的美好求学时光。以下是自己一些简要回忆,有没有和你相似的地方呢?欢迎大家评论!

本人来自于边境省份的一个小县城,出生在乡下,长在乡下。小时候自己被送到离家坐客车要三个小时的学校学习,最开始是学前班因为年龄太小,所以几个家长商量一起包一辆出租车去上学,一个星期周一去,周五回来。那个时候记忆不多,不过有几个场景还偶尔浮现,家里人带来的橘子,自己全都剥皮,然后都放在袋子里一起吃;晚上关灯时想要上厕所,但是怕被阿姨说(有个厉害的阿姨还有一个和蔼的阿姨);小时候寄宿会在床下放一个木头箱子,那里面有家里定期送来的吃的,最开心的莫过于里面是满的时候。

转眼间开始上小学,小学的话年龄稍大一些就自己坐三个小时客车到学校,那个时候自己还挺优秀的,学习能力也比较强。记得在宿舍的话,是要自己叠被子,宿舍同学轮流打扫卫生,也会迎接检查。学校食堂的话当时真的是营养不丰富,记得早上就是白粥咸菜,中午会有酱香且咸的鱼,而且那个时候馒头掰开往里面放上同学带的酱是真好吃。另外每个星期家里面会给5元钱,可以在学校的小卖部里面买零食吃。直到三年级,自己转到了县里面上学。

在县里面小学只上了一年,家里人为了自己上学的事情就在县里面租了一个平房,随后忘记了有没有考试自己就开始了初中生活,初中生活学业压力也很重,那个时候早出晚归,好在遇到了好的班主任,老师和同学,初中时候可能是人生相对闪光点,和班级里一位女同学在每次期末考试的时候,我俩都是班级前二名,年级的话也是排在前列,最后中考排在了县里第六名,中考成绩出来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失落。还记得有一些片段也挺有意思的,就是学年有一回邀请家长讲话分享经验,那个时候自己家里有个二手电脑,帮爸妈查询相关资料,然后整理发言稿,当时本来是我爸要去,结果我爸害怕了,我妈上去念的,但是广播播报的确是有请某某家长**先生,哈哈哈当时好尴尬呀。

当时我们县的高中教育不是很好,好多好学生都去外地上学,当地的好老师也流失严重,我当时一天偶然遇到初中数学老师,她也劝我去别的学校试试,我当时去了其他地方的高中考试,考上后被分配到了普通班级,第一个学期由于考了学年20名,然后就可以被调到了重点班,重点班的老师更有经验,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高,在这样的氛围中自己也只能铆劲学习,这个学校是寄宿学校,自己也只是寒暑假会回家。当时我们届有一个神人的存在,每回期末考试都是学年第一,大家谓之”*神“,那个时候的生活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学习的路上,学会一个知识点,解出一道数学题真的很令人兴奋。那学习是为了什么呢?也只是为了自己可以从小县城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个时候的自己可能就去了一两次省会。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自己考上了北京的学校,下篇再继续流水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