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坚持要“赴日直考”的同学!
“老师!我就要直考,考得上就去日本,考不上就不去日本了!”
——这句话,医酱最近听到了太多
——医酱
虽然医酱在过去3年中,无时无刻都在和同学们说:“研究生(预科)升学率非常高,在医齿领域基本上是95%的升学率。”而且根据医升菌内部的升学数据来看,也确实基本都顺利升学了。但是总有同学和家长会说:“那也不是100%呀!”

不过话说回来,医酱也是可以理解大家的担忧的,毕竟花好几万申请一个研究生(预科),最后要是考试不合格,那风险也是非常大的。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效果,确实也是因人而异,有的同学沟通能力比较强,在读预科阶段确实能学到很多。但是如果同学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不是很强的话,因为缺少“大学院生”的身份,可能也不会引起指导老师的注意。
过去几年,受益于疫情期间的“封锁政策”,一部分院校开设了“线上考试”或者“书类选考”,让一部分同学直接在国内就顺利通过了大学院考试。但是随着全球的开放,这种好事估计就没有了,希望各位同学做好心理准备。

那么各位同学可能只能选择赴日考试了,摆在各位同学面前的是:(1)旅游签 (2)商务邀请签。

对于【旅游签】,各位去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难道内心不慌张吗?交通真的熟悉吗?毕竟很多人拿着谷歌地图都能在东京新宿或者大阪梅田迷路半天。对于【商务邀请签】,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哪家会邀请一个没有商务需求的学生呢?

虽然这些年关于【语言学校】的性价比也好,服务也好,这一类的争论非常多。但是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语言学校】确实是来日本升学作为“过渡”的不二之选。

医酱仿佛听见有同学在说:“我们去了语言学校,去了语言学校不是还要自己去联系教授,不是还要上专业课才能通过考试吗?”对此,医酱要说:“说出这一番话的同学对于日本医学升学确实有一些认知了”。
医酱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在医升菌这3年的申请中,发现的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1)在邮件中强调说自己人在日本,其实会增加教授回信的可能
现在确实日本教授也会被放鸽子,特别是人在国外,教授无法判断你到底会不会最后来日本,因此强调说人在日本的话,教授会比较放心。
(2)教授喜欢学生先读预科的理由本质上是希望加深了解
大学院课程中,修士是2年,医学博士是4年。如果教授收了一个奇怪的人在实验室,抬头不见低头见,想想都觉得闹心。因此很多同学被教授要求先做半年的研究生,就是为了避免上述问题。但是其实医升菌也有同学在联系上教授后,平日上午上语言学校,下午就去实验室学习的,这样的安排简直是“美滋滋”。
(3)如果学生最后考不上大学院,实际上教授也很苦恼
曾经医酱在接受咨询的过程中,遇见有同学已经是研究生了,但是大学院入试考就是合格不了(考过2-3次),最后教授也很苦恼。医酱想想都知道该同学的问题大致是出在英语或者专业知识上,虽然教授在面试层面权力很大,但是毕竟不能“一手遮天”,最后如果实在合格不了的话,教授只能无奈请同学离开自己的实验室。
结合上述情况,医酱其实也建议一部分同学不妨可以考虑一下“直考”。主要针对下述几类同学:
(1)想要冲刺多所院校的同学
研究生因为是直接联系教授个人,而且日本教授对于研究生的理解是“你因为喜欢我的研究,因此想要来我实验室当研究生。”因此医升菌强烈反对各位同学同时拿几个教授的offer,如果拿到了offer不去,这样很容易得罪人。但是“大学院考试”的话,你表达出担心自己考不上,因此想要考几所大学试试,这个理由是教授可以接受的。
(2)自身条件难以申请上心仪院校的研究生,想要剑走偏锋的同学
人在日本的话,其实更容易用一些其他方式联系上心仪的教授,例如积极参加一些学会或者学术研讨会,在这种场合和一些教授建立交流,是非常好的方式。人在日本的话,甚至可以和教授约时间去实验室拜访拜访,只要能见上面,那么展示各位同学优势的机会就变多了。
(3)专业课缺乏自信,想要一长段备考时间的同学
实际上研究生的主要工作还是进行科研活动,而不是进行大学院考试的备考。基本所有的机构都会说:“前辈或者教授会指导你如何通过大学院考试的”,但是各位同学请注意,这里说的指导是告诉你复习的一个方向而已,而且大学院考试的题目不是一个教授出的,比如你的基础本来就很差的话,那医酱还是建议各位同学去悄悄的自己学习吧!不然让教授觉得咱们实力水平很差,其实也不太好的。
给大家分析了这么多,希望各位同学可以更加“全面,客观,综合”地看待【研究生】以及【直考】这两个升学路径。在后面的文章中,医酱将会为大家阐述【直考的方法论】,希望能给各位同学带来一些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