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红酒进口货代|进口税率计算【一般贸易清关攻略】

苏州红酒进口货代|进口税率计算【一般贸易清关攻略】
红酒是葡萄酒的一种,并不一定特指红葡萄酒。红酒的成分相当简单,是经自然发酵酿造出来的果酒,含有最多的是葡萄汁,葡萄酒有许多分类方式。以成品颜色来说,可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及粉红葡萄酒三类。其中红葡萄酒又可细分为干红葡萄酒、半干红葡萄酒、半甜红葡萄酒和甜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则细分为干白葡萄酒、半干白葡萄酒、半甜白葡萄酒和甜白葡萄酒。粉红葡萄酒也叫桃红酒、玫瑰红酒。
进口红酒需要企业需要具体什么资质:
1.进出口经营范围
2.海关册登记
3.食品收货人备案
4.通关无纸化签约
国外需要出具单证:
1.原产地证(澳洲等国家要享受0关税需要出FTA产地证,国际段要直达)
2.Health certificate或者Free sale certificate
3.灌装日期证明
4.标签彩色照片和翻译件
5.如果是木托盘,木托盘需要有IPPC标识
6.成分分析(要有糖度检测项目)
7.Invoice
8.Packing List
9.进口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备案号
进口红酒的的税率计算
关税:14%
关税计算方法 = 海关核定的关税完税价格 × 14%
(关税完税价格一般为CIF价,但若中国海关对企业申报的CIF价表示怀疑,会参照同期同类的商品价格核定)
增值税:13%
增值税计算方法 = 组成计税价格 × 13%
消费税:10%
消费税计算方法 = 组成计税价格 × 10%
组成计税价格 = (关税完税价格 + 关税)÷ (1- 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是进口环节计算增值税和消费税的依据)
举例
海关核定一支红酒的关税完税价格为100元,问此红酒在进口环节一共产生的税负是多少?
关税 = 100× 14% = 14 (元)
组成计税价格 = (100 + 14)÷ (1-10%) = 126.67 (元)
进口环节应纳增值税 = 126.67 × 13% = 16.47 (元)
进口环节应纳消费税 = 126.67 × 10% = 12.67 (元)
进口环节税负 = 14 + 16.47+ 12.67 = 43.14 (元)
所以,100元的红酒,在进口环节缴纳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合共48.2元,占红酒价格的43.14%。
其中有些国家关税有优惠政策,比如新西兰,智利,澳洲。
进口红酒清关流程一般为:
准备红酒进口资料--国外发运--收发货人备案---到港后报关---海关缴税放行(如查验则查验)---检验检验抽检(有概率)出国内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可以销售)
进口红酒中文标签基本要素:
1.中文品名
2.原料与辅料
3.灌装日期(生产日期)
4.贮藏条件
5.进口商信息
6.警示语
7.年份(如外文酒标有显示)
8.葡萄酒类型
9.进口境外企业生产商注册备案号
本文《苏州红酒进口货代|进口税率计算【一般贸易清关攻略】》由我司上海卓鹰/雅盈供应链发布,转载请声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联删!
一文解析红酒进口报关流程|进口红酒清关手续|国外红酒进口收货人资质|进口红酒清关申报资料|海关对进口红酒的监管要求|红酒进口空运海运注意要点|进口红酒保税仓储事宜|一文搞定红酒进口通关,从此进口红酒报关申报不在有烦恼!
知识拓展:
进口石墨清关的海关归类思路
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石墨属于混合型晶体,既有原子晶体的性质又有分子晶体的性质。质软、有滑腻感,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熔沸点高。石墨分子中每一个碳原子只与其他三个碳原子以较强的力结合,形成了一种层状的结构,而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力较小,因此石墨可以作为润滑剂。用途是制作铅笔,电极,电车缆线等。
石墨分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根据注释要求:天然石墨应归入税目25.04项下,人造石墨则归入税目38.01项下。
清关知识每日学:
不配合海关稽查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不配合海关稽查将承担如下法律责任:
(一)被稽查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海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其报关注册登记;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向海关提供虚假情况或者隐瞒重要事实;
(2)拒绝、拖延向海关提供账簿、单证等有关资料以及相关电子数据存储介质;
(3)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报关单证、进出口单证、合同、与进出口业务直接有关的其他资料以及相关电子数据存储介质;
(二)被稽查人未按照规定编制或者保管报关单证、进出口单证、合同以及与进出口业务直接有关的其他资料的,由海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其报关注册登记;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三)被稽查人未按照规定设置或者编制账簿,或者转移、隐匿、篡改、毁弃账簿的,依照会计法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