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常识午餐】
1. (单选)西周初期,统治者开始分封诸侯,受封的主要有同姓子弟,此外也有异姓功臣。下列属于分封异姓功臣而建立的诸侯国是:
A.鲁国
B.齐国
C.晋国
D.蔡国
【答案】B
【正确率】46%
【答题次数】3037次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历史-中国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度。
第二步,周武王灭商后,为酬谢功臣和宗室实行了分封制度,首封功臣吕尚即姜子牙于营丘,国号为齐。齐国国君为姜姓,属异姓诸侯国。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鲁国,武王之弟周公姬旦被封于曲阜,周公辅佐天子,其子伯禽代父就封,更名鲁国。
C项:晋国,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今山西翼城西),为当时重要封国之一,叔虞之子改称晋。
D项:蔡国,周武王之弟叔度被封于蔡(今河南上蔡县)。
2. (单选)朋友见面打招呼,过去是“吃饭了吗”,如今流行“搬新家了吗”“旅游了吗”“进修了吗”。这种现象可以反映出:
A.恩格尔系数时小时大
B.恩格尔系数变小
C.恩格尔系数不变
D.恩格尔系数变大
【答案】B
【正确率】79%
【答题次数】2087次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经济-经济名词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名词。
第二步,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般而言,恩格尔系数越大,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越小,生活越富裕。根据题干表述可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恩格尔系数变小。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基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容易混淆。基尼系数是1943年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提出的用以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差距越大。
3. (单选)在国家治理上,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德治理念。下列德治理念出自《论语》的是:
A.以德为国者,甘如饴蜜,固于胶漆,是以圣勉而崇本而不敢失也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C.君子以德,小人以力。力者,德之役也
D.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答案】B
【正确率】34%
【答题次数】1946次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人文-文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诸子百家。
第二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出自《论语》,意思是以道德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这是孔子的为政思想。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出自《春秋繁露》,意为以德治国,使国家甜如饴蜜,固若胶漆,这是贤君之根本,是不敢忘失的。
C项:出自《荀子》,意为君子靠德行,小人靠力气。干力气活的小人被有德行的君子所役使。
D项:出自《孟子》,意为用道德使人归服,才是真心实意的服从。
4. (单选)下列广告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A.在互联网上发布内容符合规定的农药广告
B.在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发布非品牌白酒广告
C.在小学教材的封底上发布环保公益广告
D.广告代言人为其未使用过的化妆品做广告
【答案】D
【正确率】64%
【答题次数】1945次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经济法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广告法》。
第二步,《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38条规定,广告代言人在广告中对商品、服务作推荐、证明,应当依据事实,不得为其未使用过的商品或者未接受过的服务作推荐、证明。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19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音像出版单位、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此法条并未对符合规定的农药广告进行限定。
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22条规定,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户外发布烟草广告。禁止向未成年人发送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此法条并未限定非品牌白酒。
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39条规定,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开展广告活动,不得利用中小学生和幼儿的教材、教辅材料、练习册、文具、教具、校服、校车等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广告,但公益广告除外。在小学教材的封底上发布环保公益广告的行为合法。
5. (单选)一般情况下,人体内的血液约有20%贮存在贮血器官里。下列不属于人体贮血器官的是:
A.脾脏
B.肝脏
C.心脏
D.皮肤
【答案】C
【正确率】19%
【答题次数】1458次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生物医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人体贮血器官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心脏主要功能是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并非贮存血液。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具有储血、滤血及免疫功能。
B项:肝脏是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功能有:①造血、储血和调节循环血量;②免疫防御;③解毒;④分泌胆汁;⑤代谢。
D项:皮肤是指身体表面包在肌肉外面的组织,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里的毛细血管和静脉中,也贮存了一部分血液。
6. (单选)声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音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市区内禁止鸣笛是为了减弱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噪音
B.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进行判断的
D.在生活中,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答案】B
【正确率】54%
【答题次数】1388次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物理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声音现象。
第二步,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它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禁止市区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
C项: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不同的人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进行判断的。音调是指声音频率的高低,不能用来听声辨人。
D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振动停止,声音也随之停止。


